分享

躯干和下肢外向肌肉功能链

 疼痛康复研究 2020-11-05

一、躯干和下肢外向肌肉功能链

1. 包含眼外直肌-颞肌-咬肌-斜角肌外侧-胸髂肋肌-腰方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第三腓骨肌-背侧骨间肌

2. 无论任何一个部位损伤都会引起其他一个或多个部位的病变,因此,无论任何一个部位损伤都应检查其他几个部位。
3. 红色星号表示外旋运动肌筋膜单元的疼痛部位,若该链失衡,疼痛往往是下图位置的交替或继发出现。

4. 对应中医足阳明胃经经络,头维穴,承泣穴,四白穴,下关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屋翳穴,乳根穴,梁门穴,天枢穴,归来穴,气冲穴,脾关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丰隆穴,下巨虚穴,解溪穴,内庭穴,厉兑穴。

二、相关肌

1.眼外直肌

1)解剖

起点:环行肌腱(总腱环),位于眼眶顶端

止点:巩膜内眼球的外侧前表面

功能:外展和向外侧移动眼球
(2)对应中医穴位:子髎穴(足少阳胆经经络)
2.颞肌
1)解

起点:颞窝,肌腱通过颧弓和一侧颅骨间的缝隙

止点:冠突的尖端、内侧和前后缘,下颌支的前缘

功能:上提下颌骨,咀嚼的重要肌肉

2)扳机点

3)对应中医穴位:头维穴 

3.咬肌

(1)解剖

起点:分为三层:上颌骨的颧突和颧骨弓的前2/3;颧弓前2/3的深面和颧弓下缘的后1/3;颧弓深面

止点:下颌角和下颌支外侧面的下半部分;下颌支的中部;下颌支上部和冠突

功能:上提下颌骨以进行咀嚼

(2)扳机点

(3)对应中医穴位:颊车穴

4.斜角肌外侧

(1)解剖
前斜角肌

起点:C3-C6横突前结节

止点:第1肋的上表面

功能:颈椎的侧屈与稳定

中斜角肌

起点:C3-C7横突前结节

止点:第1肋的上表面

功能:颈椎的侧屈与稳定

后斜角肌

起点:C3-C7横突后结节

止点:第2肋后外侧,肩胛提肌前方

功能:侧屈颈椎

功能障碍:头前移姿势时会缩短和紧张。持续收缩可压迫臂丛,造成手部(尤其是尺侧)的疼痛、麻木和刺痛。因为斜角肌可作为拉线帮助稳定颈椎,所以它持续的紧张会导致颈椎的无力和不稳定
2)扳机点

3)对应中医穴位:伏突穴(手阳明大肠经经络)

5.胸髂肋肌

1)解剖

起点:髂嵴和竖棘突外侧区

止点:下6-7肋角的下缘

功能:脊柱的伸展和侧屈
(2)对应中医穴位:膈关穴(足太阳膀胱经经络)

6.腰方肌

1)解剖

起点:髂嵴的内唇和髂腰韧带;腰方肌有3个方向的纤维

止点:L1--L4横突的前表面和第12

功能:同心收缩时,帮助躯干向同侧侧屈;离心收缩时,帮助躯干向另一侧侧屈;等长收缩时,协助维持腰椎稳定
功能障碍:腰方肌挛缩会使髂骨升高,腰方肌肌力不足会导致腰部不稳定
2)扳机点

(3)对应中医穴位:志室穴(足太阳膀胱经经络)
7.臀中肌
1)解剖

起点:髋且厚的肌肉,起自髂骨外表面,位于前、后臀线之间

止点:肌纤维汇聚于一块坚韧、扁平的肌腱,附着于大转子外表面上部

功能:主要的髋外展肌;前部纤维内旋髋关节和帮助屈髋;后部肌纤维外旋髋关节和帮助伸髋
功能障碍:肌力弱会导致骨盆倾斜,使肌力弱的一侧骨盆升高;如果短缩,挛缩一侧的骨盆降低。外展肌的短缩和紧张与髋关节退化有关,因为髋关节会趋向于外展、屈曲的开放位,使外展肌短缩。
2)扳机点

3)对应中医穴位:秩边穴(足太阳膀胱经经络) 

8.阔筋膜张肌

(1)解剖

起点:髂嵴外唇前方,髂前上棘外侧面

止点:止于附着在胫骨外侧髁上的两层髂胫束

功能:屈曲、外展、内旋髋关节;伸展、外旋膝关节;作为骨盆的稳定结构
功能障碍:阔筋膜张肌肌力弱导致O形腿的姿势;而阔筋膜张肌短缩会导致膝外翻和骨盆前倾。双侧膝关节前方和外侧的疼痛可与阔筋膜张肌紧张有关,称髂胫束摩擦综合征,是过紧的阔筋膜张肌或髂胫束摩擦股骨外侧髁导致的。阔筋膜张肌紧张还会降髌骨拉向外侧,造成髌骨运动轨迹异常。

(2)扳机点

(3)对应中医穴位:脾关穴

9.第三腓骨肌

1)解剖

起点:胫骨前表面、胫腓连接、肌间膜

止点:第5跖骨底的背面

功能:踝关节处足的背屈和外翻
2)扳机点

3)对应中医穴位:丰隆穴

10.背侧骨间肌

1)解剖

起点:以两个头起自两块相邻跖骨的两侧(即他们之间位于跖骨之间)

止点:近节趾骨底、伸肌腱帽

功能:相对足中线外展足趾
功能障碍:背侧骨间肌无力会导致锤状趾畸形和横弓的稳定性下降。
2)扳机点

3)对应中医穴位:陷谷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