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流行「台湾料理

 鲁晓芙看欧洲 2020-11-06

近日,日本掀起了台湾热潮,对现在的日本来说,台湾真的有很棒的品牌,台湾料理这个类别,正在慢慢变成一大主力。

▋  日本掀起「台湾热」

走出海外,让消费者大排长龙的,不只有日本的「一兰」拉面店了。

日本的新闻这样写着,「春水堂点火,台湾甜点热潮在日本发烧」,「春水堂进军大阪」。这是六月中旬,日本媒体大幅报导的新闻。最具影响力的雅虎新闻,也放在首页推播。

最近,对日本人来说,「春水堂」变得相当熟悉。春水堂标榜是珍珠奶茶的发源地,受到消费者欢迎。

现在,春水堂在台湾有48个店面。在大阪开店后,在日本也有10间店面。2013年,春水堂进驻东京的代官山,要排队3小时才能入场,一战成名。

还有Tirol推出的「台湾甜品」。日本人都知道,Tirol是「一口巧克力」的制造商。「台湾甜品」里,有凤梨酥和珍珠奶茶两种口味,一盒六个。它很快就卖到缺货,成为人气商品。

现在你到日本市场上转一圈,会发现有许多冠上「台湾」两个字的商品。以前,日本的「台湾」品牌,总给人些许二线商品的感觉,现在却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

▋  多行业解读,如何「台湾热」

我们该如何解读「台湾热」的现象呢?请容我试着举例说明。

最近,日清食品和7-Eleven共同开发的「台湾面线」,正式开卖。这款「台湾面线」,让台湾的平民小吃「面线」在日本重现。面线,是用小麦粉做成细细的素面,煮到黏稠,再配上柴鱼高汤熬煮,配上香菜等香料来吃的台湾小吃。对于在台湾住过的人来说,面线实在是太贴近日常生活了。

试吃了日清的「台湾面线」之后,感觉不错,可以说是尽力呈现出面线的味道。

很多人知道,日清的创业者安藤百福,是在台湾出生的泡面发明人。当初是一群日本女性到台湾旅行,吃了面线觉得很美味,日本市场可能会接受,就开始企划这个商品。

像这样以台湾为名的商品,在日本获得好评,跟这几年台湾旅行团的热潮,应该有直接的关系。现在日本人的观光地点,全亚洲第一名就是中国台湾。以往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韩国的观光热潮,现在已不复见,可以是说台湾地区独红的状态。

最近,要预约飞台湾的班机也很困难,人非常多。在日本很受欢迎的女性杂志「an.an」、「CREA」、「HANAKO」、「Oz MAGAZINE」都接连推出详细的台湾特集,据说很有市场,销量不错。

此外,以台湾为名的产品,在饮食产业特别受到欢迎。我发现,越来越多中华料理的餐厅,会挂上「台湾料理」的招牌。我也听说,以前有些店挂的是「中华料理」的广告牌,现在则改成了「台湾料理」。即便店长是大陆人,但似乎还是研究了一下,推出了台湾料理的菜单。

比起一般的「中华料理」,「台湾料理」好像对顾客来说更有吸引力。我越来越觉得,中华料理之中,台湾料理这个类别,正在慢慢变成一大主力。最近还有「新竹料理」、「高雄料理」、「花莲料理」这些更细分的台湾料理,开始出现。

不只春水堂,以凤梨酥起家的微热山丘,也是在东京的热门地区,卖出好业绩。这些都是在台湾,接触到台湾美食的人,回到日本之后想着「好想再吃」的时候,脑海里会浮现的去处。

我想举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就是「台湾干拌面」。据说,起初是名古屋的「台湾拉面」。绞肉加上韭菜等炒出辣味,再放在拉面上当配料。其实台湾没有这样的吃法,这是从名古屋一间台湾人开的拉面店「味仙」开始的。

最近,因为在地食物的热潮影响,「台湾干拌面」就成了名古屋的代表料理,知名度大增,还做成泡面。越来越多日本人,误以为放了辣绞肉就等于「台湾味」,日本各地的拉面店,也开始推出「台湾干拌面」。

有些人会在店里介绍台湾料理、台湾「文创」用品,找来台湾歌手和乐团,每个月在日本各地举办「台湾嘉年华」、「台湾美食祭」等,不同名称的活动一个接一个,据说光是入场,就要等上好几个小时。

图片说明:日本流行的台湾干拌面,其实是日本名古屋的特产。

台湾热潮的根源,是日本社会对台湾的好感度增加。可以肯定的是,台湾和日本的关系深厚。特别是东日本地震的时候,台湾给日本200亿日元,这样巨额的援助资金,也让一般日本民众,对于台湾的好感度大幅提升。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