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可齐国人对他却没有好印象!

 品读二十四史 2021-12-30

鲁昭公时期,鲁国的大权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把持,史称三桓,其中季家的季平子是执政大夫。本来鲁昭公就对三桓专权不满意,有一次季平子和另外一家大夫斗鸡,中间发生了一些龌龊,不知道怎么地就把鲁昭公给得罪了。

鲁昭公抓住了这个契机,率领军队去攻打季平子,季平子一家有点干不过国君,只好派人去向孟孙氏和叔孙氏求救。这三家别看平时关系不算紧密,可现在情况非同一般,一旦季氏被灭,他们两家势必会成为鲁昭公的靶子,于是三家开始联手,打败了鲁昭公的军队。

鲁昭公在鲁国没有了立足之地,只好逃往齐国,齐景公让他住在乾侯那个地方。这一年孔子三十五岁,鲁国的动荡让他很不安,本来想找机会在国君麾下一展抱负,现在国君都没有了,那只好另谋出路了,于是孔子就去了齐国。

齐景公手下有好些大夫,其中比较有势力的一个是高昭子,孔子就投奔到高昭子的门下做了家臣,想通过高昭子的关系,接触到齐景公。

就在这一段等待的期间,孔子有机会跟齐国的太师探讨了音乐,他第一次听到了《韶》乐,孔子听的是如痴如醉,他开始潜心学习音乐,三月不知肉味。

学音乐当然是附带的事情了,孔子终于找机会见到了齐景公。在数年之前,齐景公曾经到鲁国访问过,那个时候和孔子有过交谈,知道他是个人物,所以齐景公很直接的向孔子请教治国的道理。

孔子说,在一个国家里,国君要做国君该做的事情,臣子要做臣子该做的事情,父亲要有个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个儿子的样子,这才是国家应该有的规矩。

齐景公听罢连连点头,你说的太对啊,如果一个国家里,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就算国库有再多的粮食,也轮不到我吃啊!

又过了几天,齐景公再次召见孔子,还让他讲治国的道理。

孔子这一次讲的很简单,治国的关键是不能铺张浪费,要节约钱财。

经过这两次的交谈,齐景公有心重用孔子,打算给他一块封地,让他留在齐国。可齐国的一位重臣晏子提出了反对意见。

晏子说,孔丘这个儒生啊,能言善辩,善于变通,很难用法令去约束他;他高傲又有性格,不会甘心作别人的臣子;他很看重丧葬的礼仪,主张宁可家庭破产也要厚葬,这个风气不可取;他到处游说,就是为了谋取高官的地位,这样的人不能用来治理国家。

看齐景公沉默不语,晏子又接着说,自从上古有了贤人开始,就制定了礼仪,到周王室衰败的时候,也就没人重视礼仪了。现在孔子想恢复周礼,推崇仪容服饰,臣子上朝下朝都有繁琐的礼节,甚至还有快步行走的要求。这些繁琐的礼节,恐怕几代人都学不完,一整年也弄不明白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你要是用他的主张来改变齐国的风俗,恐怕老百姓都不会答应的。

晏子可以说是齐国最重要的臣子了,他的话走进了齐景公的心中,从此他再召见孔子,就不向他询问礼仪的事情了。

毕竟孔子留在了齐国,总要给他个合适的待遇,一段时间以后,齐景公对孔子讲,你在我这里,我要是给你对季氏的待遇,有点不合适,就给你介于对季氏和孟氏之间的待遇吧。

看到齐景公这样对待孔子,齐国有些个大夫心里不痛快了,谁也不希望凭空多一个竞争对手啊,就有人想除掉孔子。孔子来齐国是求前程的,可不是来送命的,他就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叹了口气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

看齐景公不想再留自己,孔子虽然心有不甘,可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收拾行李,回鲁国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