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光复大唐的忠臣,却被无情流放死于路上,为何会有这样下场

 3601馆长 2020-11-10

武则天依靠着太后的身份,和她长期积累下来的政治资本,顺利夺取了大唐的政权。她作为一代女皇,确实有着自己厉害的地方,可她这样的女人做皇帝,就会引发不少的麻烦,比如自己的皇位继承问题。武则天在名义上是李家的人,可她自己毕竟不是姓李的,历来也没有女人做天子的先例,那么她的皇位到底是给自己的娘家人,还是给自己的孩子呢?这在朝中也是引发过一些争论,武则天倒是选择了自己的儿子,可她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狠辣的女人,随时有可能杀掉儿子把皇位留给别人,幸好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迫使她交出了政权。

自此,李唐政权又得以恢复,武周成为唐朝历史中的一段插曲。帮助皇帝恢复了江山,张柬之这些人也是有着再造社稷的功劳,他们一开始也获得了皇帝的赏赐,可随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年迈的张柬之不仅被排挤出中央,更是死在了流放的路上。他为了国家付出极大,自己领导神龙政变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岁的人了,可他才刚刚靠着政变帮助国家恢复,紧接着就被排挤,从他政变到被迫害致死,前后才不到两年的时间。张柬之的死确实是有些可惜,李显这样的举动未免有些过河拆桥的意思。

那么张柬之为何会受到李显这样的对待呢?其实这与当时混乱的政局有着一定的关系。张柬之的功劳确实很大,有很多人认为他是投机主义者,无论他发动不发动政变,李显恢复李家的江山这件事都不会被改变的。可实际上,当时李显要想接过皇位可没那么容易,武则天在生命的后期,重用了二张兄弟,他们俩人不仅是武则天的面首,能随时在宫廷里面侍奉她,掌握了内廷的权力,还靠着武则天的提拔,在朝中担任了要职。甚至李显都迫于压力,主动向皇帝请求封张氏兄弟为王,朝中官员也是纷纷去巴结二张兄弟。

他们俩人不仅身在中枢,还是武则天的近臣,到了神龙政变前,他们已经具备了影响女皇决策的能力。二张兄弟和李显等人的关系不见得那么亲密,反而是这些武氏臣子们,看到女皇这么宠爱二张,想尽了办法去巴结他们。因此一旦放任他们继续掌权,他们是极有可能协助武家夺取江山的,武则天其实并不坚定,她曾经犹豫过到底要不要让儿子继位,她也是有其他的人选,像武三思这些人,都曾进入过继承人的考虑中。因此,李显的位置还是不稳固,由于忠于李氏的势力已经被武则天严厉打压了,一旦武则天改变了主意,那李家的天下就真没有了。

张柬之的提前动手,除掉了二张兄弟,不仅拔出了威胁李家的重要政敌,还帮助李显提前复位。可他这么做就把自己放在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中,因为张柬之等人所领导的政变,只是把武则天给逼了下来,可他们并不能打击武家的势力。这点武则天早就考虑过了,她担心日后李家复位,自己的家人会受到清算,于是她就把李唐绝大多数的宗室都给杀掉了,剩下的只有自己亲生的儿子,还有一些极为偏远的旁支。李显复位之后,可他毕竟是武则天的儿子,他是不能反对自己的母亲,他也就不能对武氏下手,相反,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他还积极和武氏合作。

因此,张柬之的处境就非常不妙了,他是迫使武则天下台的主谋,这就导致武三思这些人重新掌权之后,就开始疯狂迫害他,他们对于张柬之这样的人是没有好感的。为了维护武家的势力,张柬之就受到疯狂的打击,偏偏朝中绝大多数的臣子其实对张柬之等人的行为并不满意,武则天能当政这么长时间,也是有着一定原因的,她在朝中大力提拔诸多的寒门士人,这些人对武则天还是非常感激的。像姚崇等人就对武则天退位去世感到非常难过,对于他们来说,武则天下台也不代表什么,武后的影响依旧存在,如果否定了武后,那么他们这些由武后提拔的人又该怎么立足呢?所以张柬之等人成为朝臣们打击的对象,他们这几个功臣其实权力没有那么大。

神龙政变确实要得益于他们的努力,可像李显,李旦等人的协助也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这些人掌握大权之后,他们对张柬之这类的人也不放心,毕竟他们的功劳比较大,而且有过发动政变迫使皇帝退位的行为。在政局动荡的当时,这些人是很难受到皇帝的信任,看起来张柬之等人的冤案,是武三思,韦后这几个人的行为。实际上若是没有朝臣势力,和皇帝李显的允许,这些功臣是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被排挤出去的。后来张柬之等人得到了平反,那也是由于李显这一脉没能保住皇位,李旦这一脉取得了天下,他们当然就不用刻意维护李显一朝的很多恶行了。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