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哈里之窗:话若能这么说,跟谁都聊得来

 书语人间 2020-11-10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594本书

    《从迷茫到清晰:认识你自己》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从迷茫到清晰:认识你自己》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里,我们读到了四个关于「我」的心理学概念

    更多内容,请戳:认识你自己:从迷茫到清晰的4个练习

    我们自我意识是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发展过程。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人从家庭认同、社会认同,走向自我认同的过程。

    探索自我,是过好这一生的前提,只有当一个人自我认同良好时,才能能够发展出不低不高刚刚好的自尊,更好地工作与生活。


    接下来,我们将借助一个名为「乔哈里之窗」的心理学工具,来帮助你进一步了解自己,与增进和周围人的关系。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01.
    什么是「乔哈里之窗」?

    乔哈里之窗,是一个有名的心理学工具,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瑟夫·鲁夫特和哈里·英格汉在1955年提出的。

    我们假设一个人的心灵与内在自我就像是一扇四格窗户的话,那么其上下左右,就可以被分别命名为:

    1. 自己知道、别人知道的「公开我」
    2. 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盲目我」
    3. 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隐藏我」
    4. 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未知我」


    很多时候,你自己眼中的自己与别人眼里的自己,可能差别会很大。

    比方说,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这儿、那儿都不好看的人,别人会认为你的五官组合在一起后很有味道;再比如,别人可能会认为你过得很好,只有你自己知道,朋友圈里的一切都只是假象,等等。

    我们若是想要在人际圈里更加顺畅地做自己,那么便可以利用「乔哈里之窗」这工具,来认识和调整自己的四个部分,通过:

    1.  适当披露自己;
    2. 倾听别人的反馈;
    3. 亲疏远近,区别对待;
    4. 拓宽自己的潜力

    这四个方法,来让自己过得更好~


    02.
    公开我:
    借助自我暴露,拉近与别人的距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别人与自己都知道的这一部分「公开我」。

    顾名思义,「公开我」属于公共领域,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互动时必须要展现出来的信息,包括形象外貌、生理性别、职业学历、工作所在地、能力、爱好、特长等等,相当于每个人履历表上的那个我。

    它的开放大小,一般来说会与一个人的自我开放程度、自我接纳程度、个性张扬力度、人际关系广度、他人关注度,以及开放信息的利害关系有关。


    相较而言,我们在安全与善意的环境,熟悉的人面前,会愿意公开更多自己的信息。每一次两人关系的升温,靠的也是更深一层的自我披露。


    若是在暴露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与对方相关联的要素,如,都在XX大学念过书、都从事XX行业、都爱好XX、家里都有一个3岁的女孩……则能够营造一种安全的氛围,迅速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


    同时,你要注意的是,很多骗局的发生,往往是从「自我披露」开始的。

    比如,有的骗子会假装你的同乡、同学、同事;有的骗子会故意编造一段不幸的经历,来激发起你内心深处的共鸣;有的骗子则会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你期待的样子,然后以退为进,引诱你不断地为Ta付出。


    所以,你无论是在对别人进行自我暴露,还是在听对方的自我暴露时,都一定要注意下面这三点:

    第一点,是自我揭露要循序渐进。

    对新认识的朋友,以及关系比较浅的人,「交浅言深」是不合适的,除非对方是你的心理咨询师。

    对于想要进一步加深关系的人,若是仅仅只让对话停留在「今天天气如何」「我吃了XX,你呢」等等是不合适的,因为这种把自己包裹得太紧的姿态,往往会让对方觉得你高冷,不好相处。


    第二点,是自我暴露并不是毫无保留。

    我们虽然都有公开我的心理需要,也会在遇到某些人的时候,忍不住想把自己心中的事情全都告诉给Ta但过度的自我公开,可能会让对方压抑,让自己缺乏安全感,让两个人都不敢再进一步。

    灵遥自己便遇到过一个这样的朋友:一见如故,畅谈了整整6个小时以后,我们都纷纷表示,「你这人太危险了,我们要再聊下去,一定会露馅儿的」。于是,我俩只得装作很有默契地断联小半年~


    最后一点,是尊重一方不想探讨某某话题的意愿。

    比如,你如果不想要和对方讲XX事,便可以说,「我能够感觉你很关心我,想要了解我,同时,我也感觉有些压力,我希望我们能先换个话题轻松一下,以后合适的时间再聊这个,可以吗?」


    反之,言谈莫论人非,是一个人该有的修养,没有人会喜欢从第三方嘴里听到自己不愿意暴露的事情。

    特别是做了孩子的父母以后,你如果想向其他人分享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一定要先问问孩子说,「妈妈/爸爸可以把这件事告诉XX吗?」


    你别小看这句话,这句话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界限,还能让孩子明白:孩子有权力决定在多大程度上展示自己的「公开我」。


    03.
    盲目我:
    借助他人看清自己,告别当局者迷

    自己不知道,别人却知道的部分,在乔哈里之窗的右上角,叫做「盲目我」,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状态。


    我们每一个都有「盲目我」的存在。

    比如,有的人在陷入思考后,表情就会变得很严肃,跟平日里面带笑容的样子完全不同;有的人一直觉得自己很好相处,但走进了才发现,特别玻璃心,稍有不舒服就大发脾气……

    盲点除了是一个人的缺点,还有可能是一个人的优点。

    之前因为完全不知道,或者习以为常,所以,即便别人好心告诉了我们,往往不太容易相信,总是怀疑说「你不是骗我的吧?」「我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么」等等。

    一般来说,盲目我的大小与一个人的自我观察能力、自我反省力有关。通常,一个人的内省力越强,盲点越小。这也是儒家文化里的君子,是德行厚重的人。


    那么,如何缩小盲目我呢?

    这里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别人的评价当做是一块信息碎片来处理,让自己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


    比方说,你可以在听到别人的评价后说,「谢谢你告诉我,让我知道原来你是这样看我的,这样理解这件事情的」。

    因为,每一个人能够看到的自己都是有限的,你在关系里是一个怎样的状态,还是需要别人来帮助你看到的。


    你在盲目我被「揭露」时感到的不安,或者无法完全认同,是因为你自己的局限性。随着你对自己认识的逐步深入,相信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会越来越少的。


    04.
    隐藏我:
    渴望又害怕连接,你在回避什么?

    隐藏我,在乔哈里窗的左下角,是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

    与「盲目我」相反,它是一个人不愿意被别人知道的秘密,或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到的事实与心理。身份、缺点、往事、疾患、痛苦、愧疚、尴尬等,都可能会成为「隐藏我」的内容。


    相较来说,心理承受能力强,对自我接纳度高,或是自闭、自卑、胆怯、虚荣、虚伪的人,隐藏我的内容会更多一些。


    因为,一个人会选择隐藏自己,很大一个原因便是无法接纳自己,于是也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别人无法接纳自己。

    比如,有的女生会在离婚后,极力去隐藏自己的离异身份。结果,每逢大家聊到与婚姻有关的话题时,她的不自在常常会第一时间暴露在人前。

    诚然,适度的内敛与自我隐藏,对自我的健康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隐藏我过多,公开我太少,不仅会压抑你自己,还会让你逐步失去与周围人的链接。

    因此,我们需要适当地曝光自己,主动地把自己隐藏的一面与别人分享。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的道理,因为,一股脑地把自己扔给不是那么熟悉的人,也会给对方造成不适。


    如果自我暴露后让你受益,你不妨采取行动,反之,你也有保留自己的权利。



    05.
    未知我:
    了解潜意识,打开隐藏的潜能

    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些忽隐忽现的能力与一个未知的自己。这个自己可能会在某些特定场合里被激发出来,让我们做到一些平日里不敢想的事情。

    比如,三个月以前,我是一个跑步最多1公里就要喊停的人。经过3个月的练习后,我发现,5公里中长跑,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样的自己,在乔哈里之窗的右下角,叫做「未知我」或「潜在我」,就是别人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的自己。

    这里放着的通常是一些你没有开发出来的特性,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但都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那么,我们该如何释放它呢?

    第一步,是通过自我觉察,清理自我设限。

    你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下「我不能」「我不行」「我不要」的句子,看看它们都是如何阻碍你的,并问问自己,你如果能呢?


    第二步,是通过测评,或是心理咨询,了解你不为人知的一面。

    最后一步,是对未知保持一个开放心态,多做尝试。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我们继续来了解人格结构论,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脑海里为何总会出现打架的小人。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