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才桢 | 杨维桢——奇崛外表下的恢弘气象

 伯乐书香小屋 2020-11-15
杨维桢在书体交融、笔法、
结构与空间、章法等
多方面都展示了卓绝的创造力,
成为元代书坛的异数。

在复古为风尚的元代,杨维桢绝对是个性独具的书法家之一。他在书体交融、笔法、结构与空间、章法等多方面都展示了卓绝的创造力,成为元代书坛的异数。即便置于整个书法史,杨维桢也是卓然独立的。

各种书体到魏晋时期已然成熟,在书体转换时期,出现过介于书体之间,如亦篆亦隶、亦隶亦楷的书体,这是新书体由不成熟到成熟转换之际的自然现象。常见于相邻书体,如静态书体(篆隶楷)之间,或动态书体(行草)之间。而在此之后,同一书作内多种书体交融现象,大多为书法家主动追求而得,而静态书体与动态书体(如篆书与草书)之间的交融,则被称为“破体”。所谓“破体”,即打破书体之间的界限。杨维桢正是以“破体”而独树一帜的书法家。

杨维桢 真镜庵募缘疏卷(局部)

杨维桢的“破体”书法融合了楷书、行书、章草和草书等。元代兼擅多种书体的书法家并不少见,赵孟頫的《六体千字文》就证明了他这方面的才能。但其书体之间的关系是并置式的,书体之间并不交融,杨维桢与此不同。清代的傅山书法如《啬庐妙翰》中出现字体之间相互打乱的情况,如一段草书之后再一段隶书。杨维桢也与此不同,他是单个楷书之后再出现单个草书。与之类似的有颜真卿的《裴将军诗》,所不同的是,《裴将军诗》中的“破体”似乎更乐于凸显单字的书体特征,而不同书体单字之间的交融不强,杨维桢“破体”对交融性的重视多于对单字书体特征的重视。不唯如此,他在某一书体的单字中偶尔出现其它书体的笔画,如章草的波挑笔画,常出现在其它书体如楷书或行书之中。如此看来,杨维桢书法中的交融已经抵达到书法中极为细微的层面,这在书法史中是极为罕见的。

傅山 《啬庐妙翰》(局部)

从线条特征来看,杨维桢的书法应当属于王羲之一路,多露锋尖锋,且多内擫笔势,内凹的弧线多于外凸的弧线。偶尔出现的波挑笔画,使之章草意味顿显。章草的复兴是元代书法复古的重要标尺,赵孟頫等人的章草中的波挑笔画属于整个单字,乃至整篇摆动笔法系统下产物,杨维桢与此不同,其波挑笔画并不从属整体的摆动笔法系统,而只是偶尔出现的点缀,其所依附的单字常常是楷书、行书单字。整体摆动笔法下的波挑笔画因为节奏相对均匀,古雅匀洁,杨维桢的波挑笔画无疑也使其书法平添古意,但节奏更具跳跃意味。

米芾《吴江舟中诗》(局部)

线条粗细、墨色浓淡的强烈对比也是杨维桢书法中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在元代之前的书法中并不多见,比较著名的有颜真卿《祭侄文稿》和米芾《吴江舟中诗》,这两件书作中都显示了墨色的明显变化,但远不如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卷》强烈。颜真卿、米芾的墨色变化基本上是自然推衍的结果,而杨维桢带有更为强烈的主观意识。其线条粗细变化的强度,在元代书法史中极为罕见。线条粗细、墨色浓淡的强烈对比都源于对毛笔本身强烈的操控意识,以及对书法本体强烈的表现意识。这些,在之后的晚明才有遥远的回响。

整体而言,杨维桢之前的行草书基本上属于正面造型,即单字轴线趋向于垂直,即便是以大草名世的张旭和怀素,以跳荡著称的米芾,以诡异著称的杨凝式(以《神仙起居法》为例),他们的书迹基本上都属于此列。而杨维桢书法造型之欹侧,已远超前贤,尤以《真镜庵募缘疏卷》和《城南唱和诗》为突出。当然,杨维桢的欹侧是单字整体的欹侧。而徐渭的《野秋千诗卷》和八大山人大多数书法之中的欹侧,是通过单字内部部件的左右上下错动来完成的。杨维桢在单字整体欹侧的类型中,已然相当强烈。

徐渭《野秋千诗卷十一首》(局部)

从字的空间来看,赵孟頫大体属于“平正”类型,重心平稳,内部空间匀称。杨维桢则属于“险绝”类型,大多数重心下垂,内部空间参差。且大多数是通过舒展字的上半部空间,而尽量压缩字的下半部分空间完成,同时通过相反的方式进行矫正。这样,空间的压缩和舒放其实是蓄势和放势的过程,从而形成强烈的节奏。

通过结构和空间的压缩和舒放来形成强烈节奏的现象早已有之,可以张旭《古诗四帖》和怀素《自叙帖》为代表,两者都擅长通过相对均匀和匀速的线条组合,以及突然增大的字形和线条而产生强烈的节奏对比,但结体平正,有博大恢弘气象。杨维桢的《真镜庵募缘疏卷》在节奏的伸缩方面无法与旭素抗衡,但其单字的伸缩对比,以及重心的欹侧使其书法奇崛险峻,自成另一种路数。

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卷》(局部)

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卷》(局部)

以结构空间舒张压缩的方式造势而形成奇崛风貌者并非杨维桢孤例,之前的杨凝式和之后的张瑞图都大致属于这种类型。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通过狭窄纵向空间内扭曲线条的迅疾下行和左行,显现自我保护意识极强的逃避感。张瑞图的《后赤壁赋》则通过尖峭笔触在狭窄横向空间内的左右奔突,显示了压抑空间内的冲突和抗争。杨维桢的《真镜庵募缘疏卷》貌似奇崛诡异,实则伸缩有致,在制造了多种矛盾对立,令观者云山雾罩之际,却突然云开雾散,尽展萧散从容之致。因此,杨维桢既是制造矛盾的高手,更是化解矛盾的圣手。奇崛的外表显而易见,而恢弘的气象则需细心体察。如果考虑到杨维桢所处的元明易代之际,其书法无疑还将提供给我们更多言说的空间。

欢迎进入古戈尔艺术微店购买传统古法制作笔墨紙和八十年代老笔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