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山奇石》反思(1)

 May花雪 2020-11-16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江桥镇中心小学  周晓辉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写,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黄山奇石的样子,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奇石风景图。

为了让学生对黄山风景区的美有一个初步且整体的感受,我在课的一开始,便播放了黄山风景区的视频,很好地激发了学的学习兴趣,然后自然地引出课题课题,并让学生解读了课题中的“奇”字,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又抛出问题“文中写了哪几种奇石?”,让学生边边看视频,边听我朗读、边思考这个问题,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给下面孩子合作学习做铺垫,我详讲了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仙桃石”,我通过画描写奇石的句子,讲解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抓表现动作的词语,以及结合课文插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生动地感知文字与文字所表现的画面,教学效果较好。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课文的3——5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们的自学有目标,更高效,我温馨提示了两点,从而很好地达成了自学目标。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设置了“给奇石起名字”的活动,我首先让孩子们观看奇石,用比喻句写出它像什么,然后再抽象出该奇石的名字,把课堂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为了让学生内化课文,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设置了“请你当导游”的环节,就发言的两名同学来说,表现很好。但是美中不足是,由于时间关系,这个活动的覆盖面有些窄,没有使绝大多数学生得到锻炼,下次争取多几名同学发言。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读通顺,读流利,但读不出感情。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指导朗读更是必不可少的。  

2、加强语言训练环节,有的同学表达很好,但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词汇,想象力不够,写得不够具体生动,今后要加强指导和积累。

2020.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