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太极:太极拳的觉悟与体悟

 太行森林 2020-11-17
疗金句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李时珍《本草纲目》

提高对太极拳的认知,说的是对太极拳的觉悟,即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是太极拳的至高境界。掌握正确的太极拳修炼方法,说的是对太极拳的体悟,也就是如何达至太极拳的至高境界,而太极内功心法则是达到觉悟和体悟的钥匙。

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想理解太极拳的至高境界,首先要从中华文化的本源上去深求。《易经》之博大精深,道家之浑圆一气,儒家之浩然正气,佛家之中空禅定,都是太极拳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以至有别于其他武术拳种的文化养料。反过来,修炼太极拳,则可以更深刻地领悟中华文化的伟大。

太极拳的名称本身,就是直接源于《易经》;老子的《道德经》,对太极拳的修炼更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老子崇柔、尚弱、贵虚无的思想,是太极拳的根本指导思想,而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表述的种种辩证对立统一的观念,更是构成太极拳养生技击思维模式的主要元素。

古典太极拳论对太极拳的至高境界,有“妙手一挥一太极”“无形无象、全体透空”的描述。这样的描述,对众多太极拳修炼者而言显得虚无缥缈,难以理解;但是,若能在老子的《道德经》指导下修炼太极拳,则不难体会到太极拳练的就是阴阳相济,亦不难体会到阴阳如何互为其根,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换,相互消长。

太极拳的体悟,是指太极拳修炼者透过太极内功心法这把钥匙,将自己的身心根本洗涤,彻底改造,按照拳道养生与技击规律,透过神、意、气的培养、训练,从而产生出各种养生与技击所需要的功能,即培养出太极内劲。太极内功心法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养生文化,是易、儒、道、佛、武、医菁华的集中体现。人们之所以称太极拳是中华文化中的大道,练太极拳者须保持以身悟道的心态,也正是由于太极内功心法的珍贵。

培养“意在先”,改变用拙力的习惯

不过,太极拳的修炼,讲究的是一层功夫,一层体悟。练太极拳的朋友大都知晓,太极拳有所谓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门劲法。但是,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之为八法、八劲或八势,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太极拳习练者对太极拳的体悟与认识程度。

在摧僵化柔的“着熟”阶段,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训练,可称为太极八法。此时的太极拳练习者必须明白,每一招每一式,太极八法都能清晰体现。在这个阶段,太极八法的练习已开始培养“意在先”的动态模式,但由于练习者本身身体尚未去掉多年生活、工作、运动所形成的僵硬和使用拙力的习惯,这一阶段主要还是招法的训练。

内功修炼,重神意气培养

进入内功修炼阶段,即所谓懂劲阶段,重视的是神、意、气的培养,是神、意、气的协调统一。这时所修炼的内劲无形、无迹、无声,隐藏于内,运行于外,内劲不仅要突破招法的局限,也要突破身体的束缚。到这个阶段,太极八法的训练则改称为太极八劲的训练。在这个阶段,太极拳的所谓虚实转换,阴阳变化,已完全不是肉眼所能观察。在这个阶段,同一动作可以分别打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不同内劲。

但是,再高一个层次,则可明白太极八法、八劲为什么又称太极八势。因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都是太极拳修炼者由太极内功心法修炼出的所谓内劲催动下产生的八种态势。这八种态势,在太极状态下随时产生阴阳变化。所谓“阴阳接,变化生”,变化一起,虚实立分,内劲圆融之下,太极八劲任意组合,任意转换。到如此阶段,“妙手一挥一太极”的神奇境界已然可现。

太极拳着着势势,均体现了太极图的阴阳双鱼变化,到这个阶段,也就根本没有所谓内外、上下、前后、左右。六合八方、东西南北中任我内劲驰骋。所有的对立,都消融在内劲在自己体内的自由流动与神、意、气的渗透、侵袭之中。古典拳论云“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到此阶段已可体会。

注:本文综合整理自《太极内功心法》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