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晓春丨我钟情的“东台鱼汤面”

 读在现场 2020-11-17

这半辈子走过了不少地方,也品尝过许多的面食,北京炸酱面、河南热干面、山西拉面、刀削面、镇江锅盖面等等,风味各异,也各具特色。然而我最钟情的,还是家乡的“东台鱼汤面”。

东台鱼汤面,为东台名点,源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58年),距今已有250多年历史。相传乾隆年间,东台有一家开面馆的老板,一天无意间在街上发现了一个新来的卖面条的小摊点,便去买了一碗。端在手上一看,只见面汤浓厚雪白,一会儿功夫,汤的表面就结了一层薄膜。尝了一口,又鲜又香,比自己店里的不知要强多少倍。老板心里一动,便向摊主细细询问。原来,那摊主竟是来自皇宫的御厨,因触犯了御膳房的条规,被逐出了皇宫,无奈之下挑个面点小摊,四处流浪。老板听说这竟然是一道御膳,心道难怪如此美味,连忙将摊主请到店中,任他为掌厨。经过御厨亲手调制的鱼汤面,凡尝过的顾客都赞不绝口,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四乡八镇,远近闻名。“鱼汤面”就此成为东台享有盛名的一道地方名点。

东台鱼汤面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汤,其他地方的面汤一般是清汤、鸡汤、虾皮汤、骨头汤等,而东台鱼汤面制汤的主要原料是鳝鱼骨和鲫鱼。其做法是,先将鲫鱼洗净,不留残血。将猪油下锅烧至八成热,放鱼入锅煎炸,起酥捞起,不能炸焦。再将鳝鱼骨洗净后放入锅中,用少量猪油煸透,再将炸酥的鲫鱼与鳝鱼骨一同入锅加水煮沸,待热汤滚沸后,再改用小火,慢慢熬煮出稠汤,以葱酒去腥,再用细筛过滤清汤,放入少许虾籽,方可算制作成功。用此法熬制出的面汤,汤白汁浓,滴点成珠,清爽可口,特别鲜美。

吃东台鱼汤面,如何点面也有说法。如果客人说“老板,来个大汤小面”,就是说面条要少放,汤要多,以喝汤为主,如果是“老板,来碗壮面”,吃面的定是年轻人,面条要硬一点,反之,如果要吃软一点的面条,客人就会说“老板,来一碗养面”,意思是面条熟了在锅里再养一养,迟一点起锅,点养面的基本多是老年人。

以前吃鱼汤面,没有什么浇头,就是用青蒜或是芹菜、香菜切成末,在面条上洒一点,起香,如果在餐桌上放一点精盐、胡椒粉和辣椒酱,由客人自己调味,就很好了。现在随着饮食条件不断改善,鱼汤面的盖浇也越来越丰富了,有雪菜肉丝、土豆肉丁、荷包蛋、小排、大排等等,不一而足,品种繁多,满足了食客的不同需求。

东台鱼汤面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很好的养生功能,能够润脾健胃,补虚疗肠,经常食用,可强身健体。这是因为东台鱼汤面在汤料上,选择了野生鲫鱼和鳝鱼骨作原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钙的特点。食后不上火、不口干,营养丰富,符合当代人所追求的膳食养生的要求,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星”之说。

这就是我最钟爱的鱼汤面,“吃一碗,想三年”的东台鱼汤面。

作 者 简 介

陈晓春,江苏盐城人。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行参菩提》自媒体签约作家。作品发表于《大丰日报》、《心潮诗词》、《人民作家》、《行参菩提》、《草庐诗社》、《文化范儿》、《华锦玉策》、《文学微刊》、《现代散文网》等报刊和网络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