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和生丨乡党委书记是我们的“群主”

 读在现场 2020-11-17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人不被误解过。因为你做的事情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那个不满意的人站在他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他就会对你所做的事情不理解,不支持,还会到处传说你的不是,甚至是夸大其词。而得到好处的人往往是沉默的,是不愿意到处宣扬他对这件事表示满意的。这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真实写照。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总是被误解的太深。他们就是乡村的基层干部。以前,我跟他们没打过什么交道,潜意识里也是把他们想像的难以接近。认为他们官虽小,权却大,会忽悠人,会刁难人,整天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瞎聊天。十年前很多人去乡政府或者村委会办事,见到的这些基层干部可能很多人都是这个德性,所以印象不是很好。对他们“敬而远之”的普通群众是很多的。

但今年跟这些基层干部有过深入接触以后,彻底颠覆了我对他们所有不好的印象,继而变得敬佩和尊重起来。


我的老家在横峰县青板乡徐村。是一个民风淳朴、松樟蔽日的美丽小山村。今年秀美乡村的中心村建设有幸花落老家,我作为村里的一名普通群众,跟这些基层干部有了实质性的接触,也提了不少意见,他们都能耐心的听取。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村里各个角落的实地勘察,还把村里的一些古老传说也挖掘了出来。黄玉明作为在村里蹲点的乡党委副书记,知道村民白天要干农活没时间,就利用晚上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听取大家对中心村建设的意见,对于大家的发言,他都认真做好笔记。在会议上,他就像村里的一名普通的社员,亲切地跟大家一起探讨问题,分析情况,从不大声说话,也不拿官话压人,轻言细语的跟大家说道理。会议常常开的很晚,等黄书记回到县城的家时,已是深夜了。项目开始施工后,黄书记又几乎天天往徐村跑,在工地上监督,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夏天尽管顶着草帽,但还是把他这个白面书生晒了个黝黑。村里的建设肯定会触动到某些人的利益,比如征地拆迁这样伤脑筋的事,他总是耐心的跟人家讲政策说道理,把工作做的很细致,让人心服口服。

另一个最辛苦最让我敬佩的人就是乡党委书记肖建林了。也是他彻底改变了我对基层干部不好的印象。最早认识他是在“青板发展交流群”,肖书记是群主。群里聚拢了全乡各村两百多的青年才俊,大家在群里畅所欲言,共商家乡建设大计,指出政府工作不足,提出很多具体意见,肖书记总是耐心的跟大家解答,把事理一条一条的跟大家讲明,遇到胡搅蛮缠讲歪理的人,也是尽量用具体事例去说服他,用真情去打动他。他并不是在办公室里安排工作,而是每天出现在各个村子里现场指导。有一次我跟肖书记提了一条土地置换的意见,第二天尽管是双休日,但他还是一大早就来村里找我了,让我带路去现场勘探地形。走到山脚的时候开始下雨了,他二话没说,挽起裤腿就往山上爬,住在山脚的村民赶紧给我们拿来几把雨伞,才不至于淋成落汤鸡。他随着我们山上山下、村里村外走了个遍,仔细的听着我们提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现场能给我们答复的,他一口应允,答复不了的,也给我们时间去研究。一个上午跑下来,尽管打着伞,但浑身还是淋湿了,有很多村民私下问我“那个爬山越岭的年轻人是谁?”我告诉他们是乡里的书记,他们说书记也吃这个苦?感慨万端地说:“看来,书记也不好做呀!”


今年因为老家“秀美乡村”的建设,我从市区回乡下老家的次数多了起来,每次回去都看到村支书李兴炎带领村干部不是路边打扫卫生就是帮助老百姓门前屋后捡拾东西,走村串户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村里老人打趣说现在的村干部都变成免费的苦劳力了。在村干部们身体力行的努力下,老百姓也变得自觉了起来。道路变宽敞了,路面变干净了,环境变优美了,村民变文明了。所有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我们的基层干部在以身作则的用行动去赢得百姓们的信任和支持。

这就是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直接服务于老百姓的一群年轻人,用他们的知识、热情、诚恳和智慧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用任劳任怨来化解老百姓对他们的误解,用贴心服务来换取老百姓对他们的支持。随着交往的增多,老百姓对这些服务型的领导干部一个个都赞不绝口,竖起了大拇指,说:你们才是我们的好干部!


作 者 简 介

徐和生,网名“清风明月”,微信号:qfmy2124,江西横峰人。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香落尘外》专栏作家。有作品在全国各地报纸杂志和网络平台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