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 英丨追忆我的祖父

 读在现场 2020-11-17

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只觉得世界一片混沌,周围有一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人在走动,我急切地带着孩子回家。一回到家,我看到祖父正笑意盈盈地迎接我,他老人家还是那样身板挺拔,干净利落,显得是那样的儒雅温厚……

乍然醒来,梦中的情景清晰可见,正想继续品咂和祖父在一起的幸福时光,猛然惊觉祖父其实早已作古,昏沉的大脑也一下子变得清醒。正值清明假期,窗外是“沙沙”的雨声,我不由联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来,而祖父在清明之夜入我梦中,是我对他老人家思念日久所致,还是祖父的在天之灵也想我了?没有人能够回答。

回忆着梦境,怀想着祖父生前的点点滴滴,我再也无法入睡。不过也好,就让我在这清明之夜捧一瓣心香以无眠的方式来祭奠我的祖父吧。

祖父和他同时代的人一样,有比较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当初,母亲在生了哥哥后,一连串生了四个女孩。这让祖父很不满,母亲因此受了不少委屈。后来生我弟弟时母亲就拒绝回老家生,以免万一再生个女孩受祖父的冷眼,生了弟弟后也没有告诉祖父这个消息。就像有预感一样,当学校放了暑假,母亲和父亲带着襁褓中的弟弟回到老家时,祖父一边笑眯眯地迎上去想要接过母亲手中的孩子,一边问母亲生了个啥,母亲故意把身子一侧,没好气地说:“还不是个女娃。”祖父却依然笑着说:“女娃我也抱抱。”母亲也不好再拒绝,而祖父接过孩子后的第一个急切的动作,就把母亲惹得哭笑不得。您猜怎么着?祖父嘴里说:“来,让爷爷看看你尿了没有。”一边急切地掀开弟弟裤裆里的尿布。这一掀,祖父立刻两眼发亮,乐陶陶地把父母让进屋歇息,自己忙着准备饭菜去了。

幸运的是,我们的父亲母亲都是教师,接受的也是新思想,他们认为,只要教育得好,男孩女孩一样有出息。所以他们让我们几个女孩子和哥哥弟弟一样上学读书。为了这事儿,连我们的四奶奶都抱怨父母,说他们供女孩子读书是自找苦吃,白花钱,还不如让女娃们回老家养几头猪合算。好在自有主见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丝毫没有放松。奇怪的是,祖父虽然对母亲生女孩不高兴,却没像四奶奶那样反对我们读书。现在我想,这大概缘于祖父的见识,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读书人,他懂得读书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

祖父重男轻女思想的彻底转变源于姐姐1984年考上了卫校,要知道那时中专可是国家包分配的,这意味着姐姐从此就有“铁饭碗”了,最重要的是姐姐也能像男孩子一样挣钱了。加上姐姐从小性情温和,人又勤快孝顺,所以更得祖父喜爱。读初中时父母还在山里教书,我和妹妹却在县城读书。每逢星期天就回到祖父那儿,祖父就给我们做好吃的,煮肉、炒鸡蛋都是少不了的。很多次临走时,祖父还把他平时攒下的鸡蛋煮熟让我们带上。初中毕业我顺利考上县一中,祖父十分高兴,当面夸我“争气”。

再后来,父母先后调进县城教书,我们全家正式在县城安了家。记得那年吃年饭时,当祖父表示不再喝酒了,母亲叫姐姐给祖父盛饭,而这时姐姐已经参加工作了,祖父大概觉得让已经参加工作的长孙女盛饭不大合适,就推辞,而母亲这时不失时机地揶揄道:“就让萍儿盛,女孩子家能有啥出息?还不能帮长辈盛个饭哪。”精明的祖父当然听出了母亲的话外之音,于是他老人家极为羞赧地笑着说了一句:“时代不一样了,男孩女孩都一样好。”母亲笑了,我们几个孩子也都跟着笑了起来。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姐姐而不是我们几个更小的孩子给祖父盛饭的用意。

我对祖父的尊敬是随着我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逐渐深刻而加深的。在我十多岁时每次回到祖父那儿,祖父都会让我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这些在我看来易如反掌的小事却常常因为做得不能令祖父满意而返工。这就让我不高兴,觉得祖父也未免太挑剔了。比如,扫地前必须先在地面上均匀地洒上水;给土豆去皮必须彻底剜掉芽眼;洗菜至少要洗三四遍。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各有位置,不得乱放。他每次从地里干完活儿回家,再渴再累也要先洗脸洗手洗脚,掸去衣服上的尘土,然后才坐下来喝杯茶抽袋烟歇息歇息。

不止一次,我听到村里的人这样议论祖父,“高家的幺老爷子,爱干净也太过分了”、“幺老爷子那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讲究了”。当时我很有同感,但现在我不这样看了。一个人坚持什么,总有他坚持的道理。

据父亲讲,祖父从曾祖父手中承继了一份家业,到祖父手中又发扬光大,除田地外,祖父又添置了纺纱机和织布机各一台,既种庄稼又生产纱、布之类,日子过得比较宽裕。土改时,祖父被划为地主,没收了所有的田产,还经常挨批斗,说祖父是剥削阶级,是寄生虫。其实,严格意义上说,祖父根本不该归为所谓的剥削阶级,因为几乎所有的农活以及纺纱、织布之类都是祖父祖母亲力亲为,只有在少数农忙时分,祖父才会请工帮忙。父亲记得,他自己才六七岁时,祖父就安排他到地里摘棉花,他的一双小手经常被扎得流血。也就是说,在解放前,祖父一家其实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准确地说,祖父是秉承了祖辈的耕读传统,在勤奋劳作的同时不忘自己读书和让孩子受教育。所以,父亲在六岁时就被祖父送到城里的学校读书。祖父很开明,1948年解放军解放房县时,祖父主动为部队提供食宿服务。父亲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的一些情景,其中一位姓魏的部队首长看到父亲读的《古文观止》,就翻开书考查父亲的学习情况。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祖父作为批判和改造的对象,不知受了多少屈辱,他曾经以自杀抗争,被人发现救了过来。自杀不成而隐忍下来的祖父,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活着,一生没有改变过他讲卫生爱整洁的习惯,这使得同是农民的他和他周围的农民显得格格不入。我想,他这样坚持,并不是一定要和别人有所不同,而是坚持了他认为值得坚持的东西。在祖父那并不强壮的身体里,始终是有一副傲骨的。

少年时期的我内心比较高傲,说话也不免轻狂,我也因此常常受到祖父的批评。祖父记忆力好得惊人,他老人家在批评我时会经常引用他熟读的“四书五经”里的语段,听得我似懂非懂。我当时还觉得祖父“迂”,是个孔乙己式的人物。一旦发现我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样子,祖父就会摇摇头,再深沉地叹一口气。如今我才理解,在祖父的叹息里,包含了多少对他年少无知的孙女的关切!

一次,一个跟祖父年龄相仿的人来到我家,祖父盛情款待了他。吃饭时,我从这人的话里听出了他的虚荣和张狂,对他很不感冒。等他走后我问祖父对这人的看法,发现祖父对他也很不满意。我就说:“爷爷,这个人既然这么不好,你为什么还要好饭好菜地招待他?”祖父正色道:“这就是你不知礼了。他既然上了我家的门,就是我家的客人,我们就应该以礼相待。”我头一摆,说:“我可不像你,我爱憎分明,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祖父叹息着说:“你娃太缺少经验阅历了,不懂得怎样处世怎样接人待物哇!”

祖父经常跟我们谈经验阅历的重要,教育我们要听长辈的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要为人谦和——“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要审时度势——“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对祖父的这些教导我当时并没有真的听进去,我甚至觉得祖父有些懦弱。直到今天,在碰了若干次“南墙”之后,我才认识到它的价值。

对于祖父我有太多的遗憾,小时候我一直想有一天能够用我自己挣的钱孝敬他老人家,可就在我读大学时祖父因病溘然长逝,我再也没有机会向祖父表达我的一片孝心了!此后的若干年,我也多次与祖父在梦中相见,但在清明之夜梦见祖父还是第一次。

这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祖父清明入梦来。

2015年4月10日

作 者 简 介

高英,系湖北省房县第一中学教师,有近十多篇教学论文在《人民教育》《湖北教育》《班主任之友》《教师继续教育》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另有十来篇论文在省级教育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特等奖。工作之余,喜欢读书,也喜欢用文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有小说和散文在本地文学刊物《神泉》上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