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固涩剂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0-11-17


 

1、九仙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乌药、生枳壳 

B、知母、密蒙花 

C、山药、五倍子 

D、诃子、炙黄芪 

E、人参、桑白皮 

2、四神丸的功用是

A、补气健脾,涩肠止泻 

B、温中涩肠,益气固脱 

C、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D、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E、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3、固涩剂常见临床表现

A、自汗、盗汗 

B、久咳、久泻、久痢 

C、遗精滑泄 

D、崩漏、带下 

E、以上皆是 

4、易黄汤的功用是

A、补肾止带,清热祛湿 

B、清热祛湿,收涩止带 

C、补气健脾,化湿止带 

D、健脾益肾,收涩止带 

E、疏肝健脾,化湿止带 

5、桑螵蛸散中配伍龙骨、龟甲的意义是

A、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B、滋养肾阴,补心安神 

C、收敛固涩,镇心安神 

D、滋阴潜阳,固精缩尿 

E、固涩止遗,补肾益精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九仙散的组成是人参、款冬花、桑白皮、桔梗、五味子、阿胶、乌梅、贝母、罂粟壳。方歌:九仙散中罂粟君,五味乌梅共为臣, 参胶款桑贝桔梗,敛肺止咳益气阴。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四神丸有温补脾肾、固肠止泻之功,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固涩剂主要适用于气、血、精、津耗散滑脱之证。凡是气、血、精、津滑脱不禁,散失不收,表现为自汗、盗汗、久咳不止、久泻久痢、遗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带下等均可使用固涩剂治疗。

4、【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易黄汤主治肾虚湿热带下,有固肾止带、清热祛湿之功。

5、【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桑螵蛸散中,龙骨、龟甲共为臣药,龙骨收敛固涩,且镇心安神;龟甲滋养肾阴,补心安神。二药共助桑螵蛸增固涩止遗之力,强补肾益精之功。


固涩剂

细目一 概述

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

固涩剂主要适用于气、血、精、津耗散滑脱之证。凡是气、血、精、津滑脱不禁,散失不收,表现为自汗、盗汗、久咳不止、久泻久痢、遗精滑泄、小便失然、崩漏、带下等均可使用固涩剂治疗。

2.固涩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固涩剂治疗耗散滑脱之证,皆因正气亏虚而致,临证应酌情配伍相应的补益药,使之标本兼顾。

(2)若为元气大虚,亡阳欲脱所致的大汗淋离、小便失禁或崩中不止者,急需使用大剂参附之类回阳固脱,而非单纯固涩剂所能治疗。

(3)固涩剂为正虚无邪者而设,故凡外邪未去,误用固涩,则有“闭门留寇”之弊。此外,对于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泄、热痢初起、伤食泄泻、实热崩带等,均非本类方剂所适用。

细目二 固表止汗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一两 麻黄根一两 煅牡蛎一两 小麦百余粒。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由卫气不固,阴液外泄,心阴不足,阳不潜藏,心气耗伤所致。治宜敛阴止汗,益气固表。方中煅牡蛎质重咸涩微寒,重可镇心,咸以潜阳,涩能敛汗,敛阴潜阳,固湿止汗,为君药:生黄芪味甘微温,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君臣相配,是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的常用组合。麻黄根甘平,功专收敛止汗,“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胰理”,为佐药。小麦甘凉,专入心经,益心气,养心阴,退虚热,为佐使药。全方配伍,益气固表,敛阴潜阳,涩补共用,则腠理得固,气阴得养,心阳内潜,汗出止而神魂定,气阴充而正气复。

细目三 敛肺止咳

九仙散—《卫生宝鉴》

组成:人参一两 款冬花一两 桑白皮一两 桔梗一两 五味子一两阿胶一两 乌梅一两 贝母半两 罂粟壳八两。

功用:做肺止咳,益气养阴。咳甚则气喘。

主治:人脉附建证。久咳不已,自汗,痰少而黏,脉虚数。

细目四 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六钱 当归六钱 白术六钱 白芍药一两 肉豆蔻半两木香一两 肉桂八两 四钱钱炙甘草八钱 六钱两六钱。

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脾肾虚寒证:喜温喜久泻久潮、脐腹疼痛,滑脱不禁,食少,甚至脱肛舌淡背白,坠下,脉迟细。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痢乃由脾肾虚久泻久痢乃由脾肾寒,肠失固涩所致。病证虽以脾肾虚寒为本,但已至滑脱失禁,非固涩则泻痢不能止,治当涩肠固脱治标为主,温补脾肾治本为辅。方中重用罌粟壳涩肠止泻,为君药。臣以肉豆蔻温中涩肠;诃子苦酸温涩,功专涩肠止泻。君臣相须为用,体现“急则治标”“滑者涩之”之法。然固涩之品仅能治标塞流,不能治本,故佐以肉桂温肾暖脾,人参、白术补气健脾,三药合用温补脾肾以治本。泻痢日久,每伤阴血,甘温固涩之品,易壅滞气机,故又佐以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木香调气醒脾,共奏调气和血之功,既治下痢腹痛后重,又使全方涩补不滞。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且合参、术补中益气,合芍药缓急止痛,为佐使药。综观全方,具有标本兼治,重在治标;脾肾兼顾,补脾为主;涩中寓通,补而不滞等配伍特点,诚为治疗虚寒泻痢、滑脱不禁之良方,故费伯雄言其“于久病正虚者尤宜”。

四神丸—《内科摘要》

组成:肉豆蔻二两 补骨脂四两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一两 生姜四两 红枣五十枚。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配伍意义:本方证因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所致。治宜温肾暖脾,固肠止泻。故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为治肾虚泄泻,壮火益土之要药,《本草纲目》谓其“治肾泄”,是为君药。臣以辛温之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肉豆蔻配合补骨脂是为温肾暖脾,固涩止泻的常用组合,亦即《普济本事方》之二神丸,主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吴茱萸辛苦大热,温暖肝脾肾以散阴寒;五味子酸温,固肾涩肠,益气生津,既助君、臣药温涩止泻之力,又防止诸温阳药温燥伤阴之弊。二药配伍,专治“肾泄”,俱为佐药。用法中姜、枣同煮,枣肉为丸,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二药合用温补脾胃,鼓舞运化。诸药合用,俾火旺土强,肾泄自愈,正如《绛雪园古方选注》所言: “四种之药,治肾泄有神功也。”

细目五 涩精止遗

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组成:桑螵蛸一两 远志一两 菖蒲一两 龙骨一两 人参一两 茯神一两 当归一两 炙龟甲一两 人参汤调下。

功用: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心肾两虚证。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心肾两虚,水火失济所致。治宜调补心肾,涩精止遗。方中桑螵蛸甘咸人肾,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标本兼顾,是为君药。臣以龙骨收敛固涩,且镇心安神;龟甲滋养肾阴,补心安神。桑螵蛸得龙骨则固涩止遗之力增,得龟甲则补肾益精之功著。佐以人参,又以人参汤调服,说明人参用量独大有两方面的作用:一为益心气安心神, 一为补元气以摄津液。茯神合人参益心气,宁心神;当归补心血,与人参合用,能补益气血;石菖蒲善开心窍,宁心安神;远志安神强志,通肾气上达于心,合石莒蒲则交通心肾,益肾宁神之力增强;石菖蒲与远志配伍意在补肾涩精,宁心安神的同时,促进心肾相交。诸药相合,共奏调补心肾、交通上下、补养气血、涩精止遗之功。

细目六 固崩止带

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妙白术一两 生黄芪六钱 煅龙骨八钱 煅牡蛎八钱 黄芪八钱 生牡蛎四钱 海螵蛸四钱 茜草三钱 棕榈炭二钱 五倍子五分。

功用: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色淡质稀,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肾虚不固,肿虚不摄,中脉滑脱所致。治宜固冲摄血,益气健脾。方中重用山萸肉,甘酸而温,补益肝肾,收敛固湿,为君药。煅龙骨、煅牡蛎收涩固脱,以增强君药固涩滑脱之功,俱为臣药。以上三药配伍为张锡纯收敛止血或救元气欲脱的常用组合。脾主统血,气随血脱,当益气摄血,故配伍白术、黄芪补气健脾,黄芪还可升阳,用于崩漏等症,二药配伍,俟脾气健旺则统摄有权,重在治本,亦为臣药。肝司血海,肾主冲任,肝肾不足,导致冲脉不固,故生白芍补益肝肾,养血敛阴;棕榈炭、五倍子收涩止血,重在治标;在大队固涩药中,配伍海螵蛸、茜草化瘀止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以上共为佐药。综合全方,补涩并用,补气固冲以治其本,收涩止血以治其标,并止血与化瘀兼顾。

固经丸—《丹溪心法》

组成:炒黄芩一两 白芍一两 炙龟板一两 炒黄柏三钱 椿树根皮七钱半 香附二钱半。

功用: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主治:阴虚血热之崩漏。月经过多,或崩中漏下,血色深红或繁照稠點,手足心热,腰滕酸软,舌红,脉弦数。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月经过多成崩中漏下,系由肝肾阴虚,相火炽盛, 损伤冲任,追血赛行所致。治宜滋阴清热,固经止血。方中重用龟板成甘性平,益肾滋阴而降火:白芍苦酸微寒,滋阴益血以养肝;黄芩苦寒,清热止血。三药用量偏大,是为滋阴清热止血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臣以黄柏苦寒泻火坚阴,既助黄芩以清热,又助龟板以降火。椿根皮苦涩而凉,固经止血,为佐药。又恐寒凉太过而止血留瘀,故用少量香附辛苦微温,调气活血,亦为佐药。诸药合用,使阴血得养,火热得清,气血调畅,则诸症自愈。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炒山药两 炒芡实一两 黄柏二钱 车前子一钱 白果十枚。

功用: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主治:肾步湿热带下。带下黏稠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臭,舌红,苔黄腻。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带下乃肾虚兼湿热内道所致。治宜固肾清热,祛湿止带。方中重用炒山药、炒芡实补肾益骨,固湿止带,共为君药。白果收湿止带,兼除湿热,为臣药。用少量黄柏苦来入件,清热燥湿:车前干甘案,清热利服、2物为佐药。诸药合用,重在补湿,辅以清利,使其虚得复,热清湿祛,则带下自愈。

编辑:刘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