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一头儒子牛》董凯

 作家文坛 2020-11-22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一一追记原盘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罗兴国同志

  

      1985年12月26日,中共盘县委将盘山县农林局局长罗兴国同志,调到陈家乡任党委第一书记。调转通知下发后,27日下午,他不讲条件、不讲价钱、毅然奔赴灾区工作。
  一场洪水过后,陈家国堤南北35000亩地绝产绝收,乡村企业变成一片废墟,人民群众的财产遭到严重破坏,多数村民住在简易房里。吃饭、住房、饮水、就医十分困难。
  于是,他主持召开党委会。会上,他首先发言:″由于受灾,群众的生活非常困难,我们要帮助他们闯难关、度荒年!″几名话,让党委一班人群情激奋,一致表示:要在抗灾、救众中成为群众的表率。振奋精神,挺起腰杆儿,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他来陈家工作的第二天,就深入受灾村屯调查灾情,通过走访、座谈,了解灾民衣、食、住、行等具体困难。并明确告诉群众:"有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有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水众给我们造成的困难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为了给群众办实事,他筹集资金70000多元,解决民办教师、村干部报酬和群众的生活困难。
  为了妥善安排群众生活,他主要抓了四件事:
  一是动员灾民下坝。釆取了″投亲靠友串换住,动员党员干部腾房住,公共场所倒房住″的办法,3天时间安排了300户灾民。阴历八月十五,家家户户吃上了月饼、饺子,过上了团圆节。
  二是组织灾民抢建越冬房。釆取了″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的作法。下发木材146立方米,红砖21200块,苇子50吨,在20天内,使900户灾民盖起了简易房。
  三是做好救众款物的发放和使用工作。采取了″领导掌握和群众评议结合″的方法,使灾民中的困难户得到救济,并下发救灾款106万元,救灾衣服5万余件,救灾粮52万斤,救灾煤1700吨,救灾药32300斤。
  四是保证险房安全越冬度夏,保证灾民不断炊。3月15日,他组织机关、村干部对灾民住房进行检查,对360户险房进行分类管理,并对困难户给予个别照顾。园林村的王永恩,全家5口人,理智缺陷、生活困难、住房危险,老书记亲自到他家走访,并帮助他解决迁房困难。
  尽管灾情严重,全乡13个村支部,没有发现一个干部撂挑子,虽然困难重重,全乡没发生一件意外事故。元旦前,乡党委提出:″全党全民总动员,大干100天,人均创收60元″的目标。他亲自带领6名副乡长,组织16名机关干部深入到受灾村屯。并主动和市、县联系,前后不到20天,就从外地调进稻草2000万斤,大苇650吨,解决草袋车320台。到月底,全乡自救项目达到13项,总收入825万元,人均创收73.6元,到4月10日,人均创收增加到126元,在大干100天里,出现人均创收超60元的村12个,超100元的户137户。
  除夕之夜,他顶着呼呼的北风,冒着漆黑的夜色走访困难户,直到夜间12点才回家。
  孤家子村民苑玉志,在全乡也是个特殊户,户主患有先天性疾病,妻子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为了让这样的户过好春节,他专程给这家送去30元钱。
  同一天,他还亲自登门带上月饼、苹果、葡萄等慰问品,前去乡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把党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1986年1月4日,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搞大棚生产。为做到以点带面,在全乡树立起一个大棚村一一东地村。全村有267户,乡每户投放贷款200元,扶持大棚生产。经过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全村有253户搞起大棚,占总户数的94.8%,总面积40000平方米,人均收入达100元。
  1985年水灾过后,水毁工程十分严重,为修复这些工程,他带领全乡干部、组织全乡人民大干一冬春,完成土方40万立方米,为保证1986年种地奠定了基础。
  育苗上水前,他亲自对全乡9站11点进行3次检查,保证按时开车上水。从4月1日开始,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全乡53100床的水稻育苗任务。
  陈家支干渠有一处险工,需要在开车前处理。一天,他顶着风雨、踏着泥泞,徒步5华里一哧一滑赶到现场,并当场作出处理方案,及时排除隐患,保证全线按既定时间开车提水。
  1885年的一场水灾,使群众的困境加剧了,负担更重了。于是,他就"如何减轻群众负担,多给群众生息时间″这一问题,提交党委会讨论。并明确规定:1986年,将水利工程费由原来的每亩地8元降到5元,并把过去没有兑现给群众的工程款从1986年的工程负担中给予兑现。
  一次下乡时,他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水稻生在陈家洼,种地能吃不能拉。″为达到田间工程标准,保证上下水畅通,1986年9月份,全乡出动劳力、机车挖3条总长7500米的下水干渠。
  1986年汛期,从防汛开始,他一直和干部群众战斗在抗洪前线。
  一天深夜,市防传来紧急电话通报,需及时传达到各指挥所,因刮大风使韩家指挥所电话中断。于是,他马上带上一名机关干部顶着风雨、踏着泥泞,沿着坝顶步行10多里地去韩家指挥所。及时传达了通知精神,然后,顺着民堤绕行20多华里逐段检查险工。次日,返回乡指挥部,己是9点多种了。
  一次,由于劳累过度,他刚上床躺下,就做了一个梦……″不好!堤坝决口了,快上船!″随后,他一骨碌翻到床下的水泥地上……大腿抢破了皮,直往外流血。一位同志发现后,劝他去医院包扎一下。他说:″抢破点皮算个啥?哪能那么娇气?″就这样,第二天,他又忍着伤痛,一路蹒跚上了防汛前线。
  孤家子、东地两个套堤决口后,他心急如焚,冒着生命危险,乘上一只小船顺流而下……直抵险区。一边组织群众逃险,一边视察灾情。这一地区虽然连续受灾,但没有因为抢险、抢救、治疗不及时出现病饿、伤人现象。用老百姓的话说:″有这样的好干部,洪水再大我们也不怕!"
  在一年的工作中,他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全乡人民的爱戴,他怀着一种真挚的感情,像一头勤劳的老黄牛,为全乡人民一刻不停息的耕耘劳作……
  他来陈家仅一年半,这段时间曲指可数,但12700口人,向他投以敬佩的目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这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献给党、捧给人民的是一颗赤诚的公朴心。
  1986年6月,他被县委调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任局党组书记、局长。
  在工作中,他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建设一个好班子。以人为本,打造一支好队伍。他为国分忧、为民造福,赢得了一个好口碑!
  在工作中,他坚持服务,优先优质,监管规范高效,队伍和谐进步″三项"基本要求,以工作规范化为核心,以依法管理和专业技术知识监管″又管齐下"为手段,抓班子带队伍,队伍素质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执法水平明显提高,监管效能明显提升。
  他们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不断完善个人积分卡主要载体的考评体系,促进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建设″三个过硬″队伍,为服务、执法、维权体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深入开展"平安市场″创建活动,切实承担起带头的责任,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典型带动逐步深入,努力创建一批安全放心的示范市场。日常监管到位,尤其对″安全″的监管无条件到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稳定消费品价格,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鼓励″场地挂钩″、″场外挂钩″,推进农商对接,努力降低产品流动成本。
  推进工商职能进社区,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社区机构和己建成的"一会两站",作为发挥工商职能的平台,在机构组织上,构建工商职能进社区的网络,发挥社区联络员、义务监督员、维权志愿者等,拓展信息来源渠道,提高工商职能进社区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社区功能与工商职能的有机结合,使工商机关及时把握和有效解决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使消费、维权、再就业工作,在社区有一个最佳着力点,不断开创工商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2020.11.22.12.33分于盘锦

====================

原创作家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3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曾有作品在《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大东方文学》《金东方文学》《东方作家传媒》《上海文坛》《广东作家》《海滨文学》等刊发表100余万字.2005年,作家小传、创作业绩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名人大典》2013年,出版个人专集《山水田园》2013年,创作小说《婚事风波》获盘锦市″湿地清风杯″廉政作品一等奖,2020年,创作歌词《河滩地.黑土情》

获感动中国2020词曲网络大赛(十大主旋律)优秀歌词原创作品奖。中国乡土诗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作家,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诗词学会会员,盘锦市儿童文学学会会员,盘锦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盘锦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盘锦市电影家协会会员,2018届新时代中国故事高研班学员,盘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