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志未可量,见之千载后

 马尔的视觉 2020-11-25

进武夷山景区大门步行约三五里,于平林渡九曲溪畔,瞥见一路台阶贯通于一大牌坊前。

树木掩映,景色怡然。

一见牌坊顿起好奇心,三步并两步跑过去,想看个究竟。

原以为的牌坊却是大门,门头书写“武夷精舍”四个字。

立刻想起宋代大儒朱熹的名字,这里曾是他老人家著述、授徒的地方。

带人一砖一瓦亲手建起来。

中国诸多的大学问家中,我们特别想把他划到安徽籍人士圈子里,朱熹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

他祖籍所在的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一直为徽州六县之一。

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部队进入县城,婺源县解放,属归华东赣东北行政区。

自此婺源便与安徽彻底脱钩了。    

婺源脱离安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它是徽州的面目、血肉,风土人情、建筑风格都与古徽州一脉相通。

很像小城的近邻萧县,49年割给宿州,52年回归徐州,55年又割回宿州。

从萧县走出的文化大家,几乎毫无例外的将自己的根归属徐州。

并非高攀,它的底色原本就是徐州一带的汉文化的原色。

到现在为止,萧县人有两大历史心结:一为“萧国”,一为“彭城”。

来到武夷精舍才知道,依照现代的出生地论归属,生于南剑州尤溪的朱熹,算是福建尤溪人,江西、安徽都挂不上边。    

朱熹的父亲朱松曾官拜吏部员外郎,因反对秦桧的屈膝和谈主张,被贬福建政和县尉,继而调任尤溪县尉,定居了下来。

朱熹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生的。

朱熹无疑是一位中国文化伟人,儒学大家。

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

其门人黄斡曾总结道:“继往圣将微之绪,启前贤未发之机,辨诸儒之得失,辟异端之论谬,明天理,正人心,事业之大,又孰有加于此者。“

又曰:“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黄斡并没有虚夸他的先生,朱熹的思想在宋朝就被尊奉为官学,元、明、清三代,他所集成的思想、著述一直是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同时标志着中国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    

元朝皇庆二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

朱元璋洪武二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官学的精神支柱,由此成为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的唯一。

我们这一代人与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是相隔离的。

鲁迅先生说“礼教吃人”,我们就觉得礼教是个坏东西,一想起来它就是个阻挠自由恋爱,逼着寡妇上吊,或是造就了孔乙己那样的废物。

至于礼教是什么,全然不知。

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家教。

我们来看《朱子家训》: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你可以说他的“三从”的立意点就是错的,与现代社会平等、民主等基本价值观相忤逆。但这篇家训里面,凝结了中国家庭最为看重的处事待人之道,如今孩娃甚至成年人最稀缺的东西,在里面竟然都能找得到。

如同基督教教义一般的仁慈与经典。

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武夷书院,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所建,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

淳熙五年初秋,朱熹与妹夫刘彦集、隐士刘甫共游武夷时,只见九曲溪旋绕曲折,隐屏峰下云气流动,顿觉耳目一新,因而萌发出“眷焉此家山”的建屋初念。

精舍在淳熙十年动工,当年就初见规模。此后,他即在此广收门徒,著书讲学,长达五年之久。

朱熹这人真是了不起。

他在岳麓、白鹿洞曾讲学授徒,传播理学。所制订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等,成为各书院共同推举的楷模,对后世书院的规制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十八岁考中进士,三年被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此开始当官是副业或兼职,做学问、当教授才是主业或正业的仕途生涯。

他的著述高达2000多万字。

朱熹喜欢教书,也带出许多高徒。

他在当时的几乎所有著名的书院都讲过学。    

在武夷精舍的五年,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刻印发行。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四书”影响深远,成为元明清学子最为通用的教科书。

坐在朱熹先生的曾经的课堂,你会感受到一种奇妙的人文温暖。

年轻时我曾受益于“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这是由朱熹的弟子对朱熹读书法所作的集中概括。

从孔子到朱熹,这些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教育大师,他们所总结、倡导的一些教学原则,至今仍是教学经典理论。

朱熹曾经做过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即皇帝的顾问和老师。

为宋宁宗讲《大学》,借此机会对朝政多有批评。

这位皇帝学生大为不满,以干预朝政的罪名,将其逐出朝廷。

朱熹在官场上屡因品性耿直而得罪权臣,这既是他的人格光辉汇聚处,也酿就了他的人生命运的坎坷。

庆元元年,朱熹在朝廷的支持者赵汝愚,受韩侂胄排挤被罢相位。

韩势盛极一时。

韩因朱熹曾参与赵汝愚攻击自己的活动,于是发动了一场抨击“理学”的运动。

庆元二年叶翥上书,要求把道学家的书“除毁”,科举取士,凡涉程朱义理不取。监察御史沈继祖乘机指控朱熹十罪,请斩。

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时理学威风扫地,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朱熹曾经的学生宁宗一改旧态,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

六年之后的三月初九,朱熹终于在建阳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

临死时仍在修改《大学诚意章》。

我久久徜徉于武夷精舍,去想一个官员书生、官员教师、官员研究者的命运,去想一个影响了中国近千年的可亲可敬者的经历。

武夷精舍建好后,朱熹邀约了建宁知府韩元吉和著名历史学家、建安人袁枢等前来雅集。

韩元吉写了《武夷精舍记》;袁枢则贺诗曰:“本是山中人,归来山中友。岂同荷蓧老,永结躬耕耦。浮云忽出岫,肤寸弥九有。此志未可量,见之千载后。“

以 ”此志未可量,见之千载后“两句来评价朱熹,可谓精当。

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字典博物馆

我爱武夷山

历史的幽默——观赏古徽洲最大牌坊随笔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