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彧反对曹操篡位,并不是因为忠于汉室,他只是失败了的司马懿

 萧武在此 2020-11-26

荀彧并不是一心向汉,他只是反对曹操夺权。因为对他这样的世家大族来说,如果曹操篡位成功,那么皇权加强就是必不可免的,而这正是荀彧最反对的。实际上,世家大族与皇权之间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表现形式就是士大夫与宦官的斗争,宦官表面上是独立的权势集团,但实际上只是依附于皇权存在的。而士大夫在与皇权的斗争中一再失败,根本上就是皇权始终保持着比较强大的态势,对世家大族处于优势地位,世家大族无可奈何,最终走向了党锢之祸,乃至于何进谋诛十常侍。

试想一下,如果何进诛杀十常侍的计划成功了,结果会如何呢?其实要诛杀十常侍很简单,只要当时何进的妹妹何太后一句话就行了,根本不用那么大费周章。何太后一开始也是同样的,十常侍环跪大哭之后,何太后才突然变卦了。那么何太后当然不只是心软了,而是因为她明白了宦官集团的存在,是皇权对抗士大夫的需要。如果没有宦官集团了,皇权就会被士大夫架空了。

而在董卓之乱后,皇权已经衰落,各地的世家大族也纷纷投效兵强马壮的军事割据势力,也就是择主而事。这时候,汉献帝和朝廷都还在长安,荀彧如果真的是一心向汉,那么他应该疾风知劲草,板荡见纯臣,跑到长安去投奔汉献帝,给汉献帝出谋划策,帮助汉献帝重新恢复权力,稳定局面。荀彧既然舍此不为,而选择了投奔曹操这样的军阀势力,也就意味着他并不是真心向汉。

荀彧投奔曹操后,力劝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同样不是因为他忠于汉室,一心向汉,而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曹操建立王霸之业。而王霸之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像春秋五霸那样,称霸但不取代天下共主周天子。周天子还是要留着的,但可以以周天子的名义行事。这样,天子和霸主就是分离的,霸主可以不断变换,但天子不需要换,只要留着当个吉祥物就行了。

所以,按照荀彧的想法,曹操应该带着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奉天子以令不臣,逐步消灭其他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恢复秩序,但曹操不应该取代汉献帝,不能自己当皇帝。因为曹操如果只是霸主,那么曹操死后权力可以转由其他人取代,并不一定非要曹操的子孙继承,如果曹操取代了汉献帝,霸主和皇权统一了,那就意味着皇权又加强了,世家大族把皇帝当成吉祥物,自己轮流当霸主的机会就没了。

换句话说,荀彧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当时最想要的结果并不是曹魏取代汉朝,而是类似日本那样的幕府体制,天皇还保留着,而且万世一系,但并不掌握实权,而是一个一个的世家大族轮流掌握权力。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曹操为什么在起家的过程中吸纳了那么多的世家大族,却要再三下求贤令,要不拘一格,要从寒门选拔人才。因为曹操就是要用寒门来牵制世家大族,给世家大族为主体的官僚集团掺沙子。

曹操和荀彧之间的这种分歧,其实可以类比曹爽与司马懿之间的斗争。曹爽在掌权之初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不断的打压那些当时仍然建在的曹魏元老们,比如司马懿、王凌、高柔、蒋济这些人,而这些人都是世家大族。而那些元老们口口声声要曹爽尊重皇权,不要凌驾于皇权之上,真实的目的也并不是抬高皇权,而是要以皇权这样的大义来抵制曹爽的不断打压。而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所做的,就类似于荀彧在曹操出征的时候在许昌发动政变。正因为司马懿和荀彧都代表着世家大族,所以司马懿才对荀彧评价会那么高。

只不过司马懿利用曹魏元老的这种势力推翻了曹爽之后,并没有如元老们期望的那样,和他们共享权力,而是自己变成了曹爽,做了曹爽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这也就是田余庆所说的,西晋的皇权以门阀为点缀,看上去西晋也有琅琊王氏之类这样的世家大族支持,但只是皇权的点缀而已,真正的权力都掌握在司马氏皇族手中,这也是西晋为什么要逆潮流而动,分封那么多的宗室到各地去镇守的原因。因为从皇权的角度看,门阀世家为主的官僚集团已经靠不住了,只有自己的亲戚才能靠得住,只不过最后走向了八王之乱。

西晋的短暂统一在八王之乱中走向崩溃之后,王导兄弟带着之前在皇族宗室中丝毫都不起眼的琅琊王司马睿渡江,建立东晋,这次终于建立起了门阀世家专政的政治格局,也就是田余庆所说的东晋是门阀以皇权为点缀,虽然皇帝还是司马氏在当,但权力是几个大家族轮流掌握的,皇帝只是吉祥物。所以,东晋每次出现皇帝有被取代的危机的时候,其他人就开始讲尊王,实际上他们只是反对再次出现曹魏取代汉朝、司马氏取代曹魏那种皇权加强的情况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