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药人,请警惕团队里的这种人!

 瑶mm75598g76sp 2020-11-27

 专栏作者/杨彦春

 销售、市场,培训,环环相扣。推广、策划,教书,此心无住。

企业缺乏完善的制度与管理规范,上级思想观念陈旧,与时代脱轨,“老好人”式的左右逢源反而很吃得开。

这种关系复杂的交际企业毁了多少年轻人的梦……

所以,许多人宁愿挤破脑袋去外企,也不愿意去“闲云野鹤”的舒适企业。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不成问题的问题》这部电影,一部小众电影道出了关系型企业的各种弊端。

丁务源是1943年,老舍先生在《大公报》发表的短篇小说《不成问题的问题》中的主人公。

他是抗战时期重庆树华农场的管理者,尽管在他任职期间,毫无作为,使得本应赚钱的树华农场,却连年亏损。但即便如此,他通过利用欺上媚下的手段,大行贪污腐败之事,稳坐农场主任职位,并驱逐走了竞争对手尤大兴。

时至今日,“丁务源”式管理仍较普遍,深值玩味。

程小东导演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令狐冲欲退出江湖,任我行反问道“你怎么退?这个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那么什么是江湖?

电视剧《少帅》中,李雪健饰演的张作霖给出的答案堪称精简——“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丁务源便是深谙此中三味的人物,基于中国长期人情社会的文化基础,“丁务源”遍及你我之间。

01

“丁务源”式管理的特点


不思进取,放任自流

与同事尤大兴相比,丁务源并不具备专业的园艺技能、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正直热诚的个性,但这并不会影响丁务源对农场的管理。

深刻领悟“中庸”、“制衡”之道的他,不需要专业,也没有理想,无忧无虑,充分享受着“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针对农场员工的管理,他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一切顺其自然,对员工偷闲偷懒、小偷小摸的行为视而不见。无制度、无原则,不作为,最终导致农场上演“鲜花、青菜、水果的产量并未减少”,但“果子、青菜,据说都闹虫病”的荒诞闹剧。

左右逢源,排挤贤能

在丁务源的词典里,永远查不到“否定”的词语。

和他交谈,那些“是呀”,“要得么”,“好”等字眼,被他穿插得恰到好处。丁务源永远“不忍”拒绝别人,针对他人的要求,永远是挂在嘴边的敷衍——“不成问题”,永远会给别人以温暖和慰藉。

丁务源在他的职场中顺风顺水,得益于他左右逢源的本事。“假公济私,专弄权术”的艺术,被他发挥的淋漓尽致。

丁务源的高明更是体现在他幕后的演绎,针对竞争对手的打压,采取借刀杀人的方式排除异己。巧妙运用人性的自私与丑陋,发动“员工”力量,集体对抗尤大兴。

最终,尤大兴被狼狈的驱逐出农场,农场上下充斥着满园喜气,共同庆祝“工友们的胜利”,迎接老领导,贪湎于眼前的苟且。

02

“丁务源”式管理之反思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职场究竟“做人”重要,还是“做事”更讨人喜,一直是职场新人纠结的难题。

为人处世,具备较高的情商,能够积累一定的人脉,便于工作的开展。但物极必反,如过分专注于人情世故,做“老好人”式人物,只顾个人利益,不追求工作结果的尽善尽美,则是对企业的极度不负责任。

尤其是当“丁务源”式人物担任管理岗位时,则可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士气倾向于消极,导致好逸恶劳之风得以蔓延。个人、团队,企业均难以看到未来的发展,因为在是否奋斗向上的抉择中,他们选择了放弃。

最后和农场的结局一般,“农场恢复了旧态,每个人都感到满意……果子结得越多,农场也不知怎么越赔钱”。演绎着现实中的无力、苍白,讽刺与可悲。

在中国完全摒弃人情世故是不可能的,管理需要人性化,但却不能让过热的“人情化”将工作氛围搞得乌烟瘴气,致使工作目标导向为“搞关系”而非“专业化”。

相信很多企业都活跃着“丁务源”式的人物,但如一旦小人得志的心态蔓延到多数员工心理,人人渴望“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的权势,则企业的明天岌岌可危。

03

破局

针对这一现象如何解决是管理和经营上的大命题,或涉及企业伤筋动骨的转变。

1.涉及企业文化应以结果导向,强调工作成果,目标设定应具体化,不可模糊化;

2.人才选拔原则应“任人唯贤”而非“任人为亲”,尤其是重要的管理岗位,选拔标准应注重“专业背景”而非“关系背景”;

3.强化部门间的监督与制约,摒弃“人管人”,强调“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让员工建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提防占山头、拉帮派的江湖文化渗透。

虽然很多大型企业已看到初漏端倪的危害,但均在取舍之间犹豫徘徊,实操确实需要勇气,信念和决心。万不可优柔寡断,否则损失最大的还是企业本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