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药企业,求善良

 瑶mm75598g76sp 2020-11-27

 专栏作者/TAMER

 生物医药产业深度思考者。

“小王,下个月我们公司将在广州举办一场区域性会议,广州XX医院的XX主任将担任本次会议的主席,希望你能在负责的医院内科室内请一名主任担任讲者。”

“收到!”

接到领导的指示后,小王连续走访了3家医院,希望能请到高质量的讲者。可是,主任们似乎对这次的会议不太感冒,均回绝了他的邀请。

小王满身大汗地回到公司,看到领导,小王说:“一天跑了三家医院,太辛苦了,可是主任们均反馈时间冲突,我之后继续跟进。”领导不禁摇了摇头,欲言又止。

小王晚上跟好朋友小李吃饭时,抱怨道:“我们这公司,一天天的,就知道开会,会议数量多不说,关键质量又不高,可把我愁死了。不说了,咱哥俩,喝起来!”

//
工作只有0或1
//

许多医药代表朋友或许均有过类似的经历,领导交待了一件事,自己顶着烈日,加班加点,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还惨遭领导一顿批评。表面虽然服气,心里却想着“我也尽力了呀,结果做得不好我也没办法”。

这种观念不但错误,而且荒谬。

如果换位思考,从公司的角度,生存永远是首位的。目前,中国每天都有一万家企业诞生,然而90%会在18个月内关闭。正如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所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因此,公司需要的是结果,而绝非过程。员工辛勤的劳动是不值钱的,值钱的是劳动后产生的结果

领导永远不会在乎下属从0到1经历了多少磨难和苦痛,他只会关心下属能不能为他创造价值,带来业绩。作为销售人员,完成销量、邀请高质量客户参会正是公司需要的结果。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思考,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永远是赤裸裸的商业交换关系,即企业支付员工薪水与奖金,员工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结果。

Linkedin的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在《联盟》一书中,将雇佣关系总结为“联盟关系”,即公司不再是家庭关系式的雇佣关系,而是球队式的契约关系。球队(企业)有明确的目标:赢得比赛,获得冠军。球员(雇员)同样也有明确的目标:不断成长,自我提升。无论企业还是雇员,总有一天终会离开,不过在特定的时期内,双方彼此成就,互相帮助。

因此,在每家药企,总会有那么一批员工,听说他们在外面接了私活,可是每个季度总能良好地完成指标,领导便也不多过问。

换位思考发现,公司不是“庇护所”,领导更不是“哥们儿”!

//
一定要做到1
//

当理解公司的定位后,对于工作的态度就要由“尽力完成”转变为“一定要完成”,绝不允许任何的借口。

回到邀请客户参会这一问题上,小王在一次邀请失败之后,就草率地认定客户无法参会,这种一遇到挫折就自我否定和放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没有失败就没有勤奋,没有勤奋更没有成功。在邀请参会上,可选的做法包括:

1、广泛打电话给关系较好的主任,可节省大量跑医院的时间;

2、厚着脸皮,穷追猛打,反复与主任沟通,确定主任时间;

3、让会议主席推荐一些关系较好的主任;

4、巧借主席的背书,邀请高质量讲者。

在邀请参会这一问题上,朋友刘丰曾经有过很好的经验。

首先,他会让大会主席推荐一些他希望参加会议的讲者,因为给足了主席面子,主席也会欣然推荐几位关系好的朋友。

其次,在邀请时,他会强调是主席邀请的,借用主席的背书。

最后,在会议前,反复跟讲者沟通讲课内容,增进彼此感情,并安排高档专车接送。他也借此收获了大量忠实的客户。

//
0.1>0
//

在特殊的情况下,的确,邀请高质量客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尤其是在全国会、区域会、组会、科室会重叠的时候。

但即便如此,邀请一个低质量的客户也比没有结果强。

惠普总裁卡莉·菲奥莉娜(Carly S. Fiorina)提出“先开枪,后瞄准”的理念,即一个差的结果,也远胜于无结果。

在讲者的邀请中,永远不要将高质量客户限定于主任或者副高,一些主治医师、甚至住院医师同样具有用药潜力。

这些年轻医生由于缺少讲课机会,一旦有公司邀请他们讲课,往往会比资深的年长医生更加用心准备课件。在课件的准备中,他们的用药观念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未来极有可能转化为销量,这也是最有效的学术推广方式。

0.1永远大于0。在0.1之后,0.2、0.3也会随即而至,永远不要拒绝任何通往成功的道路。

诚然,邀请客户只不过是医药代表工作中微小的一环,还有许多的能力和技巧需要医药代表不断培养和提升。最重要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医药代表都要建立一种“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的能力。这种能力,源于个人价值,是抵御环境变化最佳的武器。

因为,没有人知道,下一次裁员危机何时到来,而且,“雪崩来临之际,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完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