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家乡的明清文人(三)| 张竹坡、刘基、汪藕裳、郑善夫、吴嘉纪、屈大均

 古代小说网 2020-11-29



第三组的“文人练习生”团队已经准备好啦!
先来听听众粉丝为自己爱豆的激情打call!

他们究竟是何方神圣

居然能让一众粉丝如此疯狂?
下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NO.1  江苏徐州·张竹坡
BY 曹铃悦
配度

张竹坡:出生于徐州戏马台附近,后于戏马台前家中点评《金瓶梅》。

曹铃悦: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现居住于云龙区,父母常去戏马台散步。

张竹坡(1670.9.9-1698.10.18),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生于康熙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卒于康熙三十七年九月十五,享年二十九岁。徐州人,祖籍浙江绍兴,明代中叶迁居徐州。
张竹坡自幼聪颖好学,6岁即能吟诗作对,8岁入塾攻读,以博闻强记闻名遐迩。15岁时参加乡试,然而一直仕途不顺,屡试不第。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他第四次应试,在名落孙山之后,便遍游京师,在天下名流荟萃的长安书社大展诗才,赋得诗词百余首,众称其为才子。

张竹坡是清代著名的小说评点家,其评点的《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通称张评本)是自《金瓶梅》问世以来最为流行的版本。张竹坡诗文散佚较多,尚有诗集《十一草》传世。

NO.2  浙江温州·刘伯温
BY 冯心怡
匹配度

冯心怡家乡:温州瑞安市。

刘基: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

文成县:于1946年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而成,以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刘伯温)的谥号“文成”作县名。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去世,追赠太师,谥号文成。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有《诚意伯文集》20卷传世,收有赋、骚、诗、词1600余首,各种文体文230余篇。著《郁离子》、《复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卖柑者言》、《活水源记》、《百战奇略》、《时务十八策》等。

刘基是经元入明的文人。久经战乱,“济世忧国成为了他诗文最主要的风格。因为他足智多谋,民间有关于他的传说非常多,刘基的形象也在这些传说中被逐渐神化。

NO.3  江苏盱眙·汪藕裳
BY 胡钰
匹配度

胡钰:家乡是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距盱眙县72公里,泗洪县和盱眙县原本同属泗州境内管辖。外祖父姓汪,因无家谱,无法确切考证与汪藕裳一族关系,但觉冥冥之中自有姻缘。其次,出于对古代女性小说家的好奇与佩服,不由得心向往之。

汪藕裳:出生于清代安徽泗洲直属州盱眙县(1955年划到江苏境内)。

汪藕裳,名蕖,字藕裳。女,道光12年,即1832年出生于清代安徽泗洲直属州盱眙县(1955年划到江苏境内)一个富裕的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汪根敬(1808 ~ 1848) ,字小孟,廪贡生,在河南任知县、知府十多年。自幼聪明伶俐,文化功底深厚。

汪藕裳在48岁时完成了她200多万字的弹词巨作《子虚记》,耗时20年,一改之前弹词大团圆结局的安排,采用悲剧结尾。

在《子虚记》中,汪藕裳借女主人公赵湘仙之口向男权制度宣战。汪藕裳还有另一著作《群英传》,现已失传。此外,她还有部分诗稿传世。
NO.4  福建福州·郑善夫
BY 林谢圆
匹配度
郑善夫是闽县高湖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高湖村)人。林谢圆家乡为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与郑善夫家乡在明朝时同属福州府治下。现驾车仅需一个半小时。
郑善夫(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又号少谷子、少谷山人等,闽县高湖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高湖村)人,明代官员、儒学家(阳明学)。
郑善夫虽然一生短暂,但著作颇丰。现存诗1059首,文257篇(骚、赋未计入),另有理学著作若干。其诗文版本亦多,有“九刻”之称。现存较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四年汪文盛刻《郑诗》十三卷,附录一卷,以及《郑文》十五卷。

郑善夫精于易经、数学和历法。在文学上提倡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并着力模仿杜甫的诗作,如《贫女吟》、《送周方伯入楚》、《寇至》等。一生忧国忧民。

在京期间,他与“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在文学复古问题上看法一致,相处甚好。有一好友殷云霄,字近夫。郑善夫与其有关的诗文有与近夫》、《答近夫》、《忆近夫》、《岁晏怀近夫》、答殷近夫》、《九日忆近夫》、《寄近夫黄门》、《岁暮哭近夫二首》、《再哭近夫
NO.5  江苏东台·吴嘉纪
BY 吕逸
匹配度

吕逸爷爷奶奶的老家距安丰古街上的吴氏家祠仅数百米远,吕逸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玩。

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人,祖父吴凤仪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心斋的学生。吴嘉纪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他入清不仕,隐居泰州(今东台市)安丰盐场。
吴嘉纪号称布衣诗人。其诗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颇有孟郊、贾岛的诗风。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雍正、乾隆年间,文网渐密,陋轩诗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被列为禁毁书。

吴嘉纪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当时号为 “野人体”,他也是泰州学派的传承人之一。吴嘉纪在自己的诗作中抒写了沉痛的家国之哀,虽然他未像顾炎武那样在诗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但也集中反映了朝代更迭、战火纷飞下的民生疾苦。

NO.6  广东广州·屈大均
BY 詹晓韵
匹配度
屈大均是番禺人,番禺今属广州。在地理概念上,詹晓韵与屈大均属同乡。
屈大均墓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龙洞附近,詹晓韵家在天河区,她的中学即在龙洞旁。
屈大均(1630—1696),字华夫,原名绍隆,后定名屈大均,字介子,号翁山,明末清初学者。少从陈邦彦游,顺治四年(1647)随陈邦彦等赴肇庆抗清,明亡父殁,遂削发为僧。中年还俗回粤,改名大均。
工诗文,尤长五言近体,诗风明健,名盛一时,与梁佩兰、陈恭尹并称为“岭南三大家”。
屈大均在三大家中最为突出。他的诗歌有太白风范,独树一帜,吴越地区都有学其诗者,时称“翁山派”。他各方面成就都极高,虽然以诗著称,但散文写得也很好。除此之外,他还是史学家。
屈大均作为明朝遗民,气节高昂,到死始终未肯仕清。

我们第三组“文人练习生”的介绍到此结束!

究竟谁能占领出道的第一顺位呢?
快来给你心目中的TOP1文人投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