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CCN丨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0.3版(中文)

 e药安全 2020-12-01

长三角肺癌协作组指南解读系列

2020NCCN肺癌系列

NCCN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0.6版(中文)

NCCN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0.6版②(中文)

NCCN丨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0.3版(中文)

小细胞肺癌目录

第一部分

1. 小细胞肺癌的初始评估及分期(SCL-1)

2. 局限期,检查和治疗(SCL-2)

3. 局限期(I-IIA),检查和治疗(SCL-3)

4. 局限期(IIB-IIIC),检查和治疗(SCL-4)

5. 广泛期,初始治疗(SCL-5)

6. 初始治疗后疗效评估(SCL-6)

7. 疾病进展:后续治疗及姑息治疗(SCL-7)

第二部分

8. 小细胞肺癌的症状和体征(SCL-A)

9. 病理检查原则(SCL-B)

10. 手术切除原则(SCL-C)

11. 支持治疗原则(SCL-D)

12. 系统性治疗原则(SCL-E)化疗方案

13. 放射治疗原则(SCL-F)

14. 分期(ST-1)

第一部分

a. 如果确定是广泛期,则可以选择进一步的分期评估。然而,所有患者都应行脑成像检查,MRI(首选)或增强CT。

b. 见小细胞肺癌的体征和症状(SCL-A)。

c. 见病理学检查原则(SCL-B)。

d. 对于发现脑转移,脑MRI比CT更敏感,优选于CT。

e. 如果没有行PET/CT,行骨扫描可以用来识别转移。对于PET/CT检测到的改变分期的病灶,建议进行病理确认。

f. 分子分型,可以考虑用于从未吸烟的广泛期SCLC患者,以帮助鉴别诊断和评估潜在的靶向治疗选择。


g. 虽然大多数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都是由肿瘤引起的,但也有少数患者的胸水多次行细胞病理学检查未发现肿瘤,且是非血性和非渗出性胸水。当这些因素和临床判断表明积液与肿瘤无关,应排除积液作为分期因素。心包积液的分类使用相同的标准。

h. 选择标准包括:外周血涂片有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提示骨髓浸润。

i. 见手术切除原则(SCL-C)。

j. 纵膈分期方法包括纵隔镜检查、纵隔切开、支气管内或食管超声引导活检、和电视胸腔镜。如果内镜淋巴结活检阳性,则不需行其它的纵隔分期。

k. 如果患者不是手术切除候选者或如果是寻求非手术治疗,则不需要病理纵隔分期。


i. 见手术切除原则(SCL-C)。j. 纵膈分期方法包括纵隔镜检查、纵隔切开、支气管内或食管超声引导活检、和电视胸腔镜。如果内镜淋巴结活检阳性,则不需行其它的纵隔分期。

k. 如果患者不是手术切除候选者或如果是寻求非手术治疗,则不需要病理纵隔分期。

l. 一些选择性的患者,可能会接受“全身治疗/放疗”作为手术的替代方案。

m. 见系统性治疗原则(SCL-E)。

n. 见放射治疗原则(SCL-F)。

o. 对于接受辅助“全身治疗±放疗” 的患者,只有在辅助治疗(SCL-6)完成后才应进行疗效评估;不要重复扫描以评估辅助治疗期间的疗效。

p. 对于接受“全身治疗+同步放疗”的患者,只有在初始治疗(SCL-6)完成后才进行疗效评估;在初始治疗期间不要重复扫描以评估疗效。对于单纯接受全身治疗或全身治疗后序贯放疗的患者,应在每2个周期全身治疗后及治疗结束时行胸/腹/盆腔增强CT以评估疗效(SCL-6)。


m. 见系统性治疗原则(SCL-E)。
n.  见放射治疗原则(SCL-F)。
p. 对于接受“全身治疗+同步放疗”的患者,只有在初始治疗(SCL-6)完成后才进行疗效评估;在初始治疗期间不要重复扫描以评估疗效。对于单纯接受全身治疗或全身治疗后序贯放疗的患者,应在每2个周期全身治疗后及治疗结束时行胸//盆腔增强CT以评估疗效(SCL-6)。
q.  见支持治疗原则(SCL-D)。

m. 见系统性治疗原则(SCL-E)。
n. 见放射治疗原则(SCL-F)。
q. 见支持治疗原则(SCL-D)。
r. 对于无症状脑转移患者,在全脑放疗(WBRT)前接受系统性治疗,在每2个周期系统性治疗后和治疗结束时应复查脑部MRI(首选)或增强CTSCL-6)。如果在系统性治疗期间出现脑部病灶进展,则开始行全脑放疗。
s. 在全身治疗期间,在每2–3个周期全身治疗后以及在治疗结束时进行胸//盆腔增强CT以评估疗效(SCL-6)。

b. 见小细胞肺癌的体征和症状(SCL-A)。

d. 对于发现脑转移,脑MRI比CT更敏感,优选于CT。

i. 见手术切除原则(SCL-C)。

n. 见放射治疗原则(SCL-F)。

t. 见NCCN癌症生存者指南。u. 对于全身状况差或神经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不推荐使用。在前瞻性试验中观察到,老年人(≥60岁)在接受PCI治疗后认知功能下降的几率增加;与密切监测相比,PCI的风险和获益应与这些患者仔细讨论。

v. 在已经进行完全切除、病理分期为I-IIA(T1-2,N0,M0)的SCLC患者中,接受PCI的获益情况尚不清楚。参见“手术切除原则”(SCL-C)。

w. 在一些经筛选的全身治疗后缓解的患者(特别是残留胸部病灶和小体积胸外转移灶),序贯行胸部放疗。


m. 见系统性治疗原则(SCL-E)。

 n. 见放射治疗原则(SCL-F)。

 q. 见支持治疗原则(SCL-D)。

 x. NCCN姑息治疗指南。

 y.  在每2–3个周期的全身治疗后,应该进行胸//盆腔增强CT以评估疗效。 


第二部分
小细胞肺癌的症状和体征(SCL-A

一、局部原发肿瘤的体征和症状

1.咳嗽—支气管内刺激,支气管压迫

2.咯血—通常是中央或空洞性病变

3.喘息—部分阻塞支气管内膜病变

4.发热—阻塞性肺炎

5.呼吸困难—支气管阻塞、肺炎、胸腔积液

二、原发肿瘤浸润或区域淋巴结转移引起的体征和症状

1.声音嘶哑—肿瘤侵犯或主动脉-肺动脉窗的淋巴结病变引起的左声带麻痹

2.膈肌抬高—膈神经受压

3.吞咽困难—由于食道压迫

4.胸痛—胸膜或胸壁受累,常为钝痛而非局限性

5.上腔静脉综合征—由于局部侵入纵隔或右侧气管旁区域的淋巴结病变

6.心包积液和填塞

7.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三、胸外(血源性)转移所致的症状和体征

1.脑转移:

1.1头痛、局部无力或麻木、神志不清、说话含糊不清、步态不稳、不协调

2.软脑膜癌病:

2.1头痛、意识模糊、颅神经麻痹、复视、说话含糊不清、神经根背痛、脊髓压迫

3.肾上腺转移:

3.1腰背痛,肋脊角压痛

3.2由于肿瘤侵犯而导致肾上腺功能低下是罕见的

4.肝转移:

4.1右上腹疼痛或压痛、黄疸、乏力、发烧、肝肿大

5.骨转移:

5.1骨痛

5.2脊髓压迫—背痛、肌肉无力、麻木、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

6.体质:

6.1食欲减退/恶病质—体重减轻

6.2疲劳

四、副肿瘤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

1.存在并不意味着转移或不治之症

2.内分泌:

2.1由于异位肽类激素的产生

2.2通常可在抗肿瘤治疗成功后逆转

2.3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

2.3.1抗利尿激素(ADH)分泌

2.3.2 5%-10%的SCLC患者临床存在显著的低钠血症

2.3.3不适、虚弱、困惑、迟钝、血容量不足、恶心

2.3.4低钠血症、血容量正常、低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异常、甲状腺和肾上腺功能正常

2.4 库欣综合征:

2.4.1异位促肾上腺质激素分泌

2.4.2体重增加、满月脸、高血压、高血糖、全身虚弱

2.4.3高血清皮质醇及促肾上腺质激素、高钠血症、低钾血症、碱中毒

3.神经系统:所有特定的综合征都很少见

3.1如果怀疑是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可考虑行全面的副肿瘤抗体组合检查

3.2亚急性小脑变性[抗Yo抗体] —共济失调、构音障碍

3.3脑脊髓炎[ANNA-1(抗-Hu)抗体] —混乱、迟钝、痴呆

3.4感觉神经病[抗背根神经节抗体] —疼痛、感觉丧失

3.5Eaton-Lambert综合征[抗电压门控钙通道抗体] —无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3.6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抗恢复蛋白抗体]—视力丧失、畏光

4.血液学:

4.1慢性病贫血

4.2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增多症

4.3Trousseau综合征—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病理学检查原则(SCL-B
病理学评估
·病理评估以确定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和相关分期参数。
·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类系统为肺肿瘤分类提供了基础,包括组织学亚型、分期因素、临床特征、分子特征、遗传学和流行病学。
·SCLC种很差的神经内分泌癌。鉴别SCLC与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别是典型的和非典型类癌在流行病学、遗传学、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SCLC可通过高质量的木精和伊红(H&E)染色切片在优质组织学标本上诊断或在良好组织学标本上诊断—保存的细胞学样品。
SCLC的特征是细胞质稀少、核质比高、颗粒状染色质、无或不明显的核仁。
SCLC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且核形明显、有丝分裂计数高。
鉴别SCLC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最有用的特征是小细胞肺癌中核- 胞浆比率高和核仁缺乏。
·仔细计数有丝分裂是必要的,因为它是区分SCLC与典型和非典型类癌的最重要的组织学标准。
SCLC(核分裂:>10/ 2mm2视野);非典型类癌(核分裂:2-10/ 2mm2视野;典型类癌(核分裂:0-1/ 2mm2视野)
有丝分裂应该在最高活动的区域和每2 mm2的视野区域中计算,而不是每10倍高倍视野。
在接近每2 mm2视野含2个或10个有丝分裂定义的临界值的肿瘤中,应计算至少32 mm2 视野,并使用计算的平均值(而不是单个视野最高的有丝分裂计数)来确定总体的有丝分裂率。
·复合型小细胞肺癌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成分(鳞状细胞癌、腺癌、梭形/多形性、或/细胞),没有非细胞肺癌组织最低的比例要求。只要小细胞肺癌中出现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成分,就可以成为复合型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组化对有限样本SCLC的诊断有很帮助。
几乎所有的SCLC对具有广泛反应性的细胞角蛋白抗体混合物呈阳性,如AE1/AE3CAM5.2
大多数SCLC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标志物具有反应性,包括CD56/NCAM,突触素和嗜铬粒蛋白A。少于10%SCLC对所有神经内分泌标记均为阴性。
甲状腺转录因-1TTF-1)在85%-90%SCLC中呈阳性。
· Ki-67免疫染色在鉴别SCLC和类癌方面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在难以计数有丝分裂的肿瘤细胞破碎或坏死的小活检样品中。
SCLCKi-67增殖指数般为50%-100%
手术切除原则(SCLC-C

1.在不到5%的SCLC患者中诊断I-IIA期SCLC。

2.最可能因手术而获益的患者是那些在标准分期评估后(包括胸部和上腹部的CT、脑成像和PET/CT成像),临床分期为I-IIA(T1-2,N0,M0)SCLC的患者。

2.1在切除前,所有患者均应接受纵隔镜检查或其他纵隔分期,以排除隐匿性淋巴结转移。这个也可包括内镜分期。

2.2对于手术切除的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是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3.对完全切除的患者应进⾏术后全身治疗。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单纯进行全身治疗。淋巴结转移患者应行术后同步或序贯全身治疗和纵隔放射治疗。N1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行术后纵隔放射治疗。

4.在病理分期I-IIA(T1-2,N0,M0)SCLC行全切除的患者中,预防性颅内照射(PCI)的效果尚不清楚。这些患者发生脑转移的风险比分期更高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风险低,可能不能从PCI中获益。然而,在完全切除后发现病理IIB期或III期SCLC的患者中,PCI可能具有优势;因此,建议PCI。在全身状况差或神经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接受辅助全身治疗后,不推荐行PCI。

 
支持治疗原则(SCL-D

1. 戒烟咨询、辅导和药物治疗

1.1使用 5A 准则:询问(ask)、劝告(advise)、评估(assess)、帮助(assist)和安排(arrange)。参见网址:http://www./clinic/tobacco/5steps.htm

1.2见NCCN 戒烟指南

2.在同步全身治疗加放疗期间不推荐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于不使用GM-CSF 是 1 类证据)。

3.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3.1限制液体

3.2对于有症状的患者输注盐水

3.3抗肿瘤治疗

3.4地美环素

3.5加压素受体抑制剂(考尼伐坦、托伐普坦),治疗难治性低钠血症

4.库欣综合征

4.1考虑酮康唑。如果无效,考虑美替拉酮

4.2在开始抗肿瘤治疗前尝试控制

5.软脑膜病:见NCCN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指南

6.疼痛管理:见NCCN 成人癌痛指南

7.恶心/呕吐:见NCCN 止吐指南

8.心理困扰:见NCCN心理痛苦管理指南

9.有指征时见NCCN 姑息治疗指南

系统性治疗原则(SCL-E

a. 有使用顺铂的禁忌症或无法耐受顺铂。
b. 该方案不推荐用于复发时正在使用阿特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维持治疗的复发性疾病患者。对于在阿特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维持治疗后>6个月复发的患者,建议单纯用“卡铂/顺铂+依托泊苷”。
c. 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禁忌症可能包括活动性或先前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或同时使用免疫抑制剂。
d. 后续系统性治疗指的是二线和二线以上治疗。

疗效评估

1.局限期

1.1对于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只有在完成初始治疗后才应该评估疗效;在辅助治疗期间不要为了评估疗效重复扫描。

1.2对于接受“全身治疗+同步放疗”的患者,只有在初始治疗完成后才进行疗效评估;在初始治疗期间不要重复扫描以评估疗效。

1.3对于单纯接受全身治疗或全身治疗后序贯放疗的患者,应在每2个周期全身治疗后及治疗结束时行胸/腹/盆腔增强CT以评估疗效(SCL-6)。

2.广泛期

2.1 在全身治疗期间,在每2–3个周期全身治疗后以及治疗结束时应该进行胸部/腹部强化CT 评估疗效。

2.2 对于在全脑放疗前接受全身治疗的无症状脑转移患者,在每2个周期系统治疗后以及治疗结束后应该复查脑MRI(首选)或强化CT。

3.后续全身治疗

3.1 在每2–3个周期全身治疗后应该进行胸部/肝/肾上腺强化CT 评估疗效。

放射治疗原则(SCL-F
般原则
·肺癌放射治疗的般原则——包括常用的缩略语,临床标准和专业技能以及质量保证;放射治疗模拟、计划、实施的原则——这些都包含在NSCLC指南中(见NSCL-C并且也都适用于SCLC的放射治疗。
·作为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在所有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中放疗均有定地位。放射肿瘤学作为多学科评估或讨论的部分,对所有患者在确定治疗决策的早期就应该加入考虑。
·为了达到最大的肿瘤控制和最小的治疗毒副反应,现代放疗的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合适的模拟定位,精确的靶区勾画,适形的放疗计划以及保证放疗计划的精确实施。放疗实施至少应为CT引导下的三维适形治疗。应该使用多靶区,所有靶区每天都要接受照射治疗。
·当需要达到足够的肿瘤剂量而又要顾及正常组织的阈值时,就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但不仅限于):四维CT/PET-CT模拟定位,IMRT/VMATIGRT以及制动策略。在同步化疗/放疗的背景下,IMRT是比三维适形EBRT更为优先的选择,因为毒副作用更少。质量保证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涵盖于非小细胞肺癌指南当中(见NSCL-C)
●有用的参考文献包括美国放射学会相应的标准:http://www./quality-safety/appropriateness-criteria
般治疗信息
·局限期:
I-IIAT1-2N0M0)患者肺叶切除后发现累及局部淋巴结,病理分期为N2的建议行术后放疗,N1的可以考虑术后放疗,同步或序贯化疗。NSCLC术后放疗的原则包括靶区体积和剂量推荐。
一些因全身状况无法耐受手术或决定不进行手术的选择性I-IIA期(T1-2,N0,M0)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能适合行原发肿瘤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接着行辅助性全身治疗。小细胞肺癌的SABR原则与非小细胞肺癌相似(参见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NSCL-C
时间:同步放化疗是标准的推荐方案,优于续贯化放疗,在化疗1个周期或2个周期后应尽早开始放射治疗(1类证据)。从任何治疗开始后到放射治疗结束的时间越短与生存率的提高是明显相关的。
靶区的确定:在制定放疗计划时,放疗靶区体积的确定应该基于治疗前的PET扫描和CT扫描而获得。PET-CT图像最好在治疗前4周内或最晚不超过8周内获得。理论上,PET/CT的体位应该与治疗时的体位保持致。
传统意义上临床未被累及的纵隔淋巴结直都包含在放疗靶区内,而未受累及的锁骨上淋巴结般不包含在靶区中。对选择性淋巴结照射的认识正在转变。几个大综系列的研究,既包括回顾性又包括前瞻性研究,提示因选择性淋巴结照射而遗漏的淋巴结导致孤立的淋巴结复发的几率是很低的(0-11%,大部分小于5%),尤其是当使⽤PET分期/靶区确定时(复发率为1.7%-3%)。在当今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中选择性淋巴结照射直忽略(包括CALGB30610/RTOG0538EORTC 08072 CONVERT试验)。尽管不是所有试验的目标靶区都包括同侧肺门,但这些试验间的差异是合理的。
对于在放疗前行全身化疗的患者,肿瘤靶区(GTV)可局限为化疗后残留的肿瘤区域,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毒性。治疗前就受累及的淋巴结区域(但不必是化疗前的整个体积)也应该包含在内。
剂量和时间表:对于局限期的SCLC,最佳放疗剂量和时间表直没有得到统
  • 基于随机III期试验,INT 009645 Gy3周内完成(1.5 Gy两次)相比于45Gy/5周(1.8Gy/1d)是更好的(1类证据)。当使用每天两次的分割时,治疗间隔时间至少大于6个小时,使得正常组织得以修复。
  • 如果行常规分割放疗,就应该达到60-70Gy的高剂量。当前随机试验CALGB 30610/RTOG 0538正在比较345GY的标准方法与770Gy的方法。欧洲III期随机对照试验(CONVERT)因没有显示66Gy(每日次)优于45GyBID),但总体存活率和毒性相当,已经关闭了。
·广泛期:
对某些化疗有缓解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胸部放疗是有益的,尤其对于胸部残留和胸外转移体积较小的肿瘤。研究表明联合胸部放疗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可减少胸部症状的复发并在某些患者还可对提高长期生存期。荷兰CREST随机试验显,对化疗有缓解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中等剂量的胸部放疗,2年总生存期和6无病进展期显著提高,尽管方案确定的主要终点“1年总生存期”没有显著改善。随后的探索性分析发现巩固性胸腔放疗的优点仅限于全身治疗后有残余胸腔疾病的大多数患者。
巩固性胸部放疗的剂量和分割应个体化,范围在30Gy/10f(qd)-60Gy/30f(qd),或在该范围内的等效方案。
正常组织的阈值:
·正常组织的阈值取决于肿瘤大小和位置。类似的放疗处方剂量,正常组织的阈值同样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当执行加速放疗方案时(如每天两次),或低剂量放疗(如45GY),就应该采用更加严格的放疗剂量限制阈值。当使用超分割方案时(如3-5周),遵循CALGB 30610/RTOG0538中的脊髓限量作为指导:如对于3周内处方剂量为45GY/BID,最脊髓剂量应该限定<41Gy(包括散射)和对于更长的方案应该限定≤50Gy
预防性脑照射(ProphylacticCranial IrradiationPCI
·对首次治疗反应良好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PCI能够降低脑转移发生率以及提高总体生存率(1类证据)。对全身治疗有效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PCI能降低脑转移发生率。EORTC进行的一项随机试验发现PCI可以提高总体生存率。然而,日本的项随机试验的初步结果发现,通过MRI确定无症状脑转移存在的患者,PCI总体生存率并没有提高。所有患者应考虑通过脑影像学检查来监测转移瘤,不管是否接受PCI的。
· PCI的首选剂量为25Gy/10f/每日1次。短程(例如,20Gy/5f)可能适用于部分选择性的广泛期患者。在项大样本量随机临床实验PCI99-01中,与25Gy的剂量相比,接受36Gy照射的患者表现出更高的死亡率以及更高的慢性神经毒性反应。
·神经认知功能:高龄和高剂量是影响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重要预后预后不良因素。在RTOG 0212 试验中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当中约有83%的患者在PCI12个月后出现慢性神经毒性,对于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中却只有56%P=0.009)。对于接受PCI的患者,应避免同步化疗和高剂量放疗(总剂量>30Gy)。
·在初始治疗的急性毒性反应后得到解决后进⾏PCI。不推荐在全身状况差或神经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中使用PCI
·在给予PCI时,考虑在RT期间和之后加入美金刚,这已经被证明可以减少脑转移瘤全脑放疗(WBRT)后的神经认知损害。RTOG 0614研究中美金刚剂量如下:第1周(从WBRT的第天开始),5mg,每天早晨;第2周,5mg,每天早晨和晚上,第3周开始每天早上10mg,每天晚上5mg;第4⾄24周,每天早晨和晚上10mg
脑转移
·脑转移患者应接受全脑放射治疗(WBRT),然而,脑转移数量较少的患者可以考虑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RT/SRS)。
·WBRT的推荐剂量为30Gy/10f/日1次。在放疗期间和结束后考虑给予美金刚(参见预防性颅脑照射中美金刚的剂量推荐)。
·既往接受过预防性脑照射(PCI)的患者,再次行全脑放疗(WBRT)应谨慎选择。假如有条件,首选 SRS
·对于预后较好的患者(例如,≥4个月),可以考虑保留海马的调强放疗。
姑息性放疗治疗颅外转移
·其他实体瘤姑息性放疗常用的剂量和分割方案(30Gy/10f20Gy/5f8Gy/1f),同样适用于大多数小细胞肺癌转移姑息治疗。
·适形放疗技术,如调强放疗(IMRT)、和/或更高剂量强度的放疗(SABR/SRS)可能更适合某些特定患者(如,肿瘤与危险器官非常接近,再次放疗、或预后较好)。
分期(ST-1

长三角肺癌协作组

为了推动肺癌规范化诊治及创新研究,2019年12月底,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40余家来自江、浙、沪、赣、闽、皖地区的医疗机构,共同成立“长三角肺癌协作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陆舜教授说,临床医学的进步往往离不开创新研究,而在肺癌诊治领域中,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就包括对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成立协作组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开展肺癌研究领域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及转化研究,特殊病例多中心会诊等,为肺癌临床实践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促进长三角地区肺癌的诊疗、转化研究的创新性及前沿性,提高东部地区肺癌的诊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本文作者
林彩侠

林彩侠

e药安全创始人 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