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嫠簋铭文,8,初

 史客郎骑行 2020-12-23

《师嫠簋》铭文的第8个字是初。

初在铭文中的位置

初字的演变

从甲骨文到隶书,基本没有变化。初字的左边是一件衣服的样子,是衣的象形字,右边是一把刀的样子,把那个缺口的地方想象用一根线连起来,更像一把刀了,所以是刀的象形字。和前面学过的年字一样,这是一个合体字,是会意字。拿一把刀放在衣服的边上,就是用刀裁剪衣服的意思,所以初的本义是裁衣。

在我以前的想象中,三千年前的古人都是穿着兽皮或者稻草编的什么蓑衣,围坐在一堆篝火边上,烤着肉吃。从甲骨文里初这个字来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时候衣服很普遍、很规范了,做衣服的是纺出来的布(可能是麻布或者丝绸),所以需要去裁剪,那时候裁缝可能已经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了。

初的本义现在没人用了,现在的意思是开始。《说文解字》:“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应该是引申义,这种引申有点牵强,怎么从裁衣引申到开始,我没有想象出来,而且在甲骨文的时候,这个意思上的转换就完成了。

既然讲到衣服,介绍一下左衽、右衽这个概念,学习古文时会遇到这样的说法。

人的衣服有二片衣襟,从你看过去(不是穿衣服那个人),左边衣襟盖住右边衣襟的叫左衽,据说北方游牧民族多这么穿衣,可能和骑马有关。反过来右边衣襟盖住左边衣襟的叫右衽,领口那个位置看上去像英文字母y,我们中原汉族的男子是这么穿的,也许是和以前耕种有关。

在《论语·宪问》一章里,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如果不是管仲,我就被蛮夷统治了。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他用法制去管理齐国,鼓励贸易,让齐国强大起来,击败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击退了南方的楚国。孔子的儒家不支持严刑峻法,不支持贸易。但孔子认为这是小事、小节,但二片衣襟的哪一片盖在上面,是民族存亡的大事、是大节,所以他肯定了管仲。

我认为,衣服至少要穿得整洁干净,自己感觉好,别人看着也舒服,孔子如果穿越到今天,也会这么说的。

不过我们看衣的字形演变,一开始还真看不出哪片盖哪片,到小篆就规范成了左衽,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和右手写字有关(?)

回到初字,认识一下太初这个概念,太初是一个道家的术语,说宇宙最初是一片混沌,没有次序的,这个混沌的状态还分成五个阶段,太初是其中的第二个。第五个是太极,太极之后,开始有序了,太极生两仪……新的世界开始产生了。

因为太初有这个意思,在汉武帝的时候,司马迁完成了一部新的历法,就叫《太初历》,这一年开始改年号为太初元年(前104年),太初是汉武帝的第七个年号 ,汉朝使用这个年号一共四年。太初元年五月改历,使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即农历正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