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世芸教授治疗心悸七法(上)

 德寿堂图书馆 2020-12-03

严世芸教授在秉承家父海上名医严苍山先生经验的基础上,又师从张伯臾教授。在繁忙的工作中, 仍潜心中医理论和临床的研究。他善用经方, 并能结合临床应用自如, 医绩显著, 成为全国名中医。

笔者有幸随严世芸教授学习, 获益匪浅, 现将严世芸教授治疗心悸七法整理如下, 与大家共享。

心悸可见于各类早搏(室性、房性、交界性、多源性) , 是临床上心脏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严世芸教授依据历代医家的经验,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心悸的病因病机形成了独特的见解。将心悸的病因归纳为邪、情、痰、瘀、虚五个字。邪即感受外邪;情即七情过极;痰即痰饮内停;瘀即瘀血内阻;虚即气血阴阳亏虚。

病机归纳为其一: 风、寒、暑、湿诸邪搏击心神。其二: 七情过极, 即大喜伤心; 大怒伤肝, 肝气郁结, 胆气不足, 母令子虚; 思虑伤脾, 脾不统血, 心脾两虚; 悲则气结,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均能导致气机失畅, 而致心神不宁。其三: 病久不愈, 或痰饮、瘀血内停; 或心阴亏虚、心气不足、气阴两伤; 或阴阳失调; 或心阳不振、心肾阳虚等, 致心神失宁、心动无力、心脉瘀阻、阴阳气血不相顺接, 遂呈心动悸、脉结代之证。

纵观心悸的病因病机, 虚实夹杂, 本虚标实, 但虚证为病之关键所在。严世芸教授治学严谨, 善用经方, 疗效独特, 常用的辨证治疗方法有以下七种。

一、益气养心法

适用于心气虚的心悸患者, 症见心悸气短, 动则加重, 伴有头晕乏力, 自汗, 苔薄白, 舌质淡红, 脉细结代。方用四君子汤加黄芪,或补中益气汤。

四君子汤出自于《和剂局方》,方中人参补中益气为君药, 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 佐以茯苓渗湿健脾, 使以甘草甘缓和中。

补中益气汤的方剂中黄芪补中益气, 人参、白术、甘草健脾和中。同时配以陈皮理气, 使补而不滞。辅以升麻、柴胡助参芪以升举阳气, 升麻在《千金方》中称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可替代犀角。配以当归补血, 诸药合用益气养心。

运用的关键在于,用四君子汤加黄芪或补中益气汤必须用全方, 且重用黄芪。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急性期又有气虚表现者用补中益气汤更为合适。

二、温通心阳法

适应于心阳虚的心悸患者, 症见心悸, 动则气急, 甚者形寒肢冷, 面色白, 或有水肿, 心阳不足之心衰患者, 可用四逆汤加减, 方用附子、桂枝、甘草。若肾阳虚不能制水而见心悸喘咳, 不能平卧, 可用《伤寒论》的真武汤温阳利水, 其中主药为附子, 附子走十二经, 温五脏六腑之阳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用量至12 g 以上时, 附子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流量、镇静等作用及某些植物神经药理活性。阳虚血脉不通者可用当归四逆汤, 心肾阳虚者可加温补肾阳之品。

三、滋阴宁心法

适应于心阴虚的心悸患者, 症见心悸气短, 伴有心烦失眠, 口干微热, 五心烦热, 盗汗, 舌红少津, 脉细数结代。方用“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汤记载于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 文曰:“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

严世芸教授的经验是,必须按照《伤寒论》原文的药物比例配伍, 其中炙甘草和桂枝两味不可轻用。炙甘草用量至20 g 以上运用也具有盐皮质类固醇、糖皮质激素相似的作用, 有免疫抑制作用。桂枝用量至16 g 以上也有强心作用。而人参一味在《伤寒论》中就被作为治热病伤阴的良药。

阴伤明显可用西洋参、北沙参,一般可把生晒参、西洋参同用,同时也可配合选用“天王补心丹”, 合“朱砂安神丸” 立方化裁, 兼有失眠、心烦不宁者, 可用“酸枣仁汤” 或“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以降心火。兼有肝肾阴亏的症状可合用“知柏八味丸”、“大补阴丸” 、“一贯煎”等。

——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


(秋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