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浙南方地区:常用贴敷方汇集】

 昊晟堂 2020-12-05

江浙南方地区常用贴敷配方汇集

     一、儿科

     1、口腔溃疡

     热症用药:大黄、黄连、胆南星、吴茱萸各等份;

     寒症用药: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

     寒热交杂用药:黄连6份、肉桂1份、吴茱萸3份;

     贴敷:双侧涌泉穴或天突穴

     2、手足口病

     用药:大黄、黄连、紫花地丁各等份,冰片0.5g、加潘生丁;

     贴敷:双涌泉穴;加口服王氏保赤丸

     3、风热感冒型发热

     用药:柴胡15g、黄芩10g、葛根10g、羌活15g、生石膏15g、人工牛黄15、紫雪散、用安乃近针调和

     贴敷:大椎

     4、风寒感冒型发热

     用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荆芥、防风、羌活各等份;

     贴敷:大椎

     5、暑湿感冒

     用药:杏仁、豆蔻仁、薏苡仁、滑石粉、淡竹叶、厚朴、通草、半夏各等份;加佩兰、用藿香正气液调和。

     贴敷:神阙穴

     6、小儿毛支

     用药:黄芩7g、川贝7g、地龙7g、白术7g、怀山药15g、云南茯苓15g、生南星5g、全虫5g、僵蚕5g、甘草5g、蝉蜕5g;

     7、肠系膜淋巴结炎

     用药:元胡、肉桂、败酱草各1g,加盐炒白胡椒0.5g;

     8、疱疹性咽峡炎

     用药:大黄、黄连、吴茱萸各等份,冰片0.5g、用清开灵针调和;

     贴敷:双涌泉穴

     9、流行性腮腺炎

     组方:大黄1g、芒硝1g、消炎痛4片,缓释液调和。

     贴敷:患处(冷敷20-25分钟效果更佳)

     10、小儿腹泻

     寒泻用药:丁香、肉桂、附子、车前子、硫磺、吴茱萸各等份,白胡椒半份,姜汁2-3滴调和;

     热泻用药:葛根、黄连、黄芩、黄柏、生白芍、生甘草、秦皮各等份,正气水调和;

     秋季腹泻用药:生苍术20g、炒白术20g、石榴皮20g、赤石脂15g、丁香5g、肉桂5g、吴茱萸5g,取3g姜汁、米醋;

     贴敷:肚脐

二、疼痛

     1、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

     用药: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曼陀罗、当归、川芎、独活、火龙衣、麻黄、细辛、六六通(路路通)、大血藤、吲哚拉辛。

     贴敷:从大椎贴到中膂,五连贴,5分钟止痛,一次见效。

     2、关节炎/骨质增生

     用药:马钱子、曼陀罗、三七参、龙血竭、当归、川芎、川乌、草乌、细辛、灯盏花、大血藤(血竭)、伸筋草、骨质增生丸;用陈醋调和。

     贴敷:疼处一次五分钟止痛,最多7天痊愈;若想3分钟止痛,用利多卡因调和,另加双氯芬酸钠片。

     3、痛 风

     组方:全虫、土元、蜈蚣、地龙、黄木、制川乌、制草乌、曼陀罗、龙血竭、当归、秋水仙碱片,用小苏打调和。

     贴敷:足底涌泉穴

     4、肩周炎

     组方:生川乌、生草乌、灯盏花、马钱子、生麻黄、雪上一枝蒿、吲哚拉辛、富马酸酮替芬片、酮洛芬肠溶胶囊、赛庚啶片。

     贴敷:阿是穴;一次见效,三天痊愈。

     5、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组方:当归、川芎、生地、菊花、防风、白芷、薄荷、丹参、红花、石决明、石膏、浮萍、三七花、天麻;缓释液调和。

     贴敷:直接从颈椎贴到腰椎,五连贴五分钟止痛,一次见效。

     6、痛风性关节炎

     组方:大黄、芒硝、冰片、氢噻嗪片、秋水仙碱片18片、或舒筋活血片8片;用小苏打水调和。

     贴敷:足底涌泉穴;治疗一例,两贴就痛止肿消。

  三、妇科疾病:

     1、月经不调(口服贴敷皆可)

     组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丹参、香附、元胡、白芷、田七、血力花、生花、鸡血藤、一见喜(穿心莲)、血见愁(夏枯草)。

     用量:0.5-1g

     贴敷: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三阴交、中膂,贴敷一次见效

     2、妇科炎症(痛经)

     组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柿叶、两面针、夏枯草、大血藤、半边莲、三棱、莪术、速效救心丸。

     用量:中药0.5g-1g,西药1-2片

     贴敷:关元穴、肾俞穴、中膂穴,三剂同用,即时止痛。

   

     4、子宫积液

     组方:茯苓皮、金钱草、泽泻、木通、石韦、呋喃西林、一见喜(穿心莲)。

     贴敷:关元、三阴交、冲门、肾俞穴、膀胱俞;一次见效。

四、其他病症

     1、带状疱疹

     组方:益康唑、更昔洛韦、炎琥宁、呋喃西林、VC、紫草、黄柏、苦参、火龙衣、日行千里(穿心莲)、蒲公英、忍冬藤,用五福化毒汤(紫草;升麻;甘草;蝉蜕;地骨皮;黄芩(酒炒);木通;各等分水煎服)调和。

     贴敷:神阙穴、肾俞穴,一次见效,五天痊愈,不复发

     2、牙 痛

     组方 :炎康灵、牙周宁、呋喃西林、吲哚拉辛、曼陀罗(洋金花)、川椒、细辛。

     用量:中药0.5g-1g,西药1-2片

     贴敷:大椎,(一止疼痛,当时见效)

     3、前列腺增生

     组方:呋喃西林、654-2片、大王、芒硝、非那雄胺片、竹林胺(盐酸酚苄明片),用八正散调和。(八正散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

     贴敷:膀胱经5贴(大椎到中膂),水泉2贴,一天见效,3天痊愈。

     4、肾结石

     组方:金钱草、鸡内金、柴胡、元胡、郁金、泽泻、海金沙、丹参、川军、芒硝、茵、陈、黄连、猪苓、白芍;内服。外敷此方再加:蜣螂、琥珀。

     贴敷:大椎到中膂六连贴,委中、涌泉,一次见效!用此方后多喝白开水效果更佳。

     5、湿 疹

     组方:蛇床子、黄连、黄柏、白鲜皮、苦参、虎杖、紫花地丁、地肤子、扁蓄、茵陈、苍术、花椒、紫草、青黛、冰片。

     贴敷:贴敷局部,一次见效。

     6、痔 疮

     组方:黄芪、白芷、白芍、当归、川芎、冰片、升麻、长虫草、火龙衣,各等份研磨调敷。

     贴敷:督俞穴、脾胃俞穴、中膂,三剂透皮同贴

     7、支气管哮喘

     组方:桑白皮、桔梗、紫苑、茯苓、半夏、陈皮、米壳、川贝母、灸麻黄、杏仁、白前;用定喘针调和。

     贴敷:定喘穴、肺腧穴、膻中穴、中腕、神阙、大肠腧,一次见效

二.慢性咳喘贴敷疗法灵验方

一方
【处方】肉桂、细辛、生地、桃仁、生甘草、白芥子、丹参、象贝母等。
【制备用】上方研末制成药饼,大小约一元硬币,厚约3mm。成人取大椎、膏肓、肺俞、灵台;小儿取大椎、膏肓穴贴药饼,再艾灸药饼,让皮肤有灼热感为度,冷却再灸,反复3次后固定药饼2小时再取下。每周如上法1次,共3次。
【主治】咳喘症。
【功效】痊愈率22.5%,显效率58%,有效率8.6%,总有效率88.71%。
【出处】浙江中医学院学报[J] .2003.27(4):78。载朱勇经验。
第二方
【处方】白芥子9g,细辛9g,甘遂6g,延胡索9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用时取药末适量,以生姜汁调后制直径4cm,厚为0.5cm药饼,敷贴肺俞、扶突、膈俞、膻中等穴,覆盖固定。体虚易感冒者加大椎、足三里穴;以喘为主者加贴定喘、涌泉穴;痰多者加贴丰隆穴;以咳为主者加天突、列缺穴。每两天换药一次,15天为1个疗程。
【主治】哮喘。
【功效】活血化瘀,温阳散寒,解痉利水,宣肺平喘。经治50例患者,治愈21例(42%),好转22例(44%)。总有效率86%。一般治疗时间为1~2个疗程。
【岀处】中国中医急症[J] .2003, 12 (2):173,载王俊经验。
第三方
【处方】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地龙等。
【制备用】上药研末,调配成泥膏状,制成直径为1cm、厚约0.3cm大小厚薄的药,择农历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及冬至日贴敷定喘、肺俞、肾俞、天突、膻中穴,用肤疾宁胶布膏固定。
【主治】哮喘。
【功效】据载共治疗观察哮喘儿50例,结果气喘儿显效率86%,总有效率94%;咳嗽显效率84%,总有效率92%;咯痰显效率84%,有效率94%;哮鸣音显效率76%,总有效率90%
【岀处】中医杂志[J] ,2003.44 (3):183- 185。载范华等临床研究。
第四方
【处方】白芥子90g,轻粉6g,凤仙花根150g。
【制备用】共熬成膏,贴背脊1~5椎处。
【主治】哮喘寒症。
【注意与禁忌】白芥子对皮肤有刺激,不宜久貼。热喘者忌用。
第五方
【处方】麻黄120g,老姜120g(捣烂),面粉120g。
【制备用】上药麻黄细研,合三味加酒炒热,包敷背心。
【主治】哮喘。
第六方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制备用】上二药浓煎熬膏,将膏药摊在狗皮膏上,贴背部膏肓穴。
【主治】哮喘。
第七方
【处方】细辛1.5g,麻黄2.1g。
【制备用】上二味研极细末,将药末撒在阳和膏膏药上,贴肺俞穴。
【主治】哮喘。
第八方
【处方】白矾30g(研末),面粉、醋各适量。
【制备用】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冬季须将小饼放锅中烙热使用。
【主治】哮喘。
第九方
【处方】凤仙花(根、叶并用)。
【制备用】水煎浓汁,乘热蘸汁在背上用力擦洗,冷后随换,擦至背部发热为止。
【主治】哮喘。
第十方
【处方】凤仙花全株。
【制备用】洗净捣烂绞汁,加入高粱酒30g,搅匀,然后用手蘸汁轻拍膏肓穴,随蘸随拍,至微痛为止。可连拍数日。
又:凤仙花全株捣烂,敷背脊骨下至尾骨,见热即除去。
【主治】哮喘。
第十一方
【处方】鲜白芥子。
【制备用】研细末,取少许,水或蜜调,摊布上贴背部肺俞穴,3小时后揭去。
又方:用姜汁调,敷肺俞穴,皮肤红即去掉,不使起泡。
【主治】哮喘。
第十二方
【处方】姜母一块,蒜二头。
【制备用】共捣研,用布包好擦背部第三胸椎处,擦至极度热为度。
【主治】哮喘。
第十三方
【处方】凤仙花或子,吴萸。
【制备用】研极细末,加面粉和大曲酒,拌匀揉成小药饼,烘热贴背心。
【主治】哮喘。
第十四方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制备用】共研极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于天突、肺俞穴。
【主治】痰喘。
【出处)吉林省卫生局编《中医验方和秘方汇编》。
第十五方
【处方】栀子、杏仁、桃仁各15g,糯米7粒,白胡椒3g。
【制备用】共捣烂加蛋清少许调匀,睡前敷涌泉穴。
【主治】哮喘。
【功效】据报道,治疗多例.效果良好。
第十六方
【处方】川乌、草乌、桑枝、桃枝、枣枝、柳枝、官桂、白芷、当归、白芨、白薇、赤芍、乌药、牙皂、连翘、茯苓、木鳖子、乳香、没药各等份。
【制备用】适量麻油浸药一宿,然后去渣,再加适量黄丹收膏,长夏三伏天使用。用时将药膏摊在直径6cm的厚布上。加温后贴两侧肺俞、膏肓穴。隔5天换药1次,连贴9次。连续三年伏天治疗,每年治时服蛤介尾2对,胎盘1~2个。
【主治】哮喘。
【功效】报道称治疗41例,痊愈19例,好转21例,无效1例。
【岀处】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8.6。载郑亚夫经验。
第十七方
【处方】 A.麻黄、桂枝、细辛、五味子、杏仁、远志、半夏、黄芪、甘遂等。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以姜汁和丸如弹子大,用膏药贴敷华盖、膻中、双侧膏肓、膈俞穴。
【主治】哮喘虚寒型,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肢冷、尿频或不禁;便溏喘甚,腰酸足软,口淡不渴,喜热饮。
【处方】B.麻黄、杏仁、石膏、黄苓、桑白皮、白芥子、甘遂等。
【制备用】上药共研末,猪胆汁调和制丸如弹子大,用膏药贴敷于华盖、大椎双侧肺俞。
【主治】哮喘痰热型。咳痰黄稠粘或痰中带血,胸闷气粗,咽痛,口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坚或溏而不爽,舌苔黄或薄黄腻;或弦滑或数。
【治疗时间】A、B方贴敷时间为伏天的夏至至大暑,腊月的冬至至大寒。每一时令贴敷3次,每次间隔1周。连续贴敷2年当时令为1个疗程。
【功效】A、B方治疗162例,显效93例,好转35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1984.8。载张其源经验。
第十八方
【处方】白芥子2份,生大黄1份。另备白芨适量。证属虚寒者加肉桂末1~2g,实证者加冰片0.5-lg。
【制备用】前二味与证属加药共研细末,储瓷瓶。白芨单独研末储备。用时取拟证型药末3〜6g,掺白芨末适量,加水、酒各半调匀,制成黄豆大小药丸,置膏药或胶布上敷贴所取之分组俞穴。1组为肺俞(左)、肾俞(左)、天突;1组为膻中、肺俞(右)、肾俞(右爲可任选一组穴位,也可交替换贴。2日更换1次,至愈为止。
【主治】支气管哮喘。
【功效】报道,治疗多例,效果卓著。
【出处】四川中医,1989.11。载李世君经验。
第十九方
【处方】吴茱萸10g。
【制备用】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涌泉穴(或摊至整个脚心),外用纱布包好,48小时除去。
【主治】寒证哮喘。
【功效】敷药后5〜6天,便可产生疗效
第二十方
【处方】白芥子、甘遂各21g,元胡、细辛各12g
【制备用】共研细末,每次取药末,加生姜汁调成糊膏,分摊在6块长为5cm的方玻璃纸上,药膏直径约为3cm,再取麝香0.3g (无麝香可冰片或丁香粉、肉挂粉共lg),分撒药膏上,贴敷背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位位置;肺俞,俯卧位,在背第三胸椎凹窝向左右外侧各量5cm;心俞,俯卧位,在背第五胸椎凹窝向左右外各量5cm;隔俞,俯卧位,在背第七胸椎凹窝向左右外侧各量5cm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三伏天共贴3次(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从上午11点开始贴,至下午2〜3时为止)。如貼后局部有烧灼痛,可提前取下。连贴3年夏天为1疗程。
【主治】支气管哮喘寒证。
【功效】据报道,上方治疗支气管哮喘1000例,3年显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8%。
第二十一方
【处方】麝香1〜1.5g,紫皮蒜10-15头。
【制备用】麝研细末,蒜头捣泥。农历端午节中午近12点,让患者俯卧,以肥皂水、盐水清洗局部皮肤,正午12点将麝敷在第七颈椎棘突列第十二胸椎棘宽8分~1寸的脊背中线长方型区域内,经将蒜泥敷于麝香上,60-75分钟后将麝香、蒜泥取下,清洗局部,涂以消毒硼酸软膏,再覆盖塑料薄膜并用胶布固定。连3年端午日貼治为好。
【主治】哮喘。
【功效】上方治疔184例患者,大部分一次治疗后症状减轻、部分不再发作。次治疗后72例随访,近期控制35例,显效23例.好转10例,无效4例;二次治疗随访112例,痊愈46例,显效42例、好转19例,无效5例。
【出处】陕西中医,1983.3。载解放军514医院,阮德贞经验。
第二十二方
【处方】天灸组:麻黄20g,细辛10g,甘遂20g,延胡索20g,白芥子30g。辨证贴药组:I号方:麻黄10g,细辛10g,荆芥10g,杏仁10g,五味子10g,延胡索10g,甘遂10g,白芥子30g; II号方:鱼腥草10g,柴胡10g,地龙10g,冰片10g,葶苈子10g,黄苓10g,斑螫30g;III号方:淫羊藿10g,补骨脂10g,黄精10g,黄芪10g,山药10g,川芎10g,法半夏10g,白芥子30g。
【制备用】天灸组方各药分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蜂蜜混以3/1000的氮酮为糊状,切成等大的1cm*1cm的小方块,敷贴并用胶布固定所选俞穴。穴位选择:发作期选肺俞、风门、定喘;缓解期选肺俞、膏肓、肾俞。贴药时间:夏季的初、中、末伏的第1天,各贴1次,一般4〜8小时,3次为1疗程。辨证贴药组肺寒、肺热分别予I号、II号方,肺气虚、肾阳虚和肾阴虚均以III号方为基础辨证加减。穴位选择及贴法同艾灸组。贴药时间每周1次,每次4~8小时,4周为1疗程。
【主治】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功效】近期疗效天灸组121例,临床控制21例,显效31例,好转27例,无效42例,总有效率65.3%;辨证组88例,临床控制21例,显效30例,好转2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3.0%。
【出处】中医杂志[J] .1999.40 (11);663-664。载赖新生等经验。
第二十三方
【处方】麻黄、白芥子、细辛、矮地茶、丁香、生姜等。
【制备用】制备成椽胶膏类剂型的膏药,规格为2cm*2cm,每张含生药l.2g,治疗贴穴双侧肺俞、定喘、膏肓6个穴位,7天为1个疗程。
【主治】小儿哮喘。
【功效】治疗139例,临床控制35例,显效52例,有效4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4.3%。
【出处】中医杂志[J] .1999.40 (8);474-475。载刘贵云等临床治疗观察。
第二十四方
【处方】杏仁、木通、桃仁各10g,白胡椒25g,炒扁豆30枚,黑木耳、鸡血藤、柴胡各6g,木香、木鳖子各15g,沉香、巴豆、陈皮、甘草各3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粉,混匀。每次6g,用蛋清或凡士林调敷双侧涌泉穴,再用纱布包裹固定,每天换1次,7天为1疗程。
【主治】咳嗽喘症。
【功效】1疗程后咳嗽症状减轻,2疗程后临床痊愈。
第二十五方
【处方】豆浆水浸膏。
【制备用】以黄豆浆水先武后文火浓缩成浸膏状,加苯甲酸防腐,入瓶密封,避光于燥通风处有效。以2*1.5cm薄牛皮纸1块,取黄豆般大小浸膏涂于纸上,贴肩中俞、肺俞、脾俞、肾俞、命门、丰隆等穴。喘息型以定喘穴易肩中俞,小儿以大椎穴易肩中俞或定喘穴。用两条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重者可日更药2次。
【主治】慢支咳痰喘症。
【功效】治232例,疗效满意。
【出处】新中医,1987.3。
第二十六方
【处方】白芥子、延胡索、丹参、钩藤各2份,甘遂、细辛各1份,肉桂0.5份。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膏,制1.5cm之药饼,敷贴双侧肺俞、心俞、膈俞,胶布固定。每3日敷贴1次,每次2〜3小时。敷时或敷后岀现表皮灼热、疼痛、红肿、起泡等减少敷贴时间。每10次为1个疗程。并与口服西药酮替芬,每日2次,每次0.5mg, 3个月为1个疗程的治疗对照。
【结果】治疗组60例中显效30例(50%),有效21例(35%),总有效率85%。西药组30例中,显效8例(26.67%),有效 14 例(46.70%),总有效率73.5%。
【出处】陆力生,王明明,陈辉丽。中药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60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 ,2004.20(4); 217-218。

文章节选自《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作者:陈志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