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幼儿园的体验式教学课程研究

 zhb学习阅览室 2020-12-06

摘要: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的感知能力要大于学习能力。比起教师直接对幼儿进行单向的知识教育,让幼儿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理解、记忆的学习活动,还不如通过体验式的教学课程让幼儿在感官上亲身感受到教师想要教授的知识。幼儿园教学应该把幼儿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放在首位,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到教学活动中包含的知识,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立足于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组织游戏活动”“进行角色扮演”“进行交流讨论”和“创设问题引导”四个方面入手来对幼儿进行体验式教学。

关键词:幼儿园;体验式教学;游戏活动;问题引导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么一种现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下面的孩子无动于衷,甚至脸上出现了迷茫、困惑的表情,这意味着孩子根本听不明白教师在讲什么,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如何让幼儿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幼儿园教学的最大难题。而教师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和体验形式,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获得社会认知、心理情感、行为习惯、知识能力和技能方法。

一、组织游戏活动

当今社会幼儿园将游戏融入幼儿教学中,已经是当今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游戏,在游戏中刺激出幼儿积极的心理情绪,让幼儿用情绪来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达到教学目的。比 如,教师为了让幼儿对各种感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组织幼儿玩一个“贴五官”的游戏。首先,教师用泥巴捏出一个和成人一样大的头部模具,然后准备出自制的五官玩具: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巴和两条眉毛。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先对幼儿进行人体头部各种器官的介绍,讲述他们的名字、用途和在头部的具体位置,让幼儿对这些头部的器官有一些清晰的认知,方便游戏的展开。在游戏开始时,教师先确认幼儿是否已经明白了五官在人体头部的具体位置,得到确定的回答后,用眼罩蒙住幼儿的眼睛,把幼儿带到离头部模具 5 米外的位置,然后让幼儿从布袋里摸出那些五官玩具,使幼儿通过触摸知道自己摸出的五官是什么,让他们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走出 5 米把五官贴到模具的正确位置。教师通过游戏让幼儿加深对感官的认识,这对幼儿的成长具有良好的推动和导向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在有效引导中实现教学效率的突破。

二、进行角色扮演

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种体验,当你给别人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时,自己往往会有新的心得和体会,也就是说,在帮助别人学习过程中也能促进自己的学习。因此,如果想让幼儿能够真正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使幼儿能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去理解学习的内容和学习主题的要求。比如,当教师想要通过“蚂蚁搬豆”的故事让幼儿了解蚂蚁是怎样传递消息的,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蚂蚁们传播消息的整个过程。在角色扮演中,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再让几个孩子扮演小蚂蚁。在表演过程中,教师突然对旁边的小蚂蚁说:“宝宝你看,妈妈发现了一个大豆子,咱们一起去把它搬回家吧!”然后,教师就和孩子一起去搬豆子,但是豆子太大了,教师和孩子都没有搬动。孩子说:“怎么办,蚂蚁妈妈?这个豆子太大了,只有我们两个是搬不动的。”教师接着说:“没关系,我们可以喊一些同伴来和我们一起搬,你知道怎么向我们的同伴传递消息吗?”孩子摇了摇头:“不知道。”教师接着说:“没事,看我给你演示一遍。”说完,教师用自己的双手假装是蚂蚁的触角,让孩子也伸出他的双手装作是触角的样子,然后用自己的双手碰着孩子的双手,再碰碰身体、屁股、肩 膀,告诉孩子做这些动作的同时要说清楚遇到了什么事情,并说明地点。教师给孩子示范完后,就让孩子用同样的方式找别人传递搬豆子的消息。最后,教师和几个孩子一起搬走豆子。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参与的孩子和观看的孩子都能了解到蚂蚁是怎样传递消息的,高效地完成教学目的。

三、进行交流讨论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幼小,他们十分情绪化,在上课的时候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很难融入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不要把教学氛围搞得太过课堂化,可以和幼儿就某个话题展开聊天式的讨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都要进行信息的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目的。比如,教师为了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在上课时可以针对“家是什么”展开讨论。为此,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向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过家了,家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令人怀念的地方吗,也是最让我放松的地方。那你们觉得家是什么呢?”一个孩子举着手回答:“家是一个漂亮的大房子。”另一个孩子说:“家是有爸爸、妈妈和我的地方。”还有孩子说:“家是晚上睡觉的地方。”接下来每个孩子都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家是什么样的,随着教师加入讨论,孩子们也越来越高兴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种交流讨论的教学方式不仅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起到关键性作用,还能使幼儿以一种轻松的心态主动学习。

四、创设问题引导

幼儿园的孩子还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靠不断地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实现教学任务。比如,当教师教学“爬山虎的秘密”时,可以进行实物教学,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爬山虎这种植物,然后向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爬山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着生长呢?”孩子们想了一会儿,有人举手:“老师,是不是爬山虎能产胶水啊?它能粘在墙上呢?”然后,教师可以让孩子拔下爬山虎的须根,孩子就会发现爬山虎会牢牢的吸在墙壁上。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孩子们爬山虎之所以能够紧紧地抓在墙上是因为爬山虎的枝上有卷须,卷须尖端有粘性吸盘,遇到物体就会吸附在上面,无论是墙壁、岩石还是树木都可以成为被吸附的对象。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们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孩子们记忆犹深。

总而言之,体验式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被广泛应用。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内涵,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教学方案,重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达与交流,鼓励和启发幼儿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力,从而增强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阳.浅谈幼儿园体验式教学与实践[J].好家长,2017(21).

[2]杨丽霜.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6(11).

陈汪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