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泻心汤到底有没有人参?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158条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不论伤寒还是中风,都是邪盛于表,应该用汗法解表,医生反而用下法攻之,致使患者下利不止,“日数十行”是形容下利频繁。半夏泻心汤和生姜泻心汤只是说下利,没有说下利的程度,这里特意强调每天下利达到数十次,那就不是大便不成型的问题了,而是水样便。伴随“谷不化”,完谷不化说明中焦虚寒,脾不升清。“谷不化”是甘草泻心汤证与生姜泻心汤证的鉴别要点,“谷不化”说明中焦虚寒,“食臭”说明中焦有热。
“腹中雷鸣”,生姜泻心汤中也有此证,水走肠间的声音。
“心下痞硬而满”,痞硬是与结胸的石硬作比较,结胸的石硬是真硬,按压时触之石硬,伴有拒按,疼痛。痞硬是相对于“濡”而言有些硬,不是真的硬,按压无抵抗,疼痛不明显。 
“干呕”,胃中水气上逆则呕。
“心烦不得安”,烦发于内,躁现于外。烦是心阳不足,心烦到“不得安”的地步,就是轻微的躁扰之象。很多注家都忽视了“心烦不得安”,不作解读,不作加减。林忆在给皇上的奏折中写道:“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蜃ni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后世注家引《千金方》、《外台秘要》、《金匮要略》,认为“下利日数十行”的人津液大虚,需要加人参以补津液,却忘了仲师在《伤寒论》诸方加减法中,只要有心烦就会去人参、半夏,因为本条文有“干呕”,不去半夏,但“心烦”要去人参。所以本方中没有人参是对的,不是抄错了。但《千金方》、《外台秘要》、《金匮要略》也不一定有错,比如狐惑病,没有心烦,可以加人参。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医生诊治的这个心下痞,不同于以前的心下痞,“心下痞硬而满”,仅仅少了个按之痛,医生犯嘀咕了,“复下之”,又攻了一下,“其痞益甚”,痞证愈泻愈虚,更严重了。
“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此非结热”,康平本作小字旁注。这不是热与气结的气痞。“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康平本作小字注解。这是对为什么“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做出的注解,误下造成了胃中虚,“客气”其实是肠中浊气,胃气不降,肠中浊气上逆胃中,与水饮互结,出现痞硬的症状。这里应该隐藏了一个症状没有说,疼痛。痞硬也会疼痛,但疼痛不严重,不是主诉,虽然像实证,但本质上是虚证。
“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泻心汤是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大甘草的剂量,减去会影响心烦的人参而成。虽然半夏泻心汤也是治疗“呕、痞、利”的方子,但本条“日数十行”,别说吃饭,就是喝了半夏泻心汤,在胃中也停留不住。所以仲师加大甘草的用量,“甘以缓之”,让泻心汤诸药能在胃里停留一会,起到治疗的作用。内经十九病机:“诸呕吐酸,暴迫下注,皆属于热”。实热有黄芩、黄连,而“心烦不得安”的虚热,就需要甘草来清虚热,所以,有“心烦不得安”时用生甘草,没有心烦的用炙甘草。
《金匮要略》中,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现代医学称为白塞氏病,主要是眼、口、喉舌、前阴、肛门等身体粘膜组织发炎、溃疡。这种炎症,中医称为阴火,主要是胃虚、津液虚,甘草正好可以清虚热,用之有显著的疗效。根据它上热下寒的特点,有医家将本方归入厥阴类方,从针灸的角度看是有道理的。《灵枢·经脉篇》:“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前阴、肛门溃疡),循喉咙(喉舌溃疡)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眼睛溃疡),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口腔溃疡),环唇内(口腔溃疡)”。
本方虽然广泛用于狐惑和下利,但并非只能治疗狐惑和下利,只要病机符合,即使大便燥结,也可用之。附岳美中医案一则:宋某某,男,59岁,1960年12月31日初诊。便燥数月,每于饥饿时雷脘胀痛,吐酸,得按则痛减,得矢气则快然,惟矢气不多,亦不口渴。诊见面部虚浮,脉象濡缓。投甘草泻心汤加茯苓。3剂后大便甚畅,矢气转多。改投防己黄芪汤加附子4?5克。1剂后大便甚畅,胃脘痛胀均减,面浮亦消,惟偶觉烧心。原方加茯苓服用2剂。3个月后随访,诸症皆消。(《岳美中医案集》1978:45)按语:大便干燥,多责之于腑实热结,或津亏肠枯。然本案便燥,不见口渴等热炽津伤之象,但见胃痛、吐酸之证,知别有它因。观胃痛得按痛减,乃气虚也;痛而且胀,矢气快然,又气滞也。综合脉象分析,乃脾虚而气机阻滞之候。脾虚气塞,肠道不运,则致大便干燥。其治宜塞因塞用,斡旋气机。甘草泻心汤为脾胃虚甚之痞而设,补而兼通,寒热并投,辛开苦降,畅达气机,正与本证相宜,故取效甚捷。信非善读圣书之士不可为之也。

第159条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课前思考:

1.医以理中与之,理中汤为温药,为什么会利益甚?

2.“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应以何方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