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行偏关之印象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刘继东


2014年4月30日至5月1日,应内弟刘玉山邀请,我与妻子、大儿子和平、以及马明一行四人,驾驶三儿的小车,前往山西省偏关县老营镇,参加妻二侄子刘江的婚礼。

我妻二侄新婚小俩口

我们是4月30日下午两点四十分从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出发的,选了从薛家湾到清水河的公路出行。这条油路路面平坦又宽阔,原来是准旗煤炭运往京津冀及东北地区的专用公路。由于今年煤炭销售不景气,再加内蒙古地区又修通了一条准旗到乌兰察布市兴和煤炭物流园区的八车道运煤专线,这样一来,我们去清水河的这条公路上,运煤车更少了,一路很少堵车。

小车子风驰电掣般,没用一个小时就到了清水河县城。在清水河城关镇西南段一个较大的加油站,我们看到叉道边有写着“山西偏关”方向的路标,又问了路旁一个人证实后,便从叉道向偏关方向行驶。清水河城南有当地较大的一座山——名曰“平顶山”。小车一路上坡,终于爬上最巅峰。接着又是一路下坡,路径曹家沟、李朋林山、长沟门,渐渐进入平缓地带——阳湾子。这里算这一带山区的一个狭长的平川,如今是北堡乡政府所在地,离我的出生地麻黄堰村仅仅五六里。我向东眺望着这个小山村,不由心情澎湃,因为那里有我孩提时最早的记忆——窑后坡上的杏树,窑前沟畔的黄石崖。就在我遐想时,小车已行到大路梁的“烈士纪念碑”,碑身雄伟高大,字体醒目,令人肃然起敬。再往前走过了毛台山、韭菜庄,很快就要进入山西边境。

我们在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休息了十几分钟,继续前行,便进入偏关北边古镇——水泉。小时候常听老人们拉起去水泉赶集的事,我以为它就像后大滩铁沙盖、义发泉村镇那样,有二三百户人家。然而,水泉并不大,倒是有点既威严又繁华的古镇风韵,特别是山顶上修的古庙宇,如今看上去依然崭新如初。进入山西,最明显的感觉是植被要比内蒙多多了,整个山和沟全是一片翠绿,郁郁葱葱。各种树木品种繁多,有杨树、柳树、榆树、松树、桦树、柏树,还有各种花果树,桃、李、杏、梨、苹果树应有尽有。鲜花怒放,色彩艳丽,芳香四溢,招人喜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车一路下坡,不知不觉来到偏关县生态建设基地。沿河平坦处是一片连一片的苗圃,苗圃里各样树种齐全,水嫩油绿,长势喜人。在那陡直的黄土坡上,水泥制的半圆形鱼鳞坑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坑要比我先前见到的泥土围叠的鱼鳞坑好多了,又整齐又好看,又有蓄水和固土、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而且,一树一坑,长固不损。不几年,树长大了,山体被密植的树木根部抱作一个整体,难怪七八十度陡立的黄土坡没有滑坡现象。就是在陡坡边缘处树根裸露在黄土外,然而小树依然笔直地傲然挺立在陡坡上,展现出黄土高坡特有的神奇魅力。由此也可以看到现代山西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艰苦创业、吃苦耐劳、实干巧干的精神。这和六十年代从这里发起的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大寨精神何等相似。

下午四点半左右,我们自驾从方城工业区电厂驶出,很快进入老营镇西城门。电话联系到妻大侄子刘丰,他骑摩托车给我们带路,把我们引领到他们住地。我们见面后致意、握手,互相寒暄了几句,我妻子被弟媳和几个侄儿侄女接回屋。妻子阔别故里五十二年后第一次回来,期间互有一言两语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纠结和隐痛,甚至是老辈们给留下的遗憾和悔恨。今日终于像冻土层解冻,大家相见自然欢悦、快乐、开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三位男士便在内弟的引领下,直奔老营古城墙登高观望,极目远眺。我们看古城墙遗迹,方圆周长大约有四五公里,四周有炮台,东西南北各有一道城门,竟然在城墙上的底部还可以打成土窑洞,至今仍有些老年人在此居住,可见城墙之坚实墩厚。我不禁想起席慕蓉《长城谣》的几行诗句,“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子又还了焉子,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你永远是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看人间恩怨……”联想到古城老营地如此,所谓老营,顾名思义也就是某个时代建造的古城军营呗。

内弟的住处是他2001年以四万元的价钱买下的八间新石窑,十分整齐美观,院落也挺方整宽展。院内有水井、菜地、猪圈等,家里也整饰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亮亮堂堂。他和大儿子已分家,他们住在最东边的两间窑,来人一看便知是老东家了。大儿子挨着他住两间窑,各家装修也很好,家里的家具电器一应俱全。准备新婚的二儿子紧靠老大,也是装修了两间新窑,当然赶上了新时潮,要比先前他们两家更讲究些。

内弟俩、我们俩与内弟的两儿、两女、两媳大人合影

据内弟介绍,这一次是他的子女所办的婚礼里最讲究、最排场、规模最大、邀请人最多的一次。这一次光娶亲婚车就用了六辆,连同陪车一共八辆,在农村也算一个庞大的婚礼车队了。据我揣测婚车数量也是有讲究的,图个“六六大顺”和“两家大发”。另外,从新婚人化妆、衣着扮相,到婚车装饰、婚纱照以及新房布置,连同设在一农家专营饭店的午宴,完全是清一色新时代安排。饭店虽不算大,但上下两层楼可同时安排近200人的宴席。席面也算上乘,猪牛羊肉鸡鱼虾全有,各种炒菜齐全,主食油糕、馒头、大米饭,可适应每个人的喜好口味。前后总共上了二十盘,有几道菜,色泽诱人,美味可口,引得许多贵客也忘乎身份,竟然争先恐后,赞不绝口。更有喜烟、喜酒、喜糖及婚喜饮料补充,吃得客人红光满面。尤其是那名冠天下的山西汾酒,味道纯正,清爽可口,喝得客人们喜言乐道,话语不休。席间觥筹交错,醉意朦胧。

好一场热闹非凡的农村喜宴,一扫农村之旧习气。由此,也可见山西山区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发展变化,更能看到全国新农村建设的远景。我听说前两年,山西搞了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示范户就是在内弟一大户人家这儿拍摄的。

内弟(右)两口和我们老两口

和我们开车同去的马明是一私营企业营业主管,业务繁忙,生意电话频繁,难得脱身,加之我和妻子也有点小毛病,吃罢饭(已是两点半左右),我们便要告别这场特殊喜悦的婚宴。这时,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临别前我们互相赠送了礼品,嘱咐了贴心赠言,激动地挥泪告别。车子启动了,大家互相招手致意,深信以后的会面会更多,心会贴得更近,亲情会更深。


该文作者1944年出生,原在察右中旗义发泉学区工作,退休后现居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爱好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