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鲲读《道德经》| 拾伍

 乾小鲲 2020-12-10

晚上好欢迎和鲲一起读《道德经》

开设本系列,是想聚集一批同好,一起来学习中国经典,让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静下心提升自己,从中受益,鲲就充当一个领读者的角色(预计花6-7个月的时间更新完)。《道德经》在中国哲学界地位无需置疑,修心首选,必是它了

大家要知晓的是:本系列《道德经》原文内容会和通行本有所差别,参考了通行本、帛书本、郭店楚简本。

今天是第十五章的内容。

第十五章·笔记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古时候那些悟道之人,他们微(视之不见名曰“微”,隐含着、默默无声的,而非大肆宣扬)、妙(无中生有称之为“妙”,有归于为称之为“徼”,这是悟道的两个节点)、玄(不断演化和回归称之为“玄”)、通(通宵法则而不封闭自己),这些悟道之人深不可测,让人无法描绘,正因为无法描绘,我就勉强为大家说一说他们的几个特点吧:

「豫兮若冬涉川」:他们总是未雨绸缪,就像要在冬天渡过大河

「犹兮若畏四邻」:他们常总结经验教训,好像一直在强邻环伺中求生

「俨兮其若客」:他们非常注重约束自我,自尊自爱,好像一直在外做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他们又总能顺畅解决问题,好像冰块融化一样快速和自然(他们虽豫兮、犹兮、俨兮,但真到了关键时刻,又能毫不费力地心领神会)

「敦兮其若朴」:他们非常厚道,像是未经雕琢的原木(敦厚不代表笨,只是不愿意伤人罢了)

「旷兮其若谷」:他们又非常旷达,好似山谷一样包容所有

「浑兮其若浊」:但他们的是非观念不外露,好像不分清浊一般

————————————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谁能既包容纷扰浑浊,还能使之宁静澄清,让真正的主线得以显现?谁能在宁静澄清之中,让社会动力逐步演化为新的变革?

融合了上面的七个特点,容纳了各方面的意见之后,很容易落个不讨好的下场——大家说你“浊”,不辨是非,实际上,容纳各方面意见就是为了后面的这两句:静之徐清、动之徐生。

静之徐清是指:收集各方面利益诉求之后,再镇之以静,让主线显现出来,找到真正的内在矛盾,而不是这人说一句你就做一件事,那人说一句你再转换方向。

动之徐生是指:找到社会本身的内在需求,养育催化、徐徐图之,最后汇聚成整体的变革潮流。而不是凭一己之力去推着社会运动。

“静之徐清”和“动之徐生”包含了中国文化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清净、生动,动静之间流转自如。

————————————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这样的人,他们从来不会追去最大化,总是保留更大的余地作为转换空间,正因为保留了空间,所有事情才能在要走向凋敝的时候,又重新焕发生机。

对于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就是常听的一句: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凡事都不要做绝,不要占尽。做事也好、做人也好、求财也好、恋爱也好,“占有”不是常有,“常新”才是常有,所谓常新,就是总能转换资源,这才能叫做“有”。

对于上位者来说,“不盈”就是不要追求最大化,不要去测试社会的底线,不要去测量人的底线。流行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应该追去利益最大化,但在《道德经》看来,企业要追求的是可持续,最重要的问题是存续,而不是赚了多少。每天吃到撑肯定不是健康的办法。

盈满意味着失去了转换空间,最大化之后的返还,往往是崩塌性的。

oki,本章的内容就到这里啦。

参考资料可选以下几个:

① 古代: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

② 现代:《傅佩荣讲道德经》、《黄明哲正解道德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