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 南坞镇一中语文教研组举行听课活动

 南坞校园奇葩 2020-12-13

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
南坞镇一中语文教研组举行听课活动

12月11日上午第二节,南坞镇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李翠菊组织本学科全体老师齐聚八(2)班教室,听取张艳鸽老师执教的语文课《中国石拱桥》。

课堂上,张艳鸽老师首先让大家熟悉石拱桥的外形,弯弯的像一条彩虹。这样的导入,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在头脑中,把这条优雅的弧线和美好的事物连接在一起,在感性上体会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从而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张艳鸽老师通过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让学生明白“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作为初二学生刚接触说明文,张老师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先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工作,带领学生熟悉有关说明文的一些知识。

包括:①说明文的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②说明文的分类、(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文)、③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周密)、④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等。

在讲解过程中,张老师重点强调了阅读和写作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也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找出卢沟桥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这样不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在分析课文时,张老师从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入手,让学生推选代表上台讲解:这篇说明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但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列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有时用约数,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石拱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通过讲解,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公式”去分析问题。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认为:张艳鸽老师讲的这节课,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做可让学生自读自思,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领会说明文文体的特点,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从而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