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药证直诀》里面的五脏泻法

 仕仕霖霖 2020-12-14

中医辨证方法分为: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等。

辨证论治是中医最大的特色,其中脏腑辨证形成于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中最有名的方剂为六味地黄丸,泻白散,导赤散,到现在也是临床运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之一。

今天具体讲下《小儿药证直诀》里面的五脏泻法,打字不易,请多多转发,关注。

木 泻青丸 药物:龙胆,栀子,青黛,大黄,当归,川芎,羌活,防风

土 泻黄汤 药物:石膏,栀子,甘草,防风,藿香

金 泻白散 药物: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火 导赤散 药物:生地,木通,竹叶,甘草

水 地黄丸 药物: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

泻青丸,,治小儿高热惊厥,龙胆,栀子,青黛,直折肝火,肝火有余导致便秘加大黄,当归川芎治本,肝体阴用阳,宋代对外风内风区分不是特别明显,到了明清时期开始清晰,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内风外风治疗方法是有区别的,用羌活防风疏肝,条畅肝志。防己地黄汤治疗独行狂语用防风,防风也是一个镇静剂。

泻黄汤,治胃火,阳明在经,主要有两方,白虎汤,栀子豉汤,石膏和栀子为阳明胃代表药物,白虎汤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栀子豉汤治疗局部的炎症反应综合征,心中懊憹,反复颠倒的胃食管反流病等。甘草调和药性,健脾补土。防风疏风,胃肠道的疏风药,促进肠道的蠕动。藿香是芳香辟秽的药物,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阳明病往往兼脾湿,湿热夹杂,用藿香配石膏清热除湿。

泻白散,肺主皮毛,以皮治皮,桑白皮是桑树根的皮,地骨皮是枸杞树的根皮,两者相配治骨蒸潮热,皮肤烫。

导赤散,治疗心火炽盛,导热从小便去。通草代替木通,用6-30克。生地养阴治水,使水火交泰。

地黄丸,三补三泻,强调泻,泻水利尿,治疗肾炎水肿之类。

虽然说是五脏泻法,其实都是攻补兼施,有补有泻,泻青丸用当归川芎补肝,泻黄汤用甘草补脾,泻白散用地骨皮补肺,导赤散用地黄养阴,地黄丸更是三味补肾,临床时可以通过调整药物的剂量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