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训练中突破自己的极限|如何定义你的训练强度(终)

 跑步学院 2020-12-17


监控训练强度一直是科学训练十分重要的一环,运动强度太高或太低都无法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所谓的训练主要是由训练时间与训练强度所构成。在丹尼尔斯博士的《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中,专门为跑者划分了五大训练强度(本书会再加上一个过渡区间强度),由低至高分别为E→M→T→A→I→R这6种强度各有不同的训练目的与意义。E强度是有氧基础,M强度是马拉松赛事的平均配速,T强度训练能够有效拓展跑者的有氧空间(有关E,M,T强度训练的具体介绍请参见前文:如何定义你的训练强度?以及跑多了肌肉酸痛怎么办?|如何定义你的训练强度(二)),本文接下来会具体解释最后三种强度的训练方式。

A强度是T强度和I强度之间的无氧过渡区

“A”是“无氧”(Anaerobic)的简称,从A强度开始进入无氧区间(无氧代谢产生能量的比例开始比有氧区间高)。在《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一书中并没有论及此区间,因为丹尼尔斯认为A强度并没有特定的训练目的,它只是T强度与I强度之间的过渡区。但为了在使用心率计时不漏掉这段强度的心率,我们还是要把这段区间考虑进去。难道在A强度时无法达到T强度的训练效果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强度过高,此时乳酸过多,你可能维持不了太久,甚至跑不完设定的次数,如此一来训练效果当然会打折扣,而且由于强度太高,痛苦的程度将会大大增加,甚至会影响到后来的训练。因此A强度不但会把自己搞得很累,而且练不到接下来要谈的I强度,使你无法提升乳酸阈值,也无法有效提升最大摄氧量。

但经过研究,我们认为这个强度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最主要的是它有助于提升有氧代谢的效能。我们前面提过,线粒体在产生跑步能量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热能,热能的比例越低,表示有氧代谢的效能越好。虽然A强度无法提高最大摄氧量,但跑者维持A强度的时间会比I强度长很多,因此它对有氧代谢效能的帮助会比I强度大!另外,A强度训练还有下列两个目的。 

  • 能够让身体学会从乳酸过量恢复到有氧区间的能力。 

  • 可以当成距离5~10公里的比赛配速。


5公里比赛配速跟A配速相当

  

I强度是为了刺激最大摄氧量的配速 

“I”是“Interval”的简称,代表此级强度最主要的是“间歇训练”。它具有下列3个主要训练目的。 

  • 刺激最大摄氧量,扩大有氧容量。

  • 提升有氧代谢的效能。

  • 锻炼心理意志。 

I强度是最痛苦的训练强度

I强度的心率介于最大心率的97%~100%。 当训练强度逼近最大心率时,也同时逼近最大摄氧量,会对摄氧系统形成极大的压力,身体经过适应,进而能够提升摄氧容量(Oxygen Uptake Capacity)。由于此级的强度很高,在比赛中最高只能维持11~12分钟,所以I强度并非用在长距离比赛中。对马拉松跑者而言,I强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最大摄氧量,也就是提高身体从空气中摄入氧气的能力。但大部分刚开始进行强度训练的人都无法撑过6分钟,为了能在训练时延长此级强度的总训练时间,才会利用间歇的方式进行训练,例如跑I强度3分钟休息3分钟,这样才能让身体在此级强度的总训练时间增加。

那么I强度的间歇要如何训练呢?让身体维持在如此高强度训练的时间,每一趟应保持在3~5分钟,训练和休息的时间比应为1:1,这样才能让每一趟都维持在最大摄氧量的强度。休息的时间要足够,才不会让乳酸来不及排除,造成肌肉过于疲劳,以至于下一趟训练达不到同样的摄氧量,导致训练效果受限。例如I强度3分钟×6趟,每趟之间休息3分钟,休息太久摄氧量会降下来,休息太少则会太快累积乳酸,造成之后几趟配速下降,反而达不到训练目的。我们常听到的“亚索800”(快跑800米与休息之间反复进行的训练方式)其实就是一种I强度的间歇训练。 

在I强度时,我们强迫身体的摄氧量达到最大值。通常从起跑线开始以I配速开始跑,摄氧量要花1.5~2分钟的时间才会达到最大值。摄氧量达到最大值的意思,是储存在体内的糖类与脂肪将以最快的速度代谢成ATP供肌肉使用。这种快速输出的过程将非常痛苦,此时你的心率会飙高逼近最大值,血管里血液流动的速度也会达到极速(血压升高),来不及排除的乳酸大量累积在肌肉和血液中,每一趟跑到最后都会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种种压力使得I强度的训练让跑者感到极为痛苦。这种痛苦,在2分钟后会变得更加难以忍受,你随时都想停下来,以“I强度3分钟×6趟”的课表来说,最后1分钟能锻炼跑者面对巨大痛苦还继续往前迈步的意志力。 

R强度是在提升跑步的经济性

“R”是“Repetition”的简称,表示高强度反复训练的意思。它的主要训练目的如下。 

  • 锻炼无氧系统与刺激肌肉神经反射。

  • 提升最快速度。

  • 提升跑步经济性。

  • 消除E/L课表训练后肌肉伸缩速度变慢的副作用。可能有些人会疑惑,为什么在最大心率之上还有一级?因为R强度已经超过有氧系统,对马拉松跑者来说R强度不是在练体能,它主要的训练目的是提高跑步的经济性。为什么它可以提高跑步的经济性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大心率代表的含义:心脏所能负载的输血能力,但在强度超过最大摄氧量时,血液提供氧气产生能量的速率已经赶不上消耗的速率。无氧系统提供能量的效率比有氧系统高很多,所以你能跑得更快。 

因此在R强度进行训练时,最大心率不是很重要,要达到特定的配速才比较重要。也就是说,R强度训练并非在训练有氧代谢能力,对马拉松跑者来说它是在训练肌肉快速伸缩的模式,进而提升运动效率。简单来说,就是快跑和慢跑的技巧会有些微差异,而快跑的技巧只有让身体处在高速下才能学会。例如时常有人问:“要怎么练步频?”能刺激肌肉神经反射的R配速训练就是提高步频的有效训练之一。 

R强度训练属于无氧系统,主要是培养你的速度感,并试图让你在高速中找到更轻松的训练方式(即能以更轻松的状态完成该速度的练习)——这是丹尼尔斯教练认为能有效增进跑步经济性的训练方式,所以R强度的训练都是以200~400米为主,若目标是练马拉松,就不用再拉长。但对于800米或1600米这种短距离跑者来说,需要拉长到800米,才能锻炼到无氧系统中的乳酸系统。但不管每趟的距离为何,总里程通常不会超过3公里。


R强度并不是在练体能,而是在练神经肌肉反射能力,所以关键在加大双脚的幅度

R强度训练的休息时间跟前面T强度巡航间歇与I强度间歇训练不同,不太需要客观以几比几来定休息时间,你可以主观的用本体感受来判断,直到你感觉自己下一趟也能跑到与前一趟相同的速度,所以在进行R强度训练时必须完全恢复后才能开始下一趟。由于R强度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速度与跑步的经济性,所以休息时间不是重点,重点是每趟都要能跑出一样快的速度。在R强度训练时,休息太久只会造成两个后果:其一是身体变冷导致僵硬;其二是训练拖得太长,压缩了你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 

此外,R强度训练虽然速度最快,但这种训练方式对于提升最大摄氧量的帮助不大,因为训练时间短,又休息很久,你来不及达到最大摄氧量就跑完了,并不会对最大摄氧量系统带来足够的刺激。 

- E n d -

关于作者

徐国峰,跑步学院官方总教练。曾担任Garmin总教练、姿势跑法中国地区总教练、UnderArmour Taiwan第一位签约跑步教练。

徐国峰的标铁纪录是2小时5分,大铁记录是9小时44分,全程马拉松的最佳纪录三小时以内,在耐力运动方面已有十本相关著作与译作。曾担任了2015、2016年Garmin上海、北京、台北地区训练营的总教练,指导和参与了中国地区所有姿势跑法的教练认证,对于跑步的技术、体能与肌力训都有着相当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务经验。

本文选自徐国峰新书《马拉松全方位科学训练指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