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船舶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

 船舶讲武堂 2020-12-17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最薄弱,同时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人的因素。特别在船舶管理中,具有远离陆岸、管理线长、涉及面广、环境复杂、作业分散、独立上岗的特点,操作行为随机性强,偶发事件多,个体行为易受个性心理、生产条件、社会环境、工作场所等复杂因素的影响。现就如何做好船舶安全管理探讨如下:

1.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通过多年工作实践发现,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最难控制和管理的是人的行为,人的自由度较大,可靠性较差,具体到每一部门每一个体,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员工不能充分认识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对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措施、提升安全运输保障能力缺乏长期、系统思考。

二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够彻底,安全管理说多做少,现场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落实不力和现场检查有走过场现象。

三是部分员工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安全规程和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存在看惯、干惯、习惯的“三惯”和就这样、先凑合、不在乎“三松”现象,零打碎敲的事故仍未杜绝,安全隐患没有根治。

四是安全隐患治理缺乏系统性和彻底性,部分隐患问题反复发生,现场安全管理有待规范和加强。五是安全技术培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走形式、走过场现象,缺乏严格科学的考评体系,员工安全技术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公司的安全发展。

2.实现人本安全的四点建议

人的本质安全,是指员工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这就要求除提高管理和科技水平、完善生产装备之外,还要充分体现人本管理的思想理念,从想到、说到、做到三个层面下足功夫,把“想到、说到、做到”有机结合并渗透生产作业全过程,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从被动应付向主动落实转变,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以观念转变为先导,提升“想到”的高度,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和管理行为,管理者有什么样的管理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和结果。治理和消除隐患,既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也是防止和避免事故的前提。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必须在前瞻思考上下功夫,在周密制定计划、时刻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上多花精力,注重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排查,发现未遂先兆和事故隐患的过程控制上多做预案,这是取得安全生产主动权的关键所在。管理者应站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推动企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围绕高目标、高标准、高要求,对照安全理念和经验教训,深入查找和反思自身在落实安全理念中需要解决的、与安全形成不相适应的思维观念。同时管理者要不断深入基层,了解作业现场,较为全面地掌握本行业的专业特性。能够见微知著,针对事故苗头、事故征兆制订好安全预案和对策,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现场管理者要督促生产作业人员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的主动性,抓好自主保护,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不把自身安全交给他人去掌控。“天灾不可逆,人祸本可防”,只要抓住薄弱环节,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绝大多数安全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以教育防范为前提,拓展“说到”的广度。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是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心态安全是人身安全的基础和前提,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心系安全,才会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任何情况下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做到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作为管理层,首先要抓好规程制度的健全完善,让职工掌握防范安全事故的基本要领,明确规程标准,使规章制度入脑入心。其次,要及时传达上级重要文电和安全指导,利用生产例会、安全活动会、工前会等形式充分宣讲贯彻,使每位员工明确内容并自觉落实到行动之中。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采取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等措施,认真组织开好工前会、工后检查制度,经常性地开展多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牢记应知应会等内容。

以严格落实为基础,增强“做到”的力度。多年来,船舶管理公司从安全生产实践中总结形成的规程、制度可以说非常完善,但由于船舶管理及生产作业现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执行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人员疏于管理,影响了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态度和认识,造成管理失衡,甚至有的员工存在得过且过、侥幸蛮干现象。解决这一问题,一是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完善与之配套的安全作业制度,键全各级管理者和职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二是要保证安全制度的严肃性,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严厉惩处违反安全生产制度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做到有章必依、监督必严、违规必究,树立风清气正的安全环境。三是应积极引用新的技术、现代通讯,加强重点流程和薄弱环节监控、整治,及时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使各项管理真正落实到位。执行和落实对企业而言,就是一种文化;对职工而言,就是一种习惯。只有牢固确立执行观念,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措施,形成执行的整体合力,才能克服预见不精确、管理无机制、执行不到位的不良倾向,使安全生产得以保证。

以刚性机制为保障,加大“共振”的频度。持续推动企业安全发展,必须键全完善现场作业控制、设备质量和安全管理考核、安全信息反馈等刚性机制,促进“想到、说到、做到”紧密结合,同频共振,全方位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应健全现场作业监控机制,对关键工作、关键岗位保证安全过程全受控。在现场安全控制上,实施“三控四抓”,即日常作业要全面控制,施工作业要严格控制,关键设备要重点控制,形成“作业抓程控、班组抓标控、员工抓互控,管理抓监控”自上而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机制。其次要完善刚性考核机制,实现安全生产闭环,在原有安全、质量、管理考核机制的基础上,把综合管理工作纳入考核,实行管理人员包保联责,同奖同罚。完善安全质量检查机制,实行动态考核与静态考核相结合,加大奖惩力度,提高基层的争先创优意识和精品意识,促进设备管理规范化,稳步提高安全质量。三是建立信息分析预测机制,要求各船舶按时上报安全管理、设备状况、作业标准、生产环境、员工思想等动态信息,安监管理部门根据反馈的信息履行追踪、检查、监督职责,分工落实整改,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管理机制闭合循环,促进船舶管理安全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