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骨神经痛大破解(值得收藏)

 学习图书馆 2020-12-20

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庖丁解剖学和您一起学解剖临床!

坐骨神经痛大破解


「坐骨神经痛」这个名词,因为某知名广告的介绍,已广为人知。那么,到底「坐骨神经」在哪里呢?到底什么是「坐骨神经痛」呢?

「坐骨神经痛」是什么?

其实在经过数十年大家对「坐骨神经痛」这个名词的滥用后,现在的「坐骨神经痛」泛指一种症状,而非诊断。只要是腰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至脚底的神经痛,皆可用此名词称呼。

腰椎椎间盘突出压到坐骨神经?

这是另一个常见的迷思。其实就解剖位置来说,椎间盘突出是压迫到神经根,而非坐骨神经。神经根被压迫会产生皮节痛﹝dermatome﹞,而每一节神经根支配不同的皮节。支配大腿后侧、小腿后侧与脚底的神经根,包括腰椎4、5节与荐椎1、2、3节,因此若是这几节神经根压迫也会出现「坐骨神经痛」。腰椎椎间盘突出不会压到坐骨神经,但会产生「坐骨神经痛」,这是定义的问题。

「坐骨神经」在哪裡?




腰椎2~5节神经根会融合成腰椎神经丛,荐椎1~4节神经根会融合成荐椎神经丛,腰荐椎神经丛再形成「坐骨神经」﹝Seward B Rutkove, 2014﹞。「坐骨神经」穿过大坐骨孔,经过梨状肌下面,走在大腿正后方,于膝窝处分支成胫神经与总肺神经。胫神经走在小腿正后方,往下支配到脚底;腓总神经则走在小腿外侧。

为什麽会「神经痛」?




「神经痛」的原因,可能是神经本身有病变;或是神经通过的路径上受到压迫,使神经缺氧所致。前面提到的腰椎椎间盘压迫神经根,便会产生「神经痛」。而让「坐骨神经」受伤的原因,则包括梨状肌张力过强﹝梨状肌症候群,目前颇有争议﹞、髋关节脱位或骨折。

如何检查出「坐骨神经痛」?




若是腰椎椎间盘突出造成的神经根压迫,可利用核磁共振﹝MRI﹞检查压迫情形。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可检查神经病变,但除非是非常严重的神经损伤,否则肌电图可能不会有异常﹝Seward B Rutkove, 2014﹞

坐骨神经痛是指因坐骨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痛症。作为人体内最粗大的神经,坐骨神经是一条很容易受损的神经。很多人认为坐骨神经痛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导致的根性坐骨神经挤压,其实很多坐骨神经痛的病人并非如此。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很多,位于臀部深处的梨状肌紧绷发炎也是造成坐骨神经痛的问题之一。
坐骨神经容易受卡压的地方有两点,第一个是在骶髂处,椎间盘导致的卡压;第二点是在坐骨大孔处,梨状肌紧张导致的坐骨神经痛。今天我们来了解的就是梨状肌综合征引发的坐骨神经痛。

梨状肌综合征VS坐骨神经痛




梨状肌的功能解剖
  • 梨状肌是位于臀部深处的肌肉,位于臀大肌下面,大概就是平时裤子后口袋处。
  • 肌肉起止点:起点:尾骶骨第二节到第四节前侧外缘;止点:股骨大转子。
  • 功能:梨状肌收缩时,使髋关节可以做出外转的动作,并稳定及运动其他臀部肌肉共同维持骨盆和髋关节。

梨状肌紧绷缩短会引起发炎,其产生的疼痛牵涉范围和坐骨神经痛的范围一致,所以又称为假性坐骨神经痛;其次,坐骨神经离开坐骨孔后行经梨状肌,当梨状肌拉伤、受到挤压、痉挛紧绷发炎时便会摩擦及拉扯坐骨神经,诱发坐骨神经痛。

梨状肌引起坐骨神经疼痛的原因

  • 梨状肌损伤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梨状肌综合征

  • 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异,也可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产生梨状肌综合征

  • 由于部分妇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关节发生炎症时,也有可能波及梨状肌,影响通过梨状肌下孔的坐骨神经而发生相应的症状

因此,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女性尤其要重视。

造成梨状肌综合征的原因

  • 肌肉受外力冲击(如跌坐在地、坐姿时被后方口袋的皮夹压迫。球类运动突然急停或扭转骨盆或下肢之动作造成肌肉拉伤。)

  • 不良的走路姿势、站姿、坐姿(翘脚):可能造成骨盆位移,梨状肌过度紧绷,渐渐形成梨状肌慢性发炎。

梨状肌综合症症状

梨状肌综合症患者的痛症和症状以臀部为主,感觉疼痛位置大多较深也可能反射到脚部。反射时主要影响脚部的后方或后外侧。一般患者形容症状为:、针刺、触电、火烧、有「条筋」拉住脚后方或「蚁咬」等。其他常见痛状包括小腿外侧麻痺或会阴部不适等。严重时不能站立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剧痛,要一拐一拐地行。需休息片刻待痛楚减退后才能继续行走,侧睡时转身会痛令睡眠质素下降。

要有效的评估坐骨神经痛的起因,必不可少的就是特殊检查测试了。

坐骨神经痛:神经根刺激VS梨状肌压迫如何区分

梨状肌综合征一般没有标准的诊断方式,其诊断原则上属于排除性诊断,也就是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这种疼痛的状况,才能下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最常需被排除的是椎间盘病变、大转子滑囊炎等。

直腿抬高测试(Straight Leg Raise Test,SLRT)

病患在仰卧姿势下,医师将患侧下肢伸直抬起,当在30°-70°之间有疼痛时,就可能是神经根刺激所造成的坐骨神经痛。

若要排除大腿后侧肌群及腘绳肌紧绷所致造成的疼痛,可稍下降至不痛的角度,再将足部背屈,若是可诱发疼痛,代表症状是神经根压迫所导致的坐骨神经痛。

一般梨状肌综合征做直腿抬高测试是不会诱发疼痛的。

而在直腿抬高试验中,不同的角度引发的疼痛又有其特殊的临床意义,你知道是什么吗?

  • 直腿抬高20°附近出现疼痛,一般不呈放射痛,而多为大腿后侧的牵扯痛,这是由于在腘绳肌的反射性紧张痉挛所致,一般为双侧性,患侧较重。

  • 直腿抬高在30°一40°前出现疼痛,临床称强阳性,多为放射性痛,在此角度神经根并未明显受牵拉而位移,其放射性痛多于神经根周围严重的机械压迫水肿有关,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处于急性发作期。

  • 直腿抬高60°时出现疼痛,临床上称为阳性,此时神经根已受牵扯,若疼痛为放射性起始于腰骶部,即提示神经根受压;若放射痛起于臀部并出现疼痛弧体征,必须疑及梨状肌损伤,可做梨状肌紧张试验以证实。

  • 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上出现疼痛,临床称弱阳性,若放射痛起于腰骶部,提示神经根轻度受压;若疼痛起于骶髂关节的牵扯痛,提示骶髂关节病变;若疼痛局限于髋关节周围,提示髋关节病变;若抬腿至最大限度,腰骶部疼痛,则提示可能有腰骶关节病变。

梨状肌综合征的特征和检查

梨状肌综合征有专一性及特异性较强的临床检查,一般病人通常会觉得臀部深处的疼痛,这是坐骨神经痛不常见的症状,除臀部压痛外,需配合肌电图来检查诊断。

患者在一般正躺放松的状态下,有梨状肌综合征的那只脚会呈现稍外旋的情况,这是不因为梨状肌持续紧绷收缩所致。(需先排除下肢术后变型的情况)

Lasegue sign

侧躺髋关节弯曲90°,膝关节伸直,按压梨状肌可诱发疼痛。

Freiberg sign

被动地内旋髋关节会诱发疼痛

Pace sign

做FAIR测试,会诱发疼痛,成为Pace Sign。FAIR测试的方法是将下肢髋关节屈曲60°、膝关节屈曲90°,再加上髋关节内转、内收的动作,如果有神经症状出现或是感到臀部疼痛,则测验结果为阳性,表示可能有梨状肌综合征。

Beatty test(特异性较高)

患者侧躺,患侧在上,髋关节屈曲60°,膝关节屈曲90°,患者将患侧膝盖抬离床面,若患者有梨状肌综合征时,臀部深处疼痛会被诱发。若医师施以抗力,则疼痛加剧。

梨状肌综合征的针刀治疗




(1) 定 点:
患者侧卧位,腱肢在下伸直,患肢在上屈曲,身体略向前倾斜,使患膝着床,于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寻找深压痛点。
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中点的上、下l.5cm左右部位各选一点,它们与股骨大转子尖的连线组成的三角形区域,即为梨状肌在体表的投影区(如图13)。
常见压痛点有以下四个:①髂后上棘与尾骨尖的连线中点;②该点与大转子尖部连线的中1/3段一点;③该连线的外l/3段一点;④梨状肌在大转子尖部的附着点。
(2) 定 向:
用平刃针刀,刀口线应与坐骨神经的循行方向一致,针体与臀部平面垂直。
(3) 操 作:

① 松解梨状肌的起点:在骶骨的外侧缘投影处梨状肌的位置,用平刃针刀刺人至骶骨外侧缘,再紧贴骶骨前面向骨面铲动松解梨状肌。起点处因梨状肌厚达2—2.5cm,故不易伤及神经(如图14)

② 松解髂后上棘与尾骨尖的连线中点压痛处:针刀尖刺至骶骨背面时,探入其边缘,沿骨边缘继续向下刺入约0.5cm,达到梨状肌肌束,切断部分紧张的肌纤维。再将针体向外侧倾斜,刀刃紧贴骶骨内面刺入0.3cm左右,纵行疏通剥离。

③ 松解最常见的压痛点或治疗点:位于梨状肌中段(环跳穴处),多可触及到臀肌深部有条索状肿大硬物,压痛可向下肢放射,针刀刺入皮肤后,摸索进针。若患者有刺痛感,电击感,出现避让等反应时,可能是刀刃触及了神经、血管,应迅速将刀刃上提2—3cm,稍改变进针方向,继续进针刀,待针刀刀刃已达梨状肌病变部位时。

④ 梨状肌与髋关节囊接触部位粘连时,即可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的外l/3处有疼痛的部位进行针刀松解,针刀摸索进针。患者诉针下酸胀明显时,针刃多在关节囊部位,纵行疏通剥离,横行铲剥,出针。

⑤ 梨状肌止腱在大转子尖部附着处有压痛时,即在此进行针刀松解。针体垂直于大转子尖部骨面刺入,直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横行摆动针体。必要时,可调转刀口线方向,使刀口线与肌腱纤维方向垂直,切断部分肌腱。

术后,被动活动髋关节,使之内收、内旋几下。


「坐骨神经痛」的物理治疗




治疗前要先找出坐骨神经痛的主因,区分是椎间盘突出造成,或是坐骨神经本身的损伤。
关节松动术: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仅适用较轻微的椎间盘突出。
神经松动术:利用「拉─放」神经,恢复神经滑动能力、打破沾黏,并使神经充血得到养分。
上述两种为物理治疗常用的手法,实际状况还是要谘询专业物理治疗师。
不是所有椎间盘突出都会造成坐骨神经痛,也不是所有坐骨神经痛都是椎间盘突出造成的。若发现腰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或脚底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要即早就医,正确治疗,才能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喔!

即日起,将从庖丁解剖学公众号留言中,抽取幸运粉丝,被抽中者,客服将联系将赠送礼品一份!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积极留言和分享案例,讨论案例!

一个好的方法技巧一定源于一个好的理论知识

记得关注我们,一起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