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与艺术互不需要

 置身于宁静 2020-12-21

《德勒兹论音乐、绘画和艺术》

哲学与艺术互不需要

1995年11月4日,在法国巴黎十七区的公寓楼,有一位老人不堪肺病折磨,从住所的窗户跳楼自杀身亡。这位老人就是法国著名的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享年70岁。

吉尔·德勒兹,上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复兴尼采运动中的关键人物,通过激活尼采而引发了对差异哲学和欲望哲学的法兰西式的热情。

德勒兹去世后,各国学者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其哲学思想,并写作了不少专著,美国学者罗纳德·博格所著的《德勒兹论音乐、绘画和艺术》是其中之一。

该书分为音乐、绘画和艺术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德勒兹与瓜塔里有关宇宙音乐的论述,重点分析了法国音乐家梅西安等人的作品,以此阐释德勒兹有关解域叠歌的思想,并从音乐动物行为学、生物学和生态学角度考察音乐和艺术的关系。

第二部分探讨绘画艺术,作者认为德勒兹将绘画的问题建构为解域“面孔—风景”。因而重点阐释了这一概念,并以弗兰西斯·培根、塞尚、凡高等著名画家的画作为例,指出画家的任务是打破面孔性的模式,脱离现行符号的控制,捕捉贯穿面孔、身体和风景的不可见的变形力量。第三部分对德勒兹《什么是哲学》一书中的部分段落进行了解读。

毫无疑问,本书因为探讨了艺术形式的哲学性(亦即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一深奥问题,读起来十分“烧脑”,但其中不乏有意思的文字和观点。

例如,在探讨自主叠歌时,作者问道:“叠歌在哪里?是在章鱼肌肉袋的收缩中,还是在章鱼游泳时划开的水中?叠歌是在蜱中,还是在它吸血的哺乳动物中?是在蜘蛛、蜘蛛网还是在似乎为蜘蛛网设计捕捉对象的苍蝇中?”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叠歌是环境中形成的差异节奏,是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作者进一步举例说明:“齿嘴园丁鸟演唱它的领域性歌曲,但它的音乐动机只是叠歌的一部分,叠歌还包括它栖息的树枝、它转动的树叶、它吸引的配偶、它竞争对手的歌曲,以及它控制的空间。”经过这三个逻辑环节,作者将德勒兹关于叠歌的思想阐述得十分清楚。作者还赞叹道:“这便是伟大的自然音乐,它是贯穿于环境秩序点、领域和通向外界的跨领域开口的差异节奏的创造性交织、包裹和展开。”

对于绘画,德勒兹也有独到的见解:“绘画的目的是对抗面孔化的俗套,解域面部—风景,从而使作用于身体和世界的不可见力化为可见。面孔化的宇宙是一种稳定的形式、固定的形状,是理性的坐标、连贯的叙事。”“每个画家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视觉俗套、不同的审美惯例集合、不同的面孔化身体的网络和特定符号体系中的风景。每个画家都发明了在特定历史情境的参数范围内破除俗套、惯例和面孔化的手段。”

在作者看来,德勒兹的艺术思想只是他的哲学的一个方面,但其艺术思想十分独特,揭示了哲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感知性的、情动性的思维模式的固有功能。

对于艺术和哲学的关系,德勒兹是这样概括的:“哲学和艺术是思维模式,其中一个以概念思考,另一个以感知和情动思考。”“艺术揭示可能,哲学揭示潜在,但最终两者都参与潜在进入现实的生成中。”“基于概念的哲学思想和基于感知和情动的艺术思想是潜在的两种表现形式,是飞跃中的形式和被动力。”“哲学不需要艺术,艺术也不需要哲学,但是艺术的元素存在于哲学之中,存在于刺激哲学概念的感知和情动中。”

德勒兹的政治学思想也很特别。德勒兹的着眼点是欲望,因此他的政治学亦建立在欲望的基础上,是一种欲望政治学。德勒兹并不排斥阶级政治,但是,要颠覆资本主义国家机器,阶级政治是不充分的。德勒兹与其他后结构主义者不同的是,他从来不是一个结构主义者。上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盛行,彼时德勒兹已经是一个激进的后结构主义者了。有学者指出:“德勒兹从一开始就有政治和历史抱负,从一开始就充满着尼采式的激进的责任意识和革命意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德勒兹的确与众不同。”

本书作者罗纳德·博格是美国佐治亚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德勒兹研究专家。长期以来,德勒兹以其思想艰涩、自创概念众多而难以理解,本书尝试用“阅读”德勒兹的方法,在解读德勒兹的思想的同时,梳理其文本节点之间的发展路线、文献来源,以及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从而阐明德勒兹的艺术理论,不失为一本全方位、深入浅出的德勒兹思想入门读物。

回到本文开头,1995年德勒兹的自杀令人们震惊和困惑。因为很少有哲学家选择自杀。哲学家每天要阅读、分析大量晦涩的文本,他们所思考的问题又很深奥,所以做哲学研究的人一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德勒兹显然并非意志力薄弱之人。因此有人宁愿把他的死理解为“企图通过速坠获取更多的空气”。

11月4日是德勒兹去世25周年纪念日,对于“这个法国数一数二的哲学才子”,学者福柯由衷表达了他的敬意:“二十世纪是吉尔·德勒兹的世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