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丙肝的“治愈”?

 印塔健康 2020-12-23

根据 WHO(2014 年)的数据,全球有超过 1.8 亿人感染过丙肝病毒,每年有 35~50 万人命丧丙肝之手。

我国属于丙肝高发区,一般人群 HCV 抗体阳性率为 3.2%,北方高于南方,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我国实际感染丙肝病毒人数可能超过 4000 万人。

由于起病隐匿,大多感染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及时接受合适的治疗措施而延误病情。

在各种类型的肝炎中,丙型肝炎是最易发展成慢性或肝硬化的一种,目前约 1/3 的慢性丙肝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传播途径

1

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

自1992年以来,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筛选后,HCV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由于抗-HCV的产生和存活处于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或少数感染者不能产生抗-HCV,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可能增加HCV感染的机会。

2
皮肤损伤和血液暴露

这是目前主要的传输方式。在某些地区,静脉吸毒引起的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率占60-90%;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学方法可能与丙型肝炎的传播有关;纹身和穿孔也是潜在的血液传播方式。

3
性传播

与感染者性交或高危性行为增加了传播的可能性。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人,尤其是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感染丙型肝炎的风险更高。

4
母婴传播

抗-HCV阳性母亲向新生儿传播HCV的风险为2%。如果母亲在分娩时丙型肝炎病毒RNA呈阳性,其传播风险会增加4%-7%。当与艾滋病毒感染合并时,传播风险增加到20%。高丙型肝炎病毒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机会。

丙肝症状

1、在日常的饮食中食欲将会减退,并且还常常会伴有呕吐、恶心、发热等症状。

2、感到乏力,没有精神,如果细心还会发现有时会感到肝区疼痛。

3、有时伴有腹痛、腹泻等现象,更严重的症状就是出现出血。

HCV 抗体阳性有保护作用吗?

感染 HCV 2~8 周后,人体免疫系统能够产生特异性的针对 HCV 病毒的抗体,但由于抗体含量较少和抗原亲合力较差等原因,HCV 抗体的产生没法完全控制 HCV 在体内的复制。

丙肝得以治愈的病患,虽然其体内可长期检测到 HCV 抗体,但并不意味着对丙肝产生了免疫力,抗体含量随时间也会不断降低,再次接触丙肝病毒还是会被感染。

因而 HCV 抗体对人体的保护作用有限,但能帮助医生判断受检者是否感染过丙肝病毒。

HCV 抗体阳性一定是丙肝吗?

不一定。

10%~30% 的 HCV 感染者可在未进行任何治疗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强有力的免疫反应清除病毒,尽管感染已不存在,但 HCV 抗体的检测仍然会呈阳性反应。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接受治疗,HCV 抗体阳性但病毒核酸阴性的病患,很可能是既往感染丙肝目前已经痊愈。

当然是检查就会有一定几率出错,因此也有抗体假阳性导致误诊的可能,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

HCV 抗体阴性可排除丙肝感染?

一般是的,不过要警惕丙肝窗口期导致漏诊的情况。另外,长期血透、器官移植术后以及 HIV 感染者等免疫功能受损的病患,其 HCV 抗体可呈阴性,需行病毒核酸检测以帮助明确诊断。非近期感染、无高危因素而抗体检测呈阴性的,可排除丙肝感染。

为什么不直接行病毒核酸检测?

因为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检测技术复杂,耗费高,在基层医院无法广泛开展,不宜作为筛查手段。目前只能作为确诊丙肝的最后手段(因为也存在极少数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诊断后确定基因分型、指导治疗以及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等。

确诊丙肝后还应进行哪些检查?

HCV 抗体和核酸检测可以帮助诊断丙肝,但并不能帮助评估病情。明确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对指导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和具体方案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急性丙肝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可降低丙肝慢性化率,没有明显肝脏损害的慢性丙肝病患可暂缓抗病毒治疗,肝脏受损明显或肝纤维化进展快的病患如无其他禁忌症,应尽快开始治疗。

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的措施主要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血清生化及尿液等检查、HCV分型、肝纤维化程度评估以及HIV、乙肝等其他病毒感染筛查。

看诊应提供哪些信息协助诊治?

对丙肝病毒感染者,专科医生会重点关注以下可能会影响抗病毒治疗的问题:

1、有没有饮酒习惯?平均每天喝多少?喝了多少年?

2、有没有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疾病?

3、有没有感染乙肝或者艾滋等其他传染性疾病?

4、平时月经情况如何?有没有怀孕?

5、有没有腹水,呕血,精神行为异常等指向肝硬化的表现?

6、有没有心肺功能障碍、精神及自身免疫性等疾病?

7、之前有没有对丙肝进行过抗病毒治疗?

体格检查时,医生会主要搜寻有没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比如黄疸、腹水、肝掌、蜘蛛痣、脾大及脐周静脉曲张(海蛇头)等。如果问诊和查体反映病人对抗病毒治疗耐受性欠佳,比如存在酗酒、毒品成瘾、肝硬化失代偿、孕妇、高龄等情况,冒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能得不偿失。

丙肝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治疗方法是以索非布韦为基础药物的直接抗丙肝病毒治疗,以伊柯鲁沙为代表抗丙肝药。

什么是丙肝的“治愈”?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清除体内丙肝病毒来减轻肝脏损害,阻止其发展至肝硬化或肝细胞癌(肝癌)等恶性结局。丙肝慢性化后病情进展极为缓慢,部分患者可终身不发病,要立竿见影地看到抗病毒治疗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作用,不容易。

因此,临床上用病毒载量等血检指标代替临床表现来评估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在规律抗病毒治疗后,体内病毒载量降至检测水平以下,并在停药 24 周后复查 HCV RNA 仍为阴性,则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HCV 复发可能性极小,临床上也就认为丙肝被“治愈”了。

不过对于已经进展为肝硬化的丙肝病患,即使体内查不到病毒了,还应该定期复查B超和AFP等,以便早期发现肝癌。

何时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

没有明显肝脏损害的慢性丙肝病患可暂缓抗病毒治疗。

对于急性丙肝患者,转为慢性危害更大,干扰素单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此风险,因而推荐急性起病后 8~12 周开始治疗,疗程至少 24 周。

病患若有自发清除病毒的表现,比如血清胆红素升高、HCV RNA 水平逐渐下降等,治疗可适当推迟。

受限于较长的疗程、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治愈率等因素,慢性丙肝患者的治疗时机较难把握,如果病患 ALT 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活检证实明显炎症坏死,抗病毒治疗就应该提上日程。

如果患者处于以下情况:严重抑郁等精神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未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孕妇、严重基础性疾病(比如严重高血压、心衰、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等),肝脏损害严重,对抗病毒药物过敏等,治疗就得暂缓或更换方案。

抗病毒治疗会有哪些困难?

1、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抑郁等不适,轻微的不良反应在坚持治疗一段时间或医生的对症处理下多会好转。

如果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比如骨髓移植(如粒细胞绝对数 ≤ 0.50×109/L,血小板 < 30×109/L),药物无法缓解的抑郁、自杀倾向等精神症状,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亢、甲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急性心律失常、肾功衰竭等,应考虑停止干扰素治疗或减量。

利巴韦林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溶血性贫血,且 Hb ≤ 80 g/L 时应停药。

2、疗程长

长达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治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除了要求每天准时准点服药外,每周甚至隔天一次往身上扎针(皮下注射干扰素)也是不小的痛苦。

3、其他

由于利巴韦林有造成新生儿严重畸形的风险,无论男女在服药期间以及停药后半年内都要避孕。整个疗程下来可能高达上万的治疗费用对许多病患也是不小的负担。

丙肝遇到的生活问题

1、丙肝患者可以和他人发生性行为吗?

可以。

HCV 通过性行为传播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戴安全套),尽量保持单一的性伴侣,以减少传播及交叉感染风险。在此基础上还建议健康性伴侣每 6~12 个月去医院做丙肝检查,以防万一。

2、丙肝母亲可以哺乳吗?

可以。

HCV 不会通过母乳经由完整的消化道传播给婴幼儿。但若母亲的乳头或其周围有破溃、出血,则可能给小孩带来风险。坚持母乳喂养的丙肝妈妈应和专科医生讨论利弊,并在哺乳技巧等方面多加注意。

3、和丙肝患者一起生活安全吗?

安全。

HCV 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此只要避免和丙型肝炎患者有直接或间接的体液接触即可避免感染,比如不要共用剃须刀、牙刷,避免无保护性行为等。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浅吻、共用餐具、共用办公用品、共用钱币以及其它无皮肤破损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均不会传播 HCV。另外,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也不会传播 HCV。

应该如何防止感染丙肝?

1、预防丙肝的措施与乙肝类似,最终目的就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2、应该积极接受丙肝相关知识的教育,了解它才不会惧怕它,了解它才能预防它。

3、拒绝吸毒,更不要和他人共用针头注射毒品。

4、切勿在非正规的医疗机构行有创操作,如打针、输液等。

5、尽量不要与他人共用可能会造成间接血液接触的物品,比如剃须刀、牙刷等。

6、不要在消毒不严格的场所纹身、打耳洞。

7、尽量保持固定性伴侣,进行安全的性行为。

8、HCV 感染者应避免献血和捐献器官,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身病情,避免给他人带来风险。

9、女性丙肝感染者应先治疗丙肝再考虑怀孕。

丙肝患者4种有效食疗方法



1
柳枝茶

【食材】一寸左右的带叶嫩柳枝2两。

【做法】嫩柳枝放入锅中,加水20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次当茶服,每日1剂。

2
地耳粥

【食材】地耳草30克(鲜品60-90克),大米50克。

【做法】取地耳草洗净,用水800毫升,煎取500毫升,去地耳草,将大米淘净,加入地耳草汁中,用慢火熬至粥成,放温,1日分次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除邪,又能健脾和胃补虚,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有黄疸或无黄疸)患者。

3
黑豆炖猪肉

【食材】黑豆150克,瘦猪肉250克。

【做法】黑豆、猪肉洗净,将猪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与黑豆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去浮沫,后改用文火煨炖,待肉熟豆烂后,加入盐、味精调味,饮汤食肉。

【功效】具有滋阴润燥作用,尤其适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食用。

4
泥鳅豆腐羹

【食材】活泥鳅5条,豆腐1块。

【做法】泥鳅剖腹去肠洗净,切段;豆腐切成小块备用。于炒锅中加入少量的油,至油烧至八成熟时,放入泥鳅爆炒后加入适量水煮沸,再加入豆腐,开锅后煮2分钟,加入盐、味精调味,并加适量的芡粉勾芡即成。

【功效】祛湿中和,清热散血,对肝炎病人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对促使黄疸消退及转氨酶下降,比较明显,尤以急性肝炎更为显著。

End

【重要提示】本公号【jiashushuo】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分享让我们一起走得更远

治疗经历、用药、经验、情感皆可分享

投稿请发送至tg@yintahealth.com

一经录用支付稿费

分享让世界更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