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从零基础开始学填词?

 老街味道 2020-12-24

前言

说起从零基础学习填词,如果没有太高的要求,也不算太难。这篇短文,仅仅是最基础的填词知识。

根据每个人文化水平的不同,可能学习的难度会有所区别。不过,并不是文化水平最高的人,其作品也最好。

老街这里仅仅说一下最基本的填词知识,就是填词一定是依谱填词。既然是依谱填词,自然要看懂词谱 。

一、词谱

古人填词,是依照曲谱填词。我们现在所说的词谱,其实是从明朝人开始编撰的。

因为唐朝与宋朝的曲谱后来大多遗失,因此到了明朝,江苏高邮人张綖参照唐宋词编写《诗馀图谱》三卷,注明了每一个词谱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节律、结构等。

后来又有人根据《诗馀图谱》有所改编,编撰了新的词谱。目前我们常用的是康熙年间的《钦定词谱》。

二、识平仄

古人学词,大多从诗开始。学会了作五律七律,自然就会填词。

其中,对于零基础的朋友来说,最基础的是知“平(○)仄(●), 无论是作格律诗还是认识词谱,知平仄都是最最基本的知识。

例如叶梦得的《满江红》:

词谱中有 ○和●,分别代表平和仄。例如第一句“一朵黄花”,就是仄仄平平,用符号表示就是:●●○○。

古人的平仄与今天会很大不同 。古有平上去入,仅有1234声。例如秋归消息的“息”是入声字,属于仄声,但是今天普通话,息,是一声,成了平声。

三、押韵

另外,押平声韵用“△”表示,押仄声韵用“▲”表示,例如叶梦得的《满江红》中,“秋归消息”,息下有“▲”。表示押仄韵。

黄庭坚的这首《喝火令》,则是押平声韵,如图:

动人心,●○△,△表示这句话最后一句押平声韵。

填词时,平声韵和入声韵,必须独用。例如上面这两首,黄庭坚的《喝火令》押平声韵。而叶梦得的《满江红》。押的是仄韵中的入声韵。

不过,上声与去声押韵,是可以混用的,例如清朝顾贞观的《金缕曲 》,就是上声与去声混押: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可以看出,这首词的韵脚有上声:否、首、酒等等,也有去声,例如:透、够、受等等。

四、对仗

词中,也常见对仗。不过词的对仗比较灵活。同一个词谱,不同的作品有时对仗,有时不对仗。而且对仗的位置有时候也出现变化。

例如辛弃疾的《 鹧鸪天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6,付与时人冷眼看。

其中第3、4句对仗: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但是,贺铸的这首《鹧鸪天》中,第3、4句就不对仗: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 ,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结束语

零基础填词,知道以上这些就差不多了。古人填词,大多是从作诗学起,后来转为填词,因此押韵、对仗、平仄等基础知识,对于古代的诗人来说不学就会。

但是,古人的词,几乎都是用来唱的,因此符合词谱的词未必符合当年的乐谱。因此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她把苏轼欧阳修等人词称为:

“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不过,作为今天的人来说,知道按照词谱填词,基本就够用了。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71|南宋词人潘牥直言敢谏,却因湿身受寒而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