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柔与刚

 长安太极 2020-12-24


作者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学 王彦龙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陈式太极拳有八大特点(1)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2)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3)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4)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5)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穿运动(6)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劫(7)由柔到刚、由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8)由慢到快、由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笔者认为,除了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和快慢相间运动是陈式太极拳突出的特点外,其余六条各派太极拳或隐或显都具有。有人说陈式太极拳是刚柔相济,而杨式太极拳只柔不刚,其实这种看法只是看到了外在形式的区别,没有看到杨式太极拳内在的实质,其实杨式太极拳也是刚柔相济。

现在推广普及的杨式太极拳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养生为主,故在外形上突出了缓慢、柔和的特点,适应了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男女老幼都适合的人群去锻练,刚含于内,柔显于外。这里的刚指的是内气,也就是配合呼吸以后天养先天炼成的丹田之气,这种气充盈之后随躯体的运动而流动,就会形成一种强而大的力量,推动肢体的运动,这就是“刚”,而柔则是肢体乃至全身关节放松后在慢动作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态势。

现在在初学太极拳的人群中有不少人动作作的慢,但僵硬而不柔和,直接影响了气机的流畅性,阻碍了血脉的顺达流动,这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下面我就对如何打太极拳才能达到“柔"的境界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

一、放松上肢关节。上肢关节主要包括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尤其是肩关节若不能放松就直接影响气机的畅通,从而阻碍了血脉向上肢源源不断地输送,胸脯的气机就会不畅通、不条达,久而久之胸脯气满、郁闷,对脏腑造成一定的压力,时间长了就会发生较严重的心肺等疾病,吃药打针见效都不明显,因此肩关节僵硬、不放松是习练太极拳严重的毛病。那怎样才能放松呢?沉肩坠肘是最有效的途径,坠肘是胳膊向回收时两肘向下运动,而不是左右分开向左右运动,有的人在做掤捋挤按的按时肘左右分开向左右运动,将肩关节顶死,这是要特别注意克服的毛病。

二、放松下肢、躯干的关节。主要是腰椎、胯关节丶膝关节、踝关节,这些关节的放松要结合圆裆、调裆的要求,坚持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等原则在习练中慢慢体会才能实现。

三、这样在全身主要关节放松的前提下,在慢动作的基础上,双脚轻起轻放,迈步如猫行,肢体运动用劲如抽丝,在整套拳路运行当中坚持节节贯穿运动、一气呵成运动原则,那么太极拳的"柔"就会凸现出来。

总之,我们在习练整套太极拳时,能万缘放下、全神贯注,配合呼吸,如法进行,慢慢体会,那么杨式太极拳柔中寓刚、刚中显柔的内刚外柔的境界你就会得到,真正进入太极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