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经前的女性容易脾气火爆?—— 月经周期七期的生理概况(下)

 莫为天下先 2020-12-27

导读:今天继续学习女性经间期(排卵期)、经前前半期、经前后半期的生理特点。

上篇:为什么月经总是来5天左右?—— 月经周期七期的生理概况(上)

五、经间排卵期生理

经间期不仅指两次月经的中间时期,而且必须出现锦丝状带下,且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

由于这一时期是排卵时期,现代医学称之为排卵期,前人又有“氤氲期”、“真机期”、“开花期”等不同称呼。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主要在于氤氲状排出卵子以及重阴转阳的变化。

一、排出卵子

经间期最大的生理特点是通过氤氲状活动排出卵子。

《女科准绳》引袁了凡说:“天地生物,必有絪蕴时……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月絪蕴之候……此的候也……乃生化之真机,顺而施之则成胎。”

并在此文之前指出:“天地生物必有絪蕴时,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时,猫犬至微将受妊也,其雌必狂呼而奔跳,以絪蕴乐育之气触之不能自止耳。”

絪蕴者,氤氲也。氤氲时即排卵期,也是最易受孕的时期。

人非猫犬,虽不至于狂呼乱跳,但的确亦有一定的反应,如带下增多,性欲有所增强,腰俞稍有酸楚,少腹或有轻度胀痛,或有烦躁寐差等兴奋性反应。

通过B超可以观察到卵泡发育成熟而排出。

在每一个女性的排卵期,其氤氲状并不是一致的,有的存在着明显的反应,甚则可见两少腹隐痛、漏红或赤白带下,但出血量甚少,时间短暂;有的可见烦躁失眠、情怀焦虑忧郁等反应。

有的氤氲状一般,反应也一般,排卵较顺利,基本上属于正常的排卵反应。有的氤氲状不明显,反应亦不明显,排卵顺利,属于健康的经间排卵。

二、重阴必阳

经间排卵期之所以到来,排卵之所以顺利,固然与氤氲状的气血活动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阴阳运动必须达到重阴。

重阴者,不仅是天癸之阴已达高水平,出现锦丝状带下,维持其固有的数律,而且还包括卵子发育成熟,津液水湿的充盛。

重阴必阳,说明阴长已达重,即已到阴阳不平衡状态,所以由阴转阳,排出卵子,重阴下泄,让位于阳,开始阳长运动。

阳动则升,故排卵后BBT迅即上升,亦说明阳长的迅速刚猛与阴长之缓慢完全不同。

由于重阴的水平各有不同,在生理范围内,人体反应亦有一定的差异性。

健康的重阴,不仅阴长已完全达到重的水平,锦丝状带下较多,而且符合个体数律的要求,阳亦较为充盛,转化顺利,排卵快速,BBT上升亦快,不易受到内外界因素的干扰,亦不易发生病变;

一般的重阴,阳长基本上达到重的水平,锦丝状带下虽较多,但与个体时数律的要求有些差距,转化较顺利,排卵亦较快,BBT上升较差;

稍差的重阴,阴长基本上达到重的水平或稍有不足,阳的充盛亦稍差,转化排卵稍有差别,BBT上升稍有缓慢,或升后复降,容易受到内外因素干扰而转变为病理。

三、几点说明

① “7、5、3”奇数律的重要性

经间排卵期是重阴必阳的转化时期,所以仍然以阴为主。阴赖阳动,是以奇数律为主。由于体质的不同,主要有7、5、3三者的特异类型。

7数律者,每月行经期均达到7日,很有规律,其经间期的锦丝状带下亦必须达到7天,而且有1-2天锦丝状带下多,说明卵子发育较好;

5数律者,行经期均在5天,很有规律,其经间期的锦丝状带下亦必须达到5天,而且有1-2天锦丝状带下多,说明卵子发育较好;

3数律者,行经期均在3天,且很有规律,其经间期的锦丝状带下必须达到3天,且有1天锦丝状带下多,说明卵子发育较好。

行经期重阳转阴,是周期的开始,经间排卵期重阴转阳,亦属于转化期。两个时期性质虽有所不同,但均属月节律运动,前后呼应,为阴阳运动健康的标志。

② 转化的特异性

有少数女性存在生理上的特异性,且不论并月、居经、避年、暗经等特殊生理,即使在正常的女性周期中,亦可能在1年中有1-2次出现二次转化,即二次排卵,特别在3数律或5数律中尤为多见。

二次转化,即在正常的排卵期出现一次排卵未获成功,不得在3日或5日后再见锦丝状带下,第二次转化排卵才能成功。因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亦不作疾病论。

③ 经间期与排卵期的不一致

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亦有少数人的经间期与排卵期存在不一致,有个别的可能提早,即经净后3天或5天出现排卵,个别的可能延后,于经净后半月或20天排卵。因无任何不适,故可不作病理论。

根据观察,大多数正常女性的经间期与排卵期是一致的,因而仍以经间期名之。

六、经前前半期生理

经前期是指排卵后BBT上升呈高温相的6-7天,确切地说,应称之为经前前半期。

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在于阳长阴消,阳长的形式特点与阴长的形式完全不同,而且阳长至重,达到重阳很快,充分反映出阳长运动的特点。

由于阳长赖阴,阴为偶数,故经前期高温相呈“2、4、6”偶数律变化。

一、阳长

经前前半期的主要反应为阳长,可通过测量BBT和观察高温相的变化来了解阳长的情况。排卵后BBT迅速上升呈高温相,反应了重阴转阳后,阳长迅速刚猛的特性。

一般高温相维持6-7天,阳长即已达到“重”的水平。

阳长运动呈上升状,但升中寓降,以升为主。升者,动也,动态明显,但动必寓静降,否则有升无降,非生理变化。升中寓降,亦形成波浪式或螺旋式运动。

阳长的目的在于温煦子宫,溶解子宫内膜,为受孕或排泄月经作准备,同时分利因重阴所带来的水湿津液,清除生殖器官(既包括子宫,又包括卵巢、输卵管)处的瘀浊水液,为阴阳运动的发展扫除障碍。

由于个体的差异性,阳长运动赖阴,阴为偶数,故又有“2、4、6”的不同。

2数律者,BBT高温相维持12天或14天,以12天为主,或12天与14天相交替,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4数律者,BBT高温相维持12天或16天,一般以12天为主,或12天与16天相交替,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6数律者,BBT高温相维持12天或18天,一般以12天为主,或12与18天相交替,且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上以2数律者多见。

二、阴消

阳长必须阴消,阴消才能保持阳长。阳长迅猛刚强,因此,更需要阴的坚实基础,且阳长快速,一般在BBT高温相至6-7天时,阳长即已达重。

重阳者,阴亦需充实,是以阳长阴消,阳愈长,阴愈消。阴消快,才能保证阳的快速增长,这就需要阴消的同时大量补充之,所以阴消中又有阴长,而且在保证重阳时,阴亦大量滋长,即一面大量消耗,一面大量滋长。长甚于消者,即滋长大于消耗。

阴的滋长在于静,在于降,所以经前期在阳气升动为主时,必将出现明显阴长静降运动。这种快速的升降运动,形成经前期阳长至重的生理运动特点。

若阴消有所保证,或者正由阴本身有所不足,不能保证阳的快速增长,使重阳亦有所不足,因而会出现BBT高温相的不稳定以及心肝气火偏旺的现象,如无明显的症状者,可不作病症论。

七、经前后半期生理

经前后半期与前半期紧密相连,一般指BBT高温相7-8天后到行经期的一段时期,也即前人所称的经前期。

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是重阳延续,升降运动趋缓,以冲任气血偏盛,心肝气火偏旺为特点,预示月经将要来潮。有少数女性在这一时期反应较为明显。

一、重阳延续,升降趋缓

经前后半期是重阳延续时期,因为阳长至重,远较阴长为快,所以在阳长6-7天时即可达到重的水平。

重阳必阴,然而阳长仅6-7天,在总体上不符合阳半月的要求,是以必须重阳延续至半月,以达到阴阳各半月的相对性平衡。

阴水虽然下降,阳气代之维持,故出现阳气偏旺的现象。在动态反应上,虽然以上升为主,但已达重阳,所以上升与下降的波浪式或螺旋式已趋向缓和,即波动的幅度和速度均有所减小。

此时BBT仍维持在高温相上,或稍有波动,因而反映出以升为主的升降运动。

二、冲任气血偏盛,心肝气火稍旺

经前期血海充盈,冲任气血较旺盛,子宫内膜较厚,松软易脱落,为排经或受孕做好准备。

由于这一时期阳气偏甚,因而心肝气火亦较旺,所以常可出现一些胸闷烦躁、乳房乳头或胀或酸、头昏头痛、睡眠较差等症状,此亦可能与阳的上升运动及阳长至重的程度有关。

注:本文选摘自《夏桂成实用中医妇科学》,夏桂成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9.10。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