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是如何使身体达到健康平衡而长寿呢?

 大山里的蜻蜓 2020-12-31

金童子:道生德养 形异势同

尹喜问: 照您的修练方式,身体如同天下,器官如同天下万物,在修练中,道是如何使身体达到健康平衡的呢?我们怎么样去把握呢?

老子答: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①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②。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③;养④之覆⑤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⑥。

[注释]

1、势:万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一说:势者,力也;一说,对立。

2、莫之命而常自然:不干涉或主宰万物,而任万物自化自成。

3、亭之毒之:一本作成之熟之。

4、养:爱养、护养。

5、覆:维护、保护。

6、玄德:即上德。它产生万物而不居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

(金童子)我的理解是: 顺道者生,一切生命或事物只有顺应道才能生。这是老子反复说明了的。德是什么?有两重含义,一是德通得,二是物体的属性,如肠胃是消化的,腿是走路的等等,所以有人说德就是能很有道理。可以说,万物有道能生,有德才能存。比喻一个单位,设一个部门如财务部,这个部为什么会产生?是因为需要,“得了道”才要设这个部,叫“道生之”,财务部做财务方面的工作,这是它的职能,做得好,就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它没有这个德,不能胜任那这个部就会被取消,所以叫“德畜之”。有这个德,就会有一定的形状来满足完成这种职能,叫“物形之”;应道而生,有德而存,有形而能,还要职能优秀叫“势成之”。我们修练就是使全身所有的器官能达到优秀状态“尊道贵德”。怎么样才能做到呢?这就是修练。万物竞争,人体也如此,天之道是平衡,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修练中不可行人之道,而修练的人则很多是重意念,这就是人之道,故意强化一个部位,一个器官,是很有害的。在与道同体的修练中,做到不有、不恃、不宰这才最好的德。

笔者感悟:

上一章老子讲了有的人本来可以长寿却动之于死地,以其生生之厚。本章老子讲如何才能长寿。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所以简称道生德养。顺道而生,那德是什么呢?德是道的具体体现,符合道的言行就是有德,反之,不符合道的言行就是无德。万物有德才能被养育,才能长久,所以长寿的秘诀是有德。顺道、有德,物就能成形,才有适合万物生长的环境,从而长生。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贵德的。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让万物自然生长。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③;养④之覆⑤之。

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⑥。

生育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使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以上是世间法的一般解释。我们养生修炼怎么理解呢?我们的身体的各个器官包括我们炼的精气神都是万物,都是顺道而生。我们要长寿,各个器官就要健康,精气神要旺盛,就需要德蓄之。就需要我们合道而行,行善积德,日落而栖,日出而作;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时刻关照全身器官,神气合一,心息相依,无知无欲,让其自然成长。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对各个器官都要平等对待,不要厚此薄彼,造成生生之厚的结果。练功有所成就也不据为己有,不自恃有功,也不主宰她。心死神活,你想主宰她她就离你远去。不是主宰,而是身与道合,心与道合。所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有这种玄德才能有高功夫,才能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