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骨近端骨折:固定小粗隆骨折的新方法

 骨科笔记 2020-12-31

在西方世界的高收入国家,股骨近端骨折(PFF)的发病率在65岁以上的患者中高达600-900/100000/年,可分为三大类:头部骨折、颈部骨折和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组又可进一步分为三个亚组:单纯性骨折、三部分骨折和粗隆下骨折。三部分骨折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股骨近端小粗隆分离(如图1),内侧皮质连续性中断。到目前为止,固定骨折最常见的手术方法是以螺旋刀片或螺丝钉为主的髓内接骨术,其特点是在股骨头内固定,包括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Gamma钉,也可以考虑动力髋螺钉或半髋关节置换术。

图1 股骨粗隆间三部分骨折:图示小粗隆分离,髂腰肌腱附着脱位倾向(蓝色条纹)

髂腰肌在人类运动步态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主要的髋屈肌,由于附着在小粗隆上,粗隆间骨折可能导致严重的骨折碎片脱位(如图2)。为了稳定粗隆内侧壁,从而保留髋部的运动特性,只要有可能,应考虑重新固定较小的粗隆段。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稳定小粗隆骨折的一种方法是在小粗隆的近端或远端用钢丝环扎将其固定在股骨干上,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小粗隆上一点固定和两点固定的差异。

图2 
骨今中外
方法

骨今中外

这项研究取自供体的未配对的新鲜冰冻人股骨12具(女性9例,男性3例,左侧10例,右侧2例),平均年龄70岁。纳入标准为股骨近端的完整解剖和正常特性。在股骨粗隆区域彼此垂直的股骨近端设置两个截骨术,其中包括一个小粗隆骨折块,一个股骨头骨折块和一个外侧壁完整的股骨干(如图3),采用股骨小粗隆上一点固定技术(钢丝环扎组)或粗隆上下两点固定技术(Candy-Package技术,Candy-Package组)。为了模拟髂腰肌(图4a/b),在小粗隆上钻了两个3.2 mm的导向孔,并用两根1.5 mm的钢丝钩住,连接机器 (图5)产生牵引力,模拟髂腰肌。

图3 
 

图4 (a)“钢丝环扎”组,小粗隆上一点固定(白色箭头);(b)“Candy-Package”组,以两点上、下粗隆间固定小粗隆(白色箭头)
 

图5

结果
我们观察到以下发现:钢丝环扎组可承受的最大拉力(Fmax)为475±102N,Candy-package组为824±209N,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图6)。载荷-位移曲线的轮廓显示出相似的形状,在曲线轮廓中表现为弯曲。在结构下沉后,重新排列的稳定性状态一直存在,直到植骨结构失败(图7)。总体而言,小粗隆骨折有两种失效机制:1)绕冠状轴外旋/沿矢状轴旋转,2)脱位。Candy-Package组股骨小粗隆段脱位表现为粗隆间骨折线连续裂开。相比之下,所有钢丝环扎组的标本都以外旋转的方式脱位。

图6 
 

图7

讨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一个三部分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中,对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了显示髂腰肌与固定的小粗隆段之间的连贯性,研制了一种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是通过两个钻孔进入小粗隆来模拟髂腰肌的附着。模拟的场景是从睡姿或坐姿到站姿的位置改变。虽然单点钢丝环扎小粗隆段可视作常规的手术方法,但增加第二次粗隆下环扎(candy-package固定)会显著升高Fmax。

该研究装置的优点在于以下特征:1)动态模拟股骨近端复位后髋关节的位置变化。2)按照目前文献的标准,应用髓内固定和螺旋刀片进行股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操作。(3)比较钢丝环扎(单点)和candy-package固定(两点)的技术方法在小粗隆段固定中的应用。

除了广泛使用的单次环扎技术外,Kim等人介绍的“改良candy-package技术”代表了一种通过股骨近端外侧入路固定股骨小粗隆段的独特方法,然而,由于技术相当复杂,很难复制,基于该方法的小粗隆两点固定的思想,我们尝试将该方法转变为更实用的两点固定手术。我们认为,增加这第二个近端的锚固点在机械上是有利的,因为它可以起到阻挡包含髂腰肌附着的小粗隆段骨折块脱位的作用。在抵抗模拟髂腰肌的牵引力方面,两点固定法“candy-package”比单点固定法“钢丝环扎”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