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里尔选帝侯宫

 九门胡同 2021-01-01

上一篇介绍了君士坦丁巴西利卡,按顺序应该介绍特里尔的几处罗马浴场,但这座中世纪的特里尔选帝侯宫与巴西利卡已经合为一体了,所以就先说这座选帝侯宫吧。


选帝侯宫(Electoral Palace,Kurfürstliches Palais),字面就很好理解,是“选帝侯”住的宫殿。那选帝侯是怎么回事,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了,所以我把选帝侯放在最后解释,懒得看的就可以不看了。


选帝侯宫与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南侧)相连部分。

选帝侯宫与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北侧)相连部分。


罗马帝国解体后,特里尔作为曾经的帝国首都之一,其大主教地位也不可小觑。特里尔大主教居住的核心就是从昔日的皇宫,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开始,逐步扩建。11世纪左右,基本形成了以巴西利卡为中心的一个建筑群,作为特里尔大主教府。13世纪左右,选帝侯制度确立,特里尔大主教作为“七大选候之一”,地位更是提高,他们居住的宫殿也是越修越大,越来越豪华。罗马时期的皇宫已是面目全非了。大主教的宫殿不仅具有居住和宗教功能,还有一定的“城堡”防御功能。

17世纪时,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城堡建筑群大致建成,据说当初曾想拆除罗马时期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只是罗马建筑太结实了,不好拆,干脆就直接利用了。否则我们今天就再也见不到那1700年前的罗马大殿了。

这是当时的选帝侯宫的复原图,右边的是被改造后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左下角的红塔和圣彼得门现在还能看到。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洛可可建筑,则是19世纪中后期的了。1794年,法国军队占领了特里尔,选帝侯宫被法军当做了军营。1806年,拿破仑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后来,普鲁士军队占领了特里尔,选候宫依旧被当做普鲁士军的兵营,直到1918年。一战期间这里还做过医院,二战中被战火损毁严重。

1840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下令恢复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选帝侯城堡的很多建筑被拆除,再加上日后的战争破坏,只剩下现在看到的一部分选帝侯宫。

我们今天看到这么漂亮的建筑肯定是新装饰过的了。

现在的建筑是特里尔市的一些政府部门在使用,还有一小部分归巴西利卡改建的新教教堂使用。据说里面还能看到罗马时期的马赛克镶嵌画。


门前上方的一些镀金雕塑。


门前的雕塑,主题是什么,搞不懂。




宫殿前的花园,曾经是选帝侯的花园。


巴西利卡的北侧,那个高的建筑就是选帝侯宫曾经的一部分,现在被称作“红塔”。


红塔(Roter Turm),大约建于1647年。现在是教堂的钟楼。

与红塔相连的,是城堡过去的一个城门,圣彼得门。

从维利.勃兰特广场看红塔。


最后,我们来说说“选帝侯”(Prince-elector,Kurfürst)。所谓“选帝侯”,就是选举皇帝(德意志国王)的诸侯

(写起来最费事的,往往是最没人爱看的)

还是先从查理曼说起,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法兰克国王查理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被加冕为罗马人民的皇帝。不过那时的圣彼得大教堂还不是今天梵蒂冈看到的那座。加冕后的查理,就被称作查理曼,或称查理大帝,但不能说成查理曼大帝(虽然很多人喜欢那么说)。关于查理曼,等到了他的首都亚琛再另说。查理曼统治下的法兰克帝国,应该算是罗马帝国之后最统一的欧洲了,后来的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没有再超越。

不过查理大帝时代,还是日耳曼法兰克部族的习俗,国王死后国土由儿子平分。还好,814年查理曼死的时候就剩一个儿子路易(虔诚者),帝国暂时没有分裂。不过840年路易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就为分配问题开战了。仗打了三年,哥仨觉得还是坐下来好好谈谈为好,于是签署了著名的《凡尔登条约》。

条约规定,长子罗退尔(洛泰尔)得到普罗旺斯、阿尔萨斯、洛林、普罗旺斯和意大利北部(意大利南部处于拜占庭和阿拉伯人的争夺中),号称中法兰克王国。

同父异母的三子秃头查理得到了西法兰克王国,基本就是后来的法国大部。

次子日耳曼人路易分得了东法兰克王国,大致理解为日后的德国。

我们这里只说日耳曼人路易得到的东法兰克王国。公元911年,最后一位国王,“孩童路易”去世,他没有后代,加洛林王朝(查理曼的后裔)在东法兰克王国没有了继承人。于是由五大公国的公爵推选出一位新国王,法兰克尼亚公国的公爵康拉德一世。而参加选举的五个公国是萨克森、法兰克尼亚、施瓦本、巴伐利亚和洛林公国。这可以看做是选举国王的选帝侯制度的起源。不过没几年(919年),康拉德一世死后还是没有后裔,依然是由五大公国选举出国王接任者,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因为他得到这个消息时正在捕鸟,故得绰号“捕鸟者亨利”。

920年,亨利一世将东法兰克王国改名为“德意志王国”,有人将这一年算作德意志历史的开始。亨利一世将王位传给其长子,著名的奥托一世(奥托大帝,德国之父),结束了法兰克王位平分的传统。

962年,奥托一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又有人将此年定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元年。关于神圣罗马帝国这个概念,对欧洲史初学者是个有些复杂的概念,这里不多说。不过有一点要知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定是德意志国王(有的还领有意大利国王),但德意志国王不一定是神罗皇帝,德意志国王一定要去到罗马由教皇加冕才能称为“皇帝”。

几百年间,凡是国王死后无嗣,都是由几大公国选举新的国王(或皇帝)。一直到1250年,著名的腓特烈二世(喜欢常驻西西里,不喜欢德国)去世后,帝国皇位出现了十几年的“大空位期”。

1257年1月,德意志的一些诸侯召开国王选举大会,与会的就是“七大选帝侯”。他们是三大天主教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和科隆大主教。

四大世俗君主:莱茵兰-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维滕堡公爵、勃兰登堡藩候和波西米亚国王。下图左三就是特里尔选帝侯。


大主教选帝侯所统辖的地区,教权和俗权都由大主教所有,世俗君主不得插手。美因茨和特里尔其实都在莱茵兰-普法尔茨疆界内。

我们这次行程中刚好去了这三个大主教选帝候所在的城市,特里尔、美因茨和科隆。

接着说选国王的事,1257年的那次选举没有得出大家满意的结果。直到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被七大选候选举为“德意志国王”(或罗马人民的国王),大空位结束。虽然鲁道夫一世没有被加冕为神罗皇帝,但哈布斯堡家族断续几百年的统治由此开始。

1356年,卢森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颁布了《金玺诏书》(也称黄金诏书),正式确认了七大选帝侯的地位。而查理四世就是由七大选侯选举出来的。

1530年,查理五世加冕之后,神罗皇帝的继承也无需再由教皇加冕了。

七大选侯成员在后期也发生了些变化,但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了。

而后来的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也是越来越没有权利,经常是空有一个虚的皇帝名,帝国也没有一个行政体系机构,一些强大的德意志诸侯也不把皇帝当回事。就比如萨克森选候,竟然敢违背皇帝查理五世的意愿,藏匿并保护了马丁路德,从而才有了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皇帝虽是个虚位,但为了争夺这个“虚位”,也发生过几次战争,不多说了。

伏尔泰所形容的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就是特指的帝国后期的那些皇帝。

1806年,拿破仑直接将神圣罗马帝国解散,最后一位神罗帝国皇帝(兼德意志国王)弗朗茨二世只保留了奥地利皇帝的称号,他还把女儿玛丽.路易莎嫁给了废掉他皇位的拿破仑。

皇帝没有了,选帝侯的作用也就没有了,但选帝侯作为一个称号还流传了一段时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