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动脉硬化、记性差!说一张医案,治得早不如治得巧,与君共赏

 人老颠东 2021-01-01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给你聊聊脑动脉硬化、记忆力减退吧。

首先说啊,这个记性不好,是人到了一定年龄,都有的问题。文老师这个年龄,虽然不算很老,但是也明显不如从前了。

这个情况,对一般人来说,不能看作是疾病,一般来说也无需干预。这就是岁数大了,机能自然衰退造成的。只有那种记忆力严重衰退、脑子啥也记不住,经诊断脑动脉硬化十分明确的人,才有干预的必要。

不过,这种必须干预的人,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少啊。

看一张医案吧。咱们一起品一品。

话说有这么一个农民,年56岁,姓刘。好家伙,记忆力严重衰退,两年来几乎啥也记不住。最初,家里人叫他进城办事儿,他到城里溜达一圈,回来以后发现,该办的啥也没办,忘得一干二净。再后来,忘性越来越大:孙子叫啥,记不住,家有几间房,记不住,吃过的药放在哪,记不住。

同时呢,这个人还常常感觉头晕、迷糊、发沉,耳鸣心烦,面色发红。虽然体格看上去,还很健壮,但是看表情,有点痴呆的模样了。

家里人着急啊,这么下去,人不就傻了吗?

于是,带着他去检查、医治。最后,被确诊为脑动脉硬化、脑机能衰退,经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于是改投中医。

刻诊,见脉弦而滑数,苔薄而黄腻,舌红嫩。

这时候,一张方子开出来了。咱们一起看看吧——

生地30克,丹皮10克,元参30克,寸冬25克,清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5克,枳实10克,竹茹12克,川贝10克,石菖蒲10克,郁金12克,菊花15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水煎服。

结果,药用6剂以后,诸症都大有缓解。这时候,去掉栀子,加入丹参25克。

就这样,前后一共服用21剂药,诸证悉平,记忆力明显改善,头脑反应思路清晰。多处求医的难题,被中医方药解决,这真是治得早,不如治得巧。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把这里的学问,跟你探讨一下。

老规矩,我们还是从舌脉的角度来看。

看脉象,弦滑而数。这说明有热,对不对?看舌头,舌红,苔黄腻,说明有痰热,对不对?看全身,面色潮红,心烦耳鸣,睡不好觉,这是阴虚有热,对不对?

所有这些说明什么?是不是素体阴虚,痰热内扰啊?痰热上扰于心,上扰于脑,结果自然是记忆力衰退、反应速度降低了!

当然,我说这个,完全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的。因此,我没提脑动脉硬化这个事儿,对记忆力衰退的影响。而且,硬要我说,我也说不出来。

这时候怎么办?是不是得养阴清热,化痰开窍啊?

你再看看上方的配伍:生地30克,丹皮10克,元参30克,寸冬25克,清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5克,枳实10克,竹茹12克,川贝10克,石菖蒲10克,郁金12克,菊花15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水煎服。

这里头有养阴的,比如生地、元神、麦冬,有清热的,如丹皮、栀子、黄连、菊花。有化痰的,比如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川贝。有开心窍的,如菖蒲、郁金。你看,是不是层次分明?如此,阴虚的问题改善了,痰热消退了,问题自然就缓解了。对不对?

最后,来一个丹参,化瘀通络,舒活脑窍。嗯,很好了。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呢?源于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老人不少。

这样的老人,多在60岁以上,身体呢,看上去还挺壮实,没啥毛病,但是记性特别不好,头脑反应越来越差,仔细询问,可能口苦、口黏、心烦、手脚发热、脸红、急躁,遇事容易激惹,没耐心,苔黄腻,睡眠质量差,耳鸣,头重不清醒。家里人看,觉得这就是老了,性格改变了,开始“作人”了,要老年痴呆了,但实际上呢,中医看就是阴虚有热,痰热扰心,脑窍被蒙。这个时候,用方药科学应对,是有希望改善的。

当然了,这个过程,我说得轻巧,于实际辨证中,它还是很有难度的。所以说,专业读者,对上文所述配伍,不妨做个参考借鉴,以期提高临床水平。非专业读者,你一定要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脾胃虚弱、便溏中寒者,切勿盲目尝试。弄不好,容易拉肚子。

好了,对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希望我的这篇文说,能帮助你开拓一些思路,增长一些见识。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