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从好莱坞电影花木兰中对中国南北朝时代城市和建筑的演绎,相差1000多年,唐朝皇宫与宋元土楼的...

 江南一鱼6jvvqc 2021-01-02
教你盖好一座好庙
寺院建设必备技能,值得拥有
关注

从拿地到盖好一座庙中间所要了解的政策、规划、筹资、设计、建设的全过程,寺院住持必备技能。如果你在建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欢迎留言提问。点击提问


提起魏晋南北朝时期,你会想到什么?

这个时期没有著名的大一统王朝,近几年来的电视却非常火!比如有一个北齐女相的故事造就了陈晓赵丽颖一对经典影视形象,其实,很多故事都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比如……木兰从军。

但好莱坞电影《花木兰》福建土楼乱入是咋回事?网友沸腾:外国人眼里的大中国。

现在我们简单来介绍下魏晋南北朝的建筑与宋元时期(11世纪至13世纪)福建土楼。

魏晋南北朝这个中国历史上三百多年的时代,主旋律是更迭,是兵荒马乱。它的脉络约莫是这样子的:

三国——曹魏——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统一  公元220年 汉献帝“禅让” 曹丕建立魏。

46年后——公元266年 司马炎取代魏建立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51年后——公元317年 司马睿在南方建立晋。北方已被少数民族占领,史称“五胡十六国”。这个时期被称为东晋十六国。

69年后—— 中国北方在公元386年统一。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公元420年,中国南方的东晋被宋取代。南北朝时期从此开始。

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魏分为东魏、西魏,然后是北齐、北周。

最后,北周灭北齐,北周大将杨坚自立为王,国号隋。公元589年,隋灭陈,历时169年的南北朝结束。而魏晋南北朝这历时长达379年的分裂终于画上休止符。在这379年中,朝代更迭,战火不断。城市被摧毁了一个又一个。然而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宗白华却说:“汉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之一是文化交融。在这个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厉兵秣马,终于南下,干掉了西晋,赶跑了汉人,占领了北方。这次“浩劫”带来了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大融合和血源大融合。

下图是我们各代人口迁徙图。其中描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第一次迁徙)的路线图。

南北方的交融在建筑的风貌上、形式上带来了很多变化。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胡椅胡凳的传入,人坐得更高了。这个变化也是日本、韩国没有经历的。

第二个变化是佛教的传播。

佛教从东汉传入我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国家把佛教定位国教。南朝甚至出现好几个皇帝出家为僧的情况。

由于丝绸之路的打开,佛教沿着河西走廊传入内陆,又由于当时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佛教的传入极大的安慰了人的心灵。

十六国时期的许多国家都崇尚佛教。北凉在甘肃武威修建天梯山石窟,西秦在甘肃临夏修建炳灵寺石窟,后秦将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封为国师,兴建大量佛寺,进行了大量的佛教文献翻译,并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僧官管理制度。

天梯山石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当时的南朝首都建业(南京)佛塔林立,寺院密布,是一个拥有高层建筑的古代城市。南朝时修建了栖霞山千佛岩。

栖霞山千佛岩▲

中国四大石窟的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都开凿于此时。寺庙建筑、塔、石窟寺等的繁荣兴起,极大的充实了中国建筑的风貌。魏晋南部朝的建筑,重点要说的就是佛教建筑。佛教的影响不仅仅是佛教建筑,还影响着老百姓的住宅。这一时期出现了“舍宅为寺”的建筑现象。人们疯狂的崇拜着佛教,在自己家的院里建佛殿、建塔。梁武帝时,建康佛寺达500多所,僧尼10万多人。

第三个变化是西方文明的传播。

这时候的建筑装饰我们可以见到一些非常“罗马”的东西,进一步丰富的建筑的装饰内容。

云岗石窟里的有“罗马”感觉的柱头▲


接下来,我们将从存世的塔和石窟寺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的代表,说说当时的建筑

为什么要把佛教建筑作为研究古代建筑的代表呢?

汉文化的建筑,是以皇宫为最高范本,各类建筑按照统一结构,在规模和尺度上遵从礼制而相应缩小的。

《礼记 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候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也就是说,汉文化的皇宫、佛寺、官署、府第、民居,都是按照统一的礼制和观念来建造的,皇宫是最高级的,民居是最低级。

所以,这也正解释了研究古代建筑会重点研究寺庙建筑的原因。其他各类建筑在历史长河中禁不住战火的破坏,而寺庙建筑由于它的宗教性得以一代代的修葺、重建,进而保存千年。

因此,佛教建筑成为存世保存最早、最好、等级最高的古代建筑。不过,魏晋南北朝时并没有木构殿阁存世,最早的已发行木构殿阁是唐代的南禅寺大殿。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塔和石窟寺里一睹当时的建筑风貌。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顶重修于唐。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度“stupa”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嵩岳寺塔由基台、塔身、15层叠涩砖檐和宝刹组成。塔基随塔身砌作十二边形,台高0.85米,宽1.6米。塔前砌长方形月台,塔后砌砖铺甬道,与基台同高。该塔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四正面券门与下段门道通,券门上有印度式火焰券门楣,其余八面各砌出一座单层方塔形壁龛,各转角处砌壁柱。

中部是十五层密叠的重檐,用砖叠涩砌出,檐宽逐层收分。该塔塔心室作9层内叠涩砖檐,除底平面为十二边形外,余皆为八边形。塔下有地宫。

佛光寺祖师塔▲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祖师塔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 年),是创建佛光寺的初祖禅师的墓塔, 砖结构,平面六角形,二层,高约8 米,式样古朴。塔身由青砖砌筑而成,表面涂 以白色,以示清净纯洁。塔的形制是国内仅见的孤例。

永宁寺塔▲

永宁寺塔可能是这一时期最高的建筑。这是建筑史学家的复原想象图。

北魏洛阳城内的永宁寺塔址现有包砌青石的台基,长宽均38.2米,高2.2米。根据塔基尺寸和文献,考古家推断当时塔高147米。建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义慈惠石柱·现状▲

  义慈惠石柱,又称北齐石柱,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齐石塔古建筑。石屋建在柱顶之上,为一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四阿顶小屋。石屋刻出屋顶、檐椽、角梁、斗、阑额、柱子,前后当心间刻火焰龛门、佛像,两次间刻出方窗,恰如一座完整的三间殿宇的模型。石屋下面一块长方形石板,作为屋的基础,也是柱身的盖板。在盖板的底面,刻莲瓣、圆环、古钱及花果等纹饰,使人从下面望上去,不致单调乏味。佛像的脸型、背光均为南北朝雕刻风格。石屋柱子卷煞收分以及其他手法,都是研究南北朝时期古建筑形状极其可贵的实物例证。

石柱早期图纸部分▲

石窟寺与佛教的传播

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播过来,从今天的新疆传入中国。今天的库车是当时的龟兹国,龟兹是当时的西域重要国家,以佛教为国教。修建了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克孜尔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的壁画不仅包括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图画,而且还有大量的民间习俗画。“最绝”的当属佛教本生故事画。佛教继续往西,来到甘肃。后秦在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北凉在武威的天梯山石窟,西秦在临夏的炳灵寺石窟就是这一时期的石窟。北魏统一北方后,成了北方雄踞一时的大国。北魏建都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修建云岗石窟 。

后秦修建的麦积山石窟▲

云岗石窟是古建筑艺术的宝库,已不存的木结构建筑形态可以从中看出样貌。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敦煌石窟亦始建于十六国时期,不过后代一直在建设,以唐代的洞窟最多也保存最完整。北齐定都邺城,在今天的邯郸修建了北响堂山石窟。以晋阳为别都,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

云岗石窟▲

梁思成先生绘制的云岗石窟所表现北魏建筑图▲

云岗石窟中魏晋南北朝楼阁式塔的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寺带给我们大量的木结构建筑的形象。

由石窟里仿塔院的窟洞的形象,建筑史学家们绘制出南北朝时的佛寺平面图。分为立塔为寺和堂塔并立两种。

屋檐有了升起,屋角明显起翘,屋顶有了鸱尾、脊兽。屋顶的形态曲线更柔美,斗拱的种类也丰富了。

建筑室外、室内装饰的兴盛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装饰的风格被外来的佛教图样和西方图样大大的丰富了。

屋顶种类极大的丰富了。除了大量的四坡顶(庑殿顶)外,看到了歇山顶。

影视剧的建筑客串王

圆盘式的福建土楼,有种不可言说的古老神秘。

而不管是中国其它民居,甚至是世界民居,都很少有类似的建筑出现。然而事实上外界对土楼的了解时间非常短暂,人们直到1950年代才知道它是福建西部永定县客家人的住所,所以得名“客家土楼”。到了1980年代人们发现福建南部漳州的10个区县也有土楼。不仅是客家人许多闽南人也居住在土楼中于是又改称“福建土楼”。再后来人们又发现不仅是福建相邻的广东梅州、潮州也有大量土楼总数高达2812座遍布闽西、粤东北的山地并且新的发现仍在不断涌现。

独特的土楼成为许多影视剧梦想的取景地,比如前有动画巨作《大鱼海棠》,现有真人版《花木兰》。民居做成密不透风的形式,居民是怎么想的呢?

田螺坑土楼群 福建▲

 1.防御原住民的碉堡 

土楼诞生于11~13世纪的宋元时期,它与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而大规模南迁有关。福建土楼是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主要指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2],其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在众多土楼中,最出名的是永定土楼[3]。

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圆土楼。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福裕楼▲

迁来的北方人和当地的原住民经常发生冲突,而且土匪以及军阀也时常对族人进行骚扰。为此,从北方迁移过来的人们就建起了像碉堡一样的土楼。

很多土楼的墙体都至少厚达1.5米,而且越往上越薄,不给基地增加负担。墙体可经受大炮、燃烧箭、攻城槌的袭击,甚至还能抗震。而墙体的窗口是内大外小,便于内部居民对侵略的外族人进行射击。经历明、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发展,土楼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固定形式。

振成楼 福建▲

圆盘式只是土楼的一种形式,它还有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等,并且都各具特色。

方形土楼 和贵楼 福建▲

 2. 家族的保护神 

土楼是整个氏族的聚集地,通常为几百个人,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建筑中,与外面分隔成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估计就是《花木兰》取景土楼的原因之一,土楼象征着家庭,外界就象征乱世。

田螺坑土楼群 福建▲

建筑融合了“天、地、人”三种元素,将地和人围合在圆柱形的通天空间中。这恰好遵循了中国古代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

三个同心圆组成的锦江楼▲

怀远楼 福建▲

土楼是保护家族的坚固堡垒,它反映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建筑周围的一圈是三四层的群居用房,它们围合的中心庭院有极强的向心性,中心是祭拜祖先的祠堂,其余是族人们的活动空间。天井给内院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也保持了良好的通风。

三扁四不圆的承启楼 福建▲

在福建土楼中,规模最大的圆楼是被称为“福建土楼王”的承启楼,它的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而《大鱼海棠》女主角椿的族人,就生活在承启楼。

《大鱼海棠》里的女主椿生活在承启楼▲

声明:图文整理于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恩回馈,

为答谢读者长期以来的支持与信任,

特推出免费结缘大礼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