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太阳篇条文讲解(11)

 感通天下 2021-01-04

   太阳篇条文讲解:【6.0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所以呢,他说:“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哦,那这里同学要记得,这个太阳病这个发热这件事情呢,其实我们卫气受邪,我们的抵抗力稍微浮上来一点点,我们可能会有一点微微的热感,但是会不会到发烧的程度呢?不一定。所以,这个发热到底会不会发烧,在风伤卫的病是不一定的,所以呢。

   那至于汗出,因为风气伤到卫气的情况,这个人是这样的,好像——因为风气在卫气的最表层,而且风气不是那种立刻要钻进来,所以人的卫气会怎么样抵挡它呢?会设法把它推出去。那当我们卫气还设法要把它推出去的时候,我们的汗孔是打开的,你就是要把它放出去嘛,所以汗孔打开而希望能够把它扫出去的这种状态的时候,人是比较容易流得出汗的。而这个汗出这件事情呢,并不是说你得了风伤卫的感冒,你就会全身狂冒大汗,并不是。而是你得了风伤卫的感冒啊,你的汗孔都是开的,所以,你的皮肤,在摸起来的时候,是有一点湿润的感觉的。就比如说你,衣服比较厚的地方,你伸手进去摸,哈,他那皮肤是有湿润的感觉的。那相对来讲,寒伤营的这种伤寒呢,所有的汗孔会很紧张的关起来,所以皮肤摸起来全都是干干的。这样子分,这样明白吗?那如果你真的要试他是风伤卫还是寒伤营,你要帮他加衣服,加到一般人会暖到有一点出汗的时候,你摸他皮肤,还是干的那就是寒伤营,不是风伤卫哦,这样子分。但是,不要等他出大汗还敢断定这些事情哦,那不是的,汗流得出来就好,所以流得出汗是一个必然症状。

   那恶风是一定的,因为你汗孔打得开开的,身体想要把这个风气逼出去的这种现象发生的时候,如果汗孔开你又外面吹到风的话,这个人怎么受得了,他会很讨厌这种感觉,就我开门是要放狗出去的,就跟着三只狗又钻进来,当然那种感觉非常不好,所以一定会很讨厌吹到风哦,所以这是这个病人主观的感觉了哦,所以要问他。

   那脉缓,因为你的全身表皮是松开的,所以你的脉不会真的绷得很紧,所以,脉即使是浮脉,它也是很柔软的浮脉,哦,就是不是硬邦邦的,也就是说平常你的脉有多强,那个脉浮起来大概也还是那么强,不会变更强。但是如果是伤寒的脉浮紧的话,他浮起来的那个脉就比平常的脉要硬很多,这样懂吗?所以,就会比平常的脉绷紧很多,所以这两个分类是把中风分出来。

   太阳篇条文讲解:【6.0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那另外呢,“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这些话是在告诉你什么呢?就是你不要管他有没有发烧,都要以以下的状况去辩证。因为有些,可能是那个时代会有一种庸医哦,凡是看到发烧就会认为是热性疾病。你知道这种感觉吗?但是,麻黄汤证就是常常遇到case就是,他是伤寒,他身体有寒气,所以他整个人在怕冷,可是他体温是39℃。他的的确确在发高烧,可是他因为他本人是怕冷的,他的脉是浮紧的,所以一样要用麻黄汤把他的寒气逼出去,发烧就立刻退下来,绝不是说发烧就要用清热的白虎汤来乱搞,懂不懂我的意思?所以,这句话“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就告诉你说,无论他有没有发烧,都还需要用后面的辩证点,来决定他是不是伤寒。

   他说“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哦。那这个恶寒呢,它是一定会感觉到发冷,这个麻黄汤证到底是不是绝对会感觉到发冷,其实在台湾哦就没有那么绝对。如果你是比较北方或者比较西北方,那里的人呐他的腠理比较坚实,他的麻黄汤证会比较明显。那我们台湾人都是腠理稀疏的尊容人,你说汗孔要闭紧,那要能闭得多紧呢,一向都是松的,所以怕冷的感觉哦,理论上怕冷是一定有。但是现在在台湾也有人好像软绵绵的,就是好像微微的而已。

   那体痛就是这个桂枝汤这个风伤卫的人,身体有的时候也会有一点酸痛。但是那个感觉,桂枝汤证的酸痛哦比较像是,我今天做了一些运动,人都是软绵绵的那种酸痛。可是麻黄汤的这种寒伤营的酸痛呢,它就是会让你觉得身体真的有什么地方在痛,那种不通则痛的感觉会很明显,为了血液不通。因为寒气到那里,那个地方的气、能量就会被定住,邪气就会被憋住,所以就会有身体不通的感觉。就是有点像所谓风湿痛的那种痛哦,身体在痛,那这个酸痛感会有的。所以,寒伤营的这个酸痛感啊就会蛮明显的。

   那至于说,这个呕逆哦,凡是这个感冒啊,邪气一强,我们身体相对来讲,就会有更多的正气跟它相抗衡。那我们现在身体要调度这些正气去跟邪气相抗衡哦,它从哪里调啊?我们平常身体最多正气的地方可能就是消化系统了。就是它每天都在吃饭、都在工作嘛。那如果气不够我们就找它来帮忙,那你把消化系统的气调过去,如果还不够用,那就可能调泌尿系统,从肾里面去调。但是基本上呢就是先从消化系统开始调,所以,一个人在感冒的时候往往就会感觉到一个现象是,唉,胃口没有了。因为你的能量已经不再聚在你的消化系统了,所以消化系统开始停摆了。而这种停摆的感觉,往往也就是我们说,一个人感冒医好了之后,他应该胃口就会恢复,胃口恢复了就代表他感冒好了,哦这是一个说法。但是相对来讲,西医常常说感冒嘛,病毒性疾病,身体要底子够才好打病,才好抗病,所以要吃多一点,这个在中医来讲是万万不可哦。因为你越多硬给它塞食物进去,那能量如果被拉回来,它就没有力气打感冒了。中医的看法是刚好相反,就是要吃那种非常好消化的东西来帮助你的抗病机能才对的,而不是说吃很多哦。喝水要喝得很少,因为喝水也会消耗我们消化的能量。所以,感冒呢一定会胃口很不好,那当你胃口因为要抗病而停摆的时候啊,你如果再吃一点什么东西,其实吐的机会就蛮高了,所以感冒的时候,我们平常会经历到一件事就是,我们并不想吐,可是吃了一些东西就要干吐了,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本来不想吐,但是没有力气消化,所以吃了之后终究还是吐了。那这个呕逆是在形容这个状态,但是,并不是说这个人一感冒就会这样一直吐一直吐啊,并不是。

   这件事情有很多注家有不同角度的说法,比如说,呕逆啊可能是什么脾胃不和、脾胃受寒啊就是各种说法都有。甚至有的说什么风气哦就是属木,那脾胃属土,那我们被风邪打到我们肌肉上,肌肉属脾胃,所以这叫木克土啊,所以脾胃会什么,就是有很多黑话里面的讲法。但是,这件事情其实为什么要用正气被拉出去抵抗邪气这件事情来做解释呢?因为这件事情是会关系到经方,纯种的经方开药法跟不纯种的经方开药法的一个差异。因为,为什么呢?好比说,之后几条我会讲到桂枝汤证,那桂枝汤证也会讲到这个人想吐。那如果我们的解释是,这个人想吐,是因为他的身体的能量去打感冒了,那我们在桂枝汤里面就不需要加任何止吐的药。因为只要桂枝汤能够把感冒打走了,能量就可以回来了,消化机能就恢复了。这就是经方之所以用药用的少的理由。可是呢,如果不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的话,就有一些医生会说,你看,桂枝汤也会吐,我不想吐啊,胃口不开,所以我们要加一些砂仁啊、或者是什么半夏,桂枝汤加砂仁、半夏来帮他开胃,因为他的胃口不开的状况。但是,这样的开法其实是对的,也不是说错,但是,我自己就知道,我往往就是在辩证不准确的时候,多开一两味药来挂保险,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子会越开越多,是吧?但在经方派的思考里面就是,一个病有一个病的主轴。你只要处理好这个主轴,它一些旁支的部分就不用处理了,所以主症在那里,这个呕吐是兼症。不要因为你感冒而吐,就专门去治这个吐,重要的是把感冒医好。就像我常常在说,你要我治喉咙痛我不会,我如果帮你把感冒医好了,喉咙痛还没好,那个时候我才会。你知道那种感觉,因为喉咙痛是一个兼症,哦,所以就在抓主症跟开药的功夫上面,这种事情的解读哦,会有一定的影响。

   那脉呢我们知道,汗孔闭住了,脉就阴阳俱紧。那历代这个脉的阴阳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比如说浮取是阳,沉取是阴。或者是,上焦是阳,下面这个尺部是阴。这个张仲景这个脉法呢,其实脉阴阳俱紧啊,我觉得比较最大公约数的正确,就是它前面《伤寒例》讲的脉尺寸俱浮,就是阴阳就是无论是上焦的脉,还是下焦的脉都是紧的。所以,这个伤风是脉浮缓,伤寒是脉浮紧,这是已经是必然了哦,一定会有浮脉的哦。所以无论寸关尺把起来呢,这个脉都是比较紧绷的,都是又浮又紧的,都至少比你平常要浮跟紧,这是一个伤寒的一个脉象。

   这个地方的阴阳要定义为,无论是寸还是关还是尺,而不能定义成浮取还是沉取。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定义成浮取、沉取的话,脉,刚把到上面很有力,按到中间还很有力,按到底下还很有力,这叫浮脉吗,这叫洪脉啊,就是阳明病的那种上中下都很有力,这是另外一种脉啊,所以我们在这里阴阳就是指说,无论是上焦还是下焦,哦,这个寸关尺都会变得比平常要浮紧,所以呢,这个地方呢这是一个基本的辩证。所以,《伤寒论》一定要记得,在我们得感冒的六个大系统的病里面,第一个太阳最表面的这个系统,它的主轴——邪气当然有分成风跟寒,然后,各自是什么症状。这是一定要熟背的,你不背这些条文,但最重要的辨证点一定要记得,哦,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那如果太阳篇如果要读得很扎实、很稳的话,那同学呢就会有办法在后续篇章越读越容易哦。那我们一开始总是讲得比较慢,可是同学不要太害怕,因为很多东西解释过一次以后就不必再解释了,将来教就是会越来越快的。

   我们有说太阳病它的总纲是恶寒,所以,历代的医生在问诊的时候呢,往往就会问说,嗯,你现在还有没有怕冷,还有没有怕风?为什么在治感冒的时候会这样问诊法呢,因为如果这病人还觉得怕冷,代表他的病邪还没有离开太阳的区块。怕冷或者怕风,这是我们常常要问的问题。那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绝对的证据,因为三阴病人可能会觉得冷的,只是我们在看这个病的传变的时候,会这样问。而讲到这件事呢,就会让同学晓得一件事是什么呢?就是感冒这个东西,进入人体以后,你不要当它是盆省油的灯,你乖乖的可以永远都不动的,它今天进入太阳区块了,从卫气进来了或者打到营气了,如果它要继续往里面走,走到别的地方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张仲景呢在教医感冒的时候,一定会说,生病要马上煮药,这样子。为什么呢?因为病邪进入人体会有传变,看你的体质不一样,它传的速度会不一样。那后面两条就是在提出来,如果你感冒了一天以后啊,你有可能这个病邪就会跑到别的经了,所以,这是经方派的医生很难在医院里面行医,但是却很适合在家庭里面行医的理由。因为,医院里面行医,你拿到药回家再吃,谁知道你回到家的时候,病变成什么东西了。那医生全部都要什么?病人都在那边坐一排,病好了才准走,这样子好像有点复杂了,所以,而且呢因为病会一直跑,病人又是外行人,然后什么药给了妈妈,妈妈吃了一包,觉得哇有效,然后再给了小孩子,感冒给他吃,把小孩子毒死了。就是他那个病一直……根本感冒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病,所以读《伤寒论》练治感冒非常长医术,就是你会在那过程里面长出很多的医术,这样子。

    太阳篇条文讲解6.0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此为传也。

   【6.0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此为不传也。但是呢,这个伤寒啊一日,他就说太阳受之,那脉若静者,为不传。就是如果这个太阳的脉就是浮脉嘛。如果这个浮脉呢一天一天,今天是一个浮脉,明天去把它还是浮脉,你觉得这个脉好像没什么变化,这个没有变化称之为静,就是今天浮脉,明天还是浮脉,后天还是浮脉。那就代表这个病邪一直还停留在太阳的区块,还没有走掉。

   那如果这个人呢他忽然呢很想吐了,或者是这个“若躁烦”的“若”,张仲景的文法里面,“若”字呢比较是现在的“或者”的意思。就是或者是他忽然变得蛮想吐,或者是他变成躁烦。其实“躁烦”在这里,历代的注家都觉得说,其实写“烦躁”会好一些,因为“躁烦”跟“烦躁”是不一样的东西。主要是“烦”这个字哦,在中医的角度就是,“烦”的感觉是什么感觉?就是不管你周遭发生什么事,你都会觉得好像有一点不爽不爽的感觉,称之为“烦”。就是“好讨厌哦,就我这个人这么无聊没事干”,人家没事干空空荡荡都可以进入什么?这个入定的境界。可是你就是不爽,所以你就觉得,都会有事情好烦哦。就是对任何情形都感到不太爽,称之为“烦”。

   那至于“躁”的感觉呢是这个人已经有点恍惚了,就是不自主的身体一直在动来动去、动来动去称之为“躁”。那躁是比较失神的,所以如果是医书,像张仲景的书,写到“躁烦”,通常这个人快要死掉了。那这里的话,如果要当作是“躁烦”,就代表他已经传到三阴经,那个人病已经很危险了,那不然我们就当作“烦躁”。烦躁的话,就是一个人会烦,代表他身体里面有热散不掉,所以会一直刺激到我们的情绪,所以,烦躁就比较是有里热的现象。

   那因为它的下一条写说,伤寒两三天,这个两三天到底是几天不要管它,它只是一个对比词,懂吗?这两三天就是比第一天多一点,就这样子。因为每个人的速度都不一样,所以写得都很笼统哦。他就说,如果阳明、少阳证没有看到的话,就是没有传,所以很多人喜欢把这两条放到一起来看,如果大家《伤寒论》读熟了就会知道,太阳病哦虽然常常在讲说什么呕逆。可是实际上我们很少真的在大吐而特吐啦。张仲景喜欢用“吐”这件事情来标识少阳病,就是足少阳胆经的病,所以当我们看到他说,比较爱吐的时候,其实张仲景的整本书的调调就是这样的,说到很爱吐,就是讲到这个人可能病邪已经传到少阳区块了,所以爱吐是少阳区块一个症。

   那至于说烦呢,阳明区块是一个实热的发烧,所以是一面发烧一面出大汗,然后脉非常洪大有力,然后病人觉得很热很热这样子,跟那个太阳病的觉得很冷很冷不一样,所以呢有人就会说,这个“颇欲吐”呢就是在标识少阳区块的病;“躁烦”呢就是在标识阳明区块的病。

   那这个“脉数急”是这样的,数是跳得比较快,那急就是跳得比较猛烈。基本上呢我们人的病在传经的时候哦,脉会有一个摆荡期,就是那个脉象会跟原来不一样,那个转变期会觉得那个人的脉会跳得比较激烈一点,会有这个现象,所以呢太阳病有可能传到阳明变成实热、出汗,自己觉得热得发烧。也有可能传到少阳去,变成那个人想吐的话,还有其他一些症状出来。当然这就是告诉你说,治感冒的时候啊不要死守着一条经,不要死守着说我这一分钟看的话是太阳病,我就之后十天都要照这个方开,不是这个样子哦,它的病是不断在跑的,所以,治感冒是很赶时间也很抢时间。

   1.4.1太阳篇条文讲解:【6.0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上个礼拜有讲到说太阳初感的这个状态哦,我们刚刚感冒的时候,太阳的表症呢,就是什么恶风啦或者恶寒啦,脉象比较浮啦。然后又有跟同学讲到说,其实感冒这个东西是会传变的。那这个一旦传了的话,我们原来以为要用的这个太阳经的药,原来准备要用的药就没有效了,所以其实治感冒时间上是蛮赶的,不太能够拖哦。

   那今天要讲的这个第6卷的第6条,这第6条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啊一般说感冒,其实是有一些并发症的,那有一种类型的感冒呢,是不能够照感冒的医法去医的。那这个不能用感冒的医法医的感冒呢,我们统称为温病。温病最基本的定义是什么东西呢?温病最基本的定义就是,你在感冒的时候,同时身上有细菌造成的这种发炎感染。那细菌的发炎感染,同时在这个感冒发生的时候,如果是西医就要用什么,就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可以杀掉细菌的,所以如果一个人是没有这种细菌并发症,只是感冒,而西医呢,给他开了抗生素,在比较文明的国家是可以告他的,这是一个过当治疗,所以希望大家要当文明人哦,虽然告人很麻烦,可是可以赚到一笔不小的钱哦。最近不景气这也是一种收入哦,感冒去看西医,然后看他开抗生素,就去告他。

   因为我爸爸是西医嘛,提到感冒用抗生素,他都会蛮生气的说,这是不肖的西医的所作所为。因为抗生素都很伤身体哦同学也知道,那用完全没有医疗感冒的效果,那只是杀菌用的东西,那么在西医是这样子,那我们如果用中医看的话呢,像我们感冒的时候,比如说太阳的这个伤寒或者伤风啊,那我们吃,无论是要把它发出去,无论是用桂枝汤或者是麻黄汤,其实桂枝、麻黄汤啊,都是比较属于性质上比较偏阳比较偏热性的药。就是病毒感染的时候好像我们要让体温升高一点,才比较能够把病毒逼出去,就是有这样子一个调子。当然也有例外。例外就是阳明经的感冒,阳明经的感冒是一个热症,那少阳经的感冒有一半的机会是热症,那时候要用寒凉的药去退它。但基本上我们治感冒的时候,很多时候是要用到热药的。

   可是相对来讲呢,这个细菌所造成的感染,那个在身体的感觉来讲,那是一个真正的实热,真正的燥热,那这个时候如果你原本的感冒药放下去的话,那等于是会让这个人烧坏,那这样子明白吗?就多了一层细菌感染的情况,这个所谓的温病的状态,就不能够用原来感冒的治法。

   那温病要怎么治呢,我想是在课程非常非常久远以后才会教到的部分。这个反正现在我们在家里面经常感冒,其实好像五六年下来,我们在家里面再重的感冒也没有太多的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出现嘛。真的有肺炎的话,就到西医院打一针盘尼西林就好啦,这个很简单,这温病不学也没关系,反正西医也会嘛。那所以我们的课程呢就会比较专注在张仲景的这个伤寒的部分,因为伤寒这个东西西医不会啊,就是让人觉得说,啊,读《伤寒论》真好。我们中国的科技比它超越了几千年不止,这样很有快乐的感觉。那治疗细菌的话其实很多西医都处理得不错,所以就没有那么急,反正大家都会。

   那在这一条呢,张仲景就是标识出有一些状况、有一些征兆,我们要认识到这个感冒已经不是纯然的感冒了,而是温病,要知道这件事情。所以他就说,“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这个太阳病有一些基本,比如说脉会变浮啦,或者什么后脑勺僵啦,就这种受病毒感染的一些基本的酸痛感啦,这是太阳病一个基本的感觉。可是呢,本来我们太阳病里面有一个基本的感觉是什么呢,就是讨厌吹到风,或者是会觉得全身好冷,这是太阳病一个基本的感觉。

   可是,如果这个人的身体有某几个状况的时候,他这个基本的感觉就会改变掉。那细菌感染,是其中一个可能性。因为身体里面同时在发炎,而发炎是热的,所以这个人他的那个恶风恶寒的感觉会被里面的实热的感觉抵消掉,所以呢,他就会说“太阳病,发热而渴”,这个“渴”就是在讲说,当我们在发炎的时候,身体一定会比较干燥,所以会有口渴的感觉。那相对来讲,标准的太阳病的伤风的桂枝汤证,或者是伤寒的麻黄汤证啊,基本上得病的人比较不会有特别口渴的感觉,这是比较不会了,也不是绝对不会。

   就像我外婆有一段时间好像有点糖尿病的症状,就觉得她口比较渴,然后她朋友就安慰她:啊呀,我们过了七十岁的人,哪个人不渴啊。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能说绝对用渴或不渴来断这个病,那是相比较来讲,桂枝汤证麻黄汤证,我们都会说这个病人是“口中和”,就是至少他不会比他得病之前渴很多,这个样子。那刚刚我有带到一下说,像阳明篇的白虎汤、承气汤是退实热的。其实,很多种的温病呢,光是用白虎汤可以医好七八成了,所以《伤寒论》里面退热的药并不是没有用,只是我们现在不急着学,只是这样而已。

   那这个,他说,“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也就是本来会恶风、恶寒的这种感受呢,被身体的这个燥热感抵消掉了,所以我们就知道,它这个称之为“温病”。可是呢,张仲景这一条写到这里啊,他的可能性还是蛮多的,我们不太能够说,这个温病绝对是那个细菌感染的温病。因为写到这里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所谓的“热伤风”,也就是热感冒。那我们怎么会热感冒呢?基本上我们人体很重要的东西啊是津液。像保护我们太阳经的寒水之气其实跟我们的津液就是一体的哦,这个卫气就是从水分出来的。当然,同学听到的水分出来,你知道我是个象征性的讲法哦,这个水字不是非常实质肉体上的水啦,这是一个中国人认为有一种气,比较属于水的性质啊。

   人的津液如果伤到了会怎么样啊?人津液伤到了之后,其实会变得比平常更容易感冒。那好比说,我们朋友之间去旅行哦,凡是要坐飞机,我们都会先带好葛根汤,为什么呢?因为有的时候,飞机上的湿度是很低的。我们台湾人,每天泡在这种90%、100%的湿度里面,几乎皮肤已经长成了青蛙的状态了,就是这个保湿能力都非常的弱哦,所以呢一坐飞机,马上就在飞机被抽成牛肉干、猪肉干,等到你下飞机的时候,你的津液都被抽没有了,有没有人会发现说,我们坐飞机一趟几乎尿都尿不出来了,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没有人会有这种经验?这个时候,你没有津液了,等于你的身体一个保护你的气,变得非常的稀薄,那个时候,你身体只要哪个脏、哪个腑有什么虚损的地方,它就会自动地把外面的邪气抓进来,那这是一种热感冒。

   有时候说到海边去玩一整天哦,然后呢全身都被太阳晒得很热很干,那回来在游览车上面吹了冷气,然后就开始感冒。那津液不足的人感冒呢,通常就是,本来应该是桂枝汤麻黄汤证的人哦,他就多了一种燥热感,而这种燥热感,就会让人对于这个,就是一般正常太阳病的认识,会感觉到好像跟书上讲的不太一样。这个不一样,同学也要认得。因为这种热伤风的太阳表证哦,其实在张仲景的书里面,算是有教治法。因为太阳篇的下一篇叫作阳明篇,阳明篇就是这个实热发高烧,肌肉里面产热的机制在非常旺盛的运作。太阳的伤寒是怕风怕冷;那阳明的高烧,是这个人出大汗,很怕热。那中间的这个热感冒呢,就是虽然有太阳的表证,可是不怕冷。这样明白吗?这个层级可以这样排比吧?

   张仲景在提到说,我们为什么太阳的这个表症呢会变成阳明病,变成发高烧呢?张仲景提出来的理由就是说,当一个人津液不够的时候啊,身体的这个寒水之气,形成了营卫的这个系统哦,应该说卫了,卫气的这个系统。不够病毒跟我们的抵抗力当做战场,所以它就会转移到下一个战场去,变成阳明,所以从太阳转阳明,张仲景有一个提示说,这往往是因为身体干燥造成的。也就是说呢,我们一般所说的热感冒它就是刚好位于张仲景说的这个太阳转阳明的那个交界点,所以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面将来我们会教到的哦,太阳转阳明那个交界用的方子,比如说像葛根汤啦,或者是比较少的情况是大青龙汤,就是说这一类的方子都可以治疗热感冒,而且效果都很好的。葛根汤等于是在发这个寒邪风邪的同时呢又帮你把津液再抓出来一点,那这是其中的一个面向。

   那另外一个,中国人会讲到的温病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呢,就是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有没人有听过这句话呀?这个是在讲说,一个人如果是在我们中国中原气候或北方气候啊,我们在冬天的时候,人的气都是比较密藏的,如果那个时候你做了一些比较伤身体的事情,让你身体有所亏损,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就已经会把这个病毒收在身体里面了。可是,在过冬天的时候,我们人体的整个抗病的机制跟病毒的机制都会处在一个比较接近休眠的状态,这都包在里面。因为人体在那个时候的代谢是比较低的,就像有一些朋友啊,他会说其实身体最差的时候是不会感冒的,有没有人听过这样的话。因为呢当我们身体烂到连抗病的机制都不会发作的时候,其实感冒的病毒进来哦,说不定用病毒的眼睛哦,是看不到这个人的存在的,擦身而过,就比较没有感觉,就是需要一定的元气,病毒才容易挑起你的这个病症。

   那所以呢,冬不藏精的人呢,他的身体里面累积这个病毒,而这个病毒呢,堆积在身体里面,它会用一个冬天的时间做什么事情呢?让你的免疫机制变得很弱,所以到了第二年春天它发出来的时候,它就会变成,非常容易变成温病,就是细菌性的感染会很容易发生。其实你真的严格要讲的话,就是最近这些年,很可怕的是那个HIV病毒,其实它的病机就有这个“冬不藏精”那个调子在里面。就是因为身体很虚,所以把病毒吸在很里面的时候,身体的某一些重要的机制被破坏了,然后这个人的抵抗力就开始坏掉了,那最后是死于病毒之外的其他疾病。

   那“冬不藏精”这是一个象征性的讲法啊,那其实我们现在的人啦是很容易处在这样的状态的,就好比说我现在几年前吧,那个时候,好像有一天半夜,一晚上没做什么好事,然后呢去我爸的办公室找他,我爸刚好在感冒,我就把他的脉说,什么感冒,就认识一下,那结果一把脉,马上我爸的症状我就全部都有了。然后呢,那一天呢,又要跟一个出版社的人见面,谈些事情,那位小姐刚好也在感冒,然后就坐在我对面,一面擤鼻涕一边跟我谈,然后她谈到不到十分钟,我就开始找卫生纸,开始擤鼻涕了,就全套复制过来,所以说当人的内部的很重要的元气有所亏损的时候呢,就会变成一个感冒的良导体啊,而这样子如果是一个以一个比较大的潜伏期发生的时候,这个人的免疫机制就会变得很烂,那小的潜伏期的话,就赶快回家吃药就算了,然后就对着电脑发誓说以后不要受这种诱惑之类了。

   那这个我是在说什么呢?就是温病啊,它有这几种可能性。这些东西其实都是笼统的这个温病的范围,那在这个笼统的温病的范围呢说到这种不藏精哦,还有一个点就是,当一个人不藏精,我们中国人都会很直觉的想到,就是这样伤哪个脏啊?肾脏,因为肾脏是最该身体里层藏精的。当你的肾受伤的时候,其实很容易会把感冒吸到肾经去,所以当一个人不藏精的时候,他的感冒会很容易发成少阴病。那少阴病也是一个,在我们即使是今天也是非常容易跟温病混淆掉的一个病,怎么讲呢,就像少阴病往往一发,少阴经有邪气最直接反映在人的扁桃腺,所以少阴病一发,往往这个人扁桃腺立刻烂掉,痛得要死。那如果你送到西医院,或者是蛮高比例的中医院去,那些医生肯定都会说,哦,扁桃腺发炎,那听起来也是发炎啊,那但是这是一个阴症的发炎。就是那是因为你的能量不够,你肉体死掉了,烂掉了。但是其实无论是西医或者是中医哦,很难去分辨这个东西到底算不算细菌感染,所以这也是一个难处。而且发于少阴病的病邪,要搞到变成温病的几率是很高的。

    有时候听到人家说一些得了HIV但是没有发病的人的状态,他的身体感很像是我们中医说的少阴病的身体感。至于说有些其他的比较严重的自体免疫失调的那些疾病,那当然有些其他的机制了,比如说像红斑性狼疮之类的病,往往会从那个人身上看到一些比较清楚的个性的特征这样子,就是当你的情绪是用某一种方法运作的时候,就会把某一个区块搞坏。比如说像厥阴这个区块搞坏的人,往往很难脱开这个人是极度地好辩,就是讲一句什么都要顶回来,这样子的人通常厥阴区块很难安全。就是有许多许多其他心理性的因素会造成那些慢性的疾病。总的来跟同学说呢,标准的少阴病,即使扁桃腺烂掉了,脉还是又沉又细的,顶多你这个——因为扁桃腺在喉咙上面嘛,可能你肺脉的上面会把得到一点点尖尖的,但是整体的脉是又沉又细的。如果是那样子的扁桃腺发炎,那不管你再怎么痛,医生再怎么说你发炎,那你都要记得,要照《伤寒论》里面六经辩证的少阴病去医。用热药去医它,不是用寒药。

   2005年的时候,我那时候看到有一堆人哦,就是那年刚好流行少阴病,然后得了病是脉又沉又细,扁桃腺痛得要命,然后那些人不是看西医哦,而是看中医,那中医就开那种清热的药,什么银翘散加鱼腥草,加板蓝根加什么什么,然后就把那人医到送西医院急救打点滴这样子,你知道吗?就是中医也是会治坏人的哦,所以,少阴病跟温病的分界一定要分清楚。

   那至于说,热伤风的脉,热感冒那个又干燥又再得太阳病的脉,热伤风的脉那就跟一般的伤寒的桂枝汤脉、麻黄汤脉是一样的,就是浮的,就这样子,然后底下按起来也比较空一点。那真正的温病的脉呢,那个脉是像伤寒的阳明篇的白虎汤或者是承气汤的脉。那个脉是很有力,而且摸起来很扎实,那个脉有会带一点我们说的滑的调子,滑的调子就是这个脉啊,你好像把它压断,它会像个泥鳅一样,跟你杠一下这种感觉,所以又滑又有力,那个就是真正的温病了。当然,偏热的温病如果你没有分清楚是温病,就照《伤寒论》的阳明病去医呢,其实还蛮容易蒙到的,就是会医好七八成以上,那才能都是清热嘛。

   但是,基本上我们用标准的温病啊,就是要用一些清热、消炎、凉血的药,比如说清热的药石膏啦、黄芩啦、黄连啦、黄柏啦都有可能用;凉血的药,什么生地黄啦有可能用,还有牡丹皮啊。懂不懂我的意思,就是说真正的温病,就在治感冒的那个药之外,你还要再加上很多很多的消炎药,这样能够听得懂吗?这是这个病的分类哦,同学要先认识。

   那接下来讲呢,如果一个人是“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这个地方是讲说,其实这一段哦,就算同学听过了,细节忘掉了也没有关系,因为反正学温病都要另起炉灶,也不是真的靠这一条啦,所以,同学就只需要知道有这个分类,我们在面对疾病的时候不要搞错就好了。那他就说,如果发了汗之后,身有一种灼热感的话,叫做风温。那我们说过,温病本来就是有发炎,或者是津液不足,所以,一旦发了汗之后它会怎么样?会津液更加不足。那津液更加不足的话,人会有什么感觉啊?不是又更觉得人又干又热嘛,这是一个很可以想象的身体感。那他说风温,它变成了风温之后呢,这是又伤风又得温病这种病哦,他说他的状况是“脉阴阳俱浮”。这个“脉阴阳俱浮”呢,基本上在这里的“阴阳”我们还是说上焦脉跟下焦脉,也就是所谓的“尺寸俱浮”哦,就是还不用沉取浮取的这种讲法。因为浮取有力,沉取也有力,那这个脉根本不叫浮脉啊,这是从头到尾都很有力量的脉,那就是,怎么样可以沉取还会浮呢?就不太有可能吧,所以在这里,意思就是说,这整个人的脉是浮起来的,比较是津液伤到了这个,呃,比较是津液伤到了的一种感冒。

   但是呢,也有人用另外一种解法。他说啊,其实古时候,就是《伤寒论》时代的脉法,说“浮脉”跟我们今天说的“浮脉”可能有一点定义上面的宽松跟紧的问题。就是怎么讲呢,就是《伤寒论》那个时代的脉法啊,说不定啊,把到这个脉有撑到表面就算浮了,那底下不一定要空的,所以如果撑到表面,底下还是有力的,在《伤寒论》的那个脉法里面是还可以接受的,所以,就是脉整个暴出来很有力这样也算,所以真正的温病,或者是津液伤到的热感冒——津液伤到的热感冒是浮起来但底下空空的,真正的温病是浮起来底下还很有力的。但这两种我们都接受它是《伤寒论》的浮脉啊,就这样子。

   那“自汗出”,那这个身体一旦烧到,就是热到一个程度以上,那自己就会流出汗啦。那至于说身体重哦,这个已经知道它是一个热邪闷在身体里面的状况,那我们一般的解释就是说,热邪在身体里面。像我们前面讲到,麻黄汤症这个伤寒的时候会说,寒邪若在身体里面的话,会让身体有痛的感觉,有酸痛感。那相对来讲,热邪塞在身体里面,也会挡住我们的元气的运行,所以这个人会觉得身体重啊,是常常会有的。那其实不要说到什么真正的什么温病啊,有些人上火了,破嘴巴口疮,很痛,那时候其实也会觉得人重重的,所以当身体有热邪的时候,不一定人就会比较轻哦,除非那个时候热邪真的太饱满。

   那这个“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啊,这个“多眠睡”跟“语言难出”呢,这个在后世的温病学派比较称这个状态叫做什么?温邪逆传心包。就是逆传心包其实不是一个很适当的讲法,但是它只是象征说,当人的身体烧到一个程度以上呢,这个人可能根本被烧昏掉了。哦,所以呢会好像整个人呢,就好像陷入半昏迷的状态,然后,要说话都有困难,这是一个热邪伤到的状态。

   那至于“鼻息必鼾”这件事啊,因为这个东西跟后面条文有一点相关,我跟同学讲一下。就是张仲景这本书在标识这个病哦,比较从太阳病偏到阳明病那边的时候,往往会说这个人的呼吸比较粗重,就是有那种,类似我们打鼾的那种感觉的调子的呼吸,所以,像这个方法有时候还蛮灵的。像礼拜六班的我们的陈助教,他就会在感冒的时候,他觉得呼吸开始变得有声音了,他就跑去吃一点白虎汤,这是吃一点阳明经的药,把它挡一下,所以,鼻息鼾呢是一个标识这个人里面变成有实热的状态的呼吸的一种检测法。那相对来讲呢,这个,如果是太阳,有的时候我们说太阳表症,那个,感冒药广告大家都有看过,什么三只雨伞标啊,我老公流鼻水什么的。那同学不要把那个流鼻水的那个呼噜呼噜唏哩唏哩的那个东西跟鼻息鼾混杂,好不好。鼻息鼾是里面有热,所以它有一种燥热的气在呼吸的声音,那跟流鼻水的那个鼻子不通畅是不同种的,那这个同学要先分出来哦,就是呼吸的感觉,所以曾经有一些经方医生啊,他们看有人在打呼,就用治疗感冒在太阳跟阳明之间的葛根汤去医啊,所以也有一些,也有蛮高的比率竟然医好哦,这是经方的一种,就是不太讲道理,但是就是看症就对。因为像张仲景的书是这个历代医家都挂保,简直很好用,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太要讲道理。比如说,前一阵子哦,有一个,礼拜六班来的小助教,他跟我看一个怪怪的病。他说这个病是,嗯,就是我,一般人不是中午吃了饭到了傍晚会饿吗?那他就到了傍晚一般人会开始饿的那个时候,他会忽然觉得胃有点闷闷胀胀地不舒服,那,那位小助教其实他是在别的医术很好的医生身边跟着学艺的,所以,本来哦这是这种病这种人我是不能碰的,但是他刚好这个礼拜到我家来打工一天嘛,那他这样跟我讲,他问我说,这个病是为什么?

    我跟他说:我其实我根本就不知道是为什么,因为我的医术还没有学到那么精,就这种微微的感觉,这种其实我搞不清楚的。我说,可是呢,翻遍整本《伤寒论》呢,就是吃饭前会难过一下,那就只有一条,就是厥阴篇的乌梅丸,那我家里还有上次制造失败,硬得跟铁一样的乌梅丸,你就用力把他嚼破,吞下去吧。那他在家里面又凿又嚼的,总算吞了几颗。然后他过几天跟我讲:老师,好咧。他就不放心,就问我die,这是为什么?我说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这是张仲景的书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医术不一定有那么好,但是就是照书生病的时候,就用用看哦,就是有这种感觉。那相反的呢,就是他的那位师傅医术其实可能是比我高很多的,但是我们这种比较笨的人就是好像不太讲道理,就张仲景这样讲,我们就这样吃看看哦,但有时候还蛮有效的,大概就是这种感觉。那这小助教话又说他,有一天哦觉得最近睡眠都不好,然后他跟我闲聊的时候说,唉,最近有个奇怪的感觉耶。就好象在宿舍的时候,有个同学开个门进来,哎,被吓了一跳,我平常没有什么好吓的。那我就说,如果是照《伤寒论》的话,你会这样子被吓,那就只有一条嘛,柴胡龙牡汤,啊,家里有药,你吃吃看。然后过后,他又说,这是为什么?睡不好为什么能够用汤治?我说,那我也不知道啊。结果,他回去吃了之后,就跟我讲,哎,老师我可以睡了,睡得很好了。有的时候就是照书生病,照书吃药啊。那医术没有到也不太有关系,只要你当乖宝宝,就是把这本书读熟一点,就这样而已。

   那这个,他说,“若被下者”啊,所以,同学知道,鼻息是标示一个比较有里热的症状哦,那这里要分得清楚。那另外呢“若被下者”,我们说《伤寒论》里面啊,这个“若”字哦,比较少的“若”字是“如果”的意思,比较多的意思是“某个情况”,就是有人被下这种感觉。哦,当然这里是“如果”啦,我们都知道有很多其他的情况,那个“若”字啊是“有的人”的意思。他就说,如果是这个人呢还被用下法,这个张仲景啊是很讨厌汉朝时代的这个中医的啊,就像现在有一些伟大的中医每天一定要骂一骂西医,因为觉得这个市场都被那些人搞坏了。那张仲景那个时候看到那边庸医啊,也会觉得实在是太可恶了,就治病的时候都有点来乱的。

   那一个人如果他是得了这个实热证,汉朝有一些药,成方,就吃了以后会大泻一通嘛,什么热都泻掉这样子,其实也不一定是把热泻掉。就是汉朝时候有些成药,反正认为病就是要排掉,所以,就是要让人拉这样子,就像西方曾经有过放血疗法,什么病都要放血,就是那时候有一些不文明的做法。他说,如果在这个人身体有很大的燥热的前提之下,你还给他用下法,那我们知道,你吃了一些药哗啦啦拉出一堆东西,你的身体的津液是不是更受损了?那更受损之后,你看他会说什么症状呢?他说,会“小便不利,直视失溲”啊。那这个“小便不利”呢,因为你的水分都被在肠道那边抽干了,他说没有水分分给你的小便了,是不是?

    所以,那他的那个小便自然就没有什么尿可以尿。可是相反的呢,他就会眼睛瞪得直直的,然后还尿失禁,这个“失溲”如果“溲”没有特别标志,前后的后的话,“溲”就是小便。如果标了“后溲”就是指大便,这样子哦。那他为什么他会尿失禁呢,其实当我们一个人的津液受损太多的时候,我们人好像津液也好,精也好,都是藏在比较下焦的脏。那我们心肺是比较上焦,像说营卫二气比较靠表面嘛哦,那中间是脾胃哦,那肝肾就比较下焦,所以当你这样子用下法伤阴的时候,其实肝跟肾的这个阴都会伤到。但是伤到之后啊,肝肾之阴伤到的人,我们说肝主眼睛,肾又是肝的妈妈,然后,人要有神,也要有肾气啊,所以,那个人的眼睛就会变成——他的肝被烧干了,所以他的眼睛就不能转动了。那中国人就说,肾主二便,所以如果一旦你的肾被伤到了一个程度,它已经不太能够控制了,所以虽然那个尿很少量,好像不太有尿,但是真的有的时候,他也会无意识地让那个尿变成流出来的状态哦,所以,就是一个,如果是风温这种病呢,用了下法就会有这样的问题。

   但下法之外呢,汉朝还有一些很好玩的流行哦。但是我们现在说好玩,当然不是哦不应该说好玩,那个也是要人命的。那这个,就是“被火”,就是用火去煲这个人。如果他这个人遭到火的医疗是怎么样呢?就像如果你把一个针灸针插在身上,然后你在那个针尾巴再烧一坨艾草,把那个针烧得烫烫的,这样就是一种火疗法了。或者是古时候的烧针是,拿那个针直接去烤火,之后是针先沾一层那种油还是什么东西啊,一点火把它烧烫,然后插进去,这就有一个热度,这样插到人的身体。

   那后面还有一个说法是,还有火熨法,比如说,用一些烧得烫烫的东西来敷你的全身。就像我小时侯感冒的时候,我的奶奶就会说,感冒就要发汗就会好,然后就把我包到棉被里面,然后说:“来,来跟婆婆打一架”。就是她要我小孩子就包着棉被,然后跟大人这样子用力,然后说发了汗会好,就其实都没有好啊。因为那时候我们家还没有足够的文明哦,还不知道什么叫桂枝汤,那是要吃了药发汗才会好啊,这样光是发汗也发不出什么东西啦。但是,这是一个民俗古老相传是有了,就是感冒要出汗才会好。虽然这是一个……没有用药帮忙出汗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要想,要针嘛。什么外关透内关什么的,至少要有一点帮忙的。那可是民俗疗法,就是往往是这个缺掉了一些最重要的部分,留下一些好像没有什么意义的部分哦,这是比较没有办法的事情。

   其实在张仲景的书里面,他就有一点怕,有一些他的这个医疗准则被有一些人用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以至于出问题。张仲景真的是很仔细的人,比如说他提到喝水,他就会说,他就很怕他的书会造成一个误解。他就说,我们都知道感冒的人如果快要好的时候,会口渴,会变得很能喝水,那是一个感冒要好的迹象。但是他说,希望读者千万不要笨到,因为能喝水是感冒好,所以感冒就多灌水。他说这逻辑是错的,要读者千万不要犯哦。就是,张仲景有讲这个。可是,我们现在这些民俗疗法,到今天感冒都在灌一个奇奇怪怪的东西哦。那热水已经很不好了,那冷水更不好,冰果汁更不好,然后再恶劣是什么冰激凌哦,那冰激凌之上最恶劣的是什么呢?据说是运动饮料,那个喝后,让所有的病毒立刻传到身体最深的地方,这个是最恶劣的东西。可是,在喝的人还说,感冒要补充水份呀,就有电解质,能够让身体有水分。那其实根据张仲景的治则,感冒根本就不可以补充那么多水分的哦,就是水下去,人的身体的元气会被分散掉。

   那这个,他说,如果用了这个火疗法的话,这个人会“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这个“微发黄色”将来我们太阳篇再上一些之后,它会有连串的十几条的条文在讲火逆要怎么治。张仲景说“逆”这个字,就是医错了,医坏了,叫做“逆”。就是不顺着正确的方法叫做“逆”。

   那这个,那时候会有很多症状类似发黄的这个事情,那如果是,一般的说法就是说,当我们人体有这种过度的热邪,其实这已经有实热症了。我们还拿烫的东西去加到他的身上,那他的人热上加热,那血液里面那个血色素会渗出来,那是一种非常类似那个胆汁的成分,会把人的皮肤染黄的,所以那个血浆就是因为热逼到外渗的时候,人会发黄哦,就黄疸的黄也可能有一点关系,所以人会有一点泛黄。

   那他说“剧则如惊痫,时瘛疭”就是这样子,当一个人又发热又发干到一个程度的话,人是会全身抽搐、僵直的。那这样子,那“瘛疭”是什么动作?“瘛疭”是一个是指身体伸直,一个是指身体收紧。有没有看到打到半死的蟑螂是怎么样挣扎的啊,那就叫做“瘛疭”哦。就是好像发癫痫一样,发癫痫的人不是就整个身体僵硬,倒下去,牙关咬得紧紧的嘛,然后甚至会像快要死掉的蟑螂那样子的动作出现。那这是又热又伤到津液会有的现象。

   他说“若火熏之”,那汉朝还有一种疗法呢,是一种很快速但是不太健康的疗法。就是用火烤法让你全身出一身大汗,有些说病就会好,当然那种出汗法很伤元气,有的时候用了之后会让人短命,他们通常比如地上呢先铺一层什么桃树的叶子之类,反正就是叶子啊。先挖个坑,然后烧那个叶子,等到那叶子烧完了之后,洒一点水,让它不要太烫,然后就把那个人放进坑里面。这像什么?窑烤蕃薯?那病人受到那个炉子的煨温,这样子烘着烘着,这样子就会出一身大汗。那已经是伤了津液,又在发炎发烧的病人,你放进去,窑烤一番哦,那这样出来叫什么呢,烤乳人吗?哦不是。他说,“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就是如果你这样的恶搞一次,这个人大概还有几天可以活,还能够可以拖几天。那如果你恶搞两次的话,那他的死期就很快了,大概就是这样子。张仲景对那个时代的一些民俗医疗法的一个批判呐。

   太阳篇条文讲解:【6.0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那这条是这样子,我要跟同学们讲,我讲这一条,我希望我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样少闹一点笑话。因为这一条啊历代的注家啊,就是讲说一大堆非常离谱的言论,因为这条不好解释,乃至于大家乱讲。那我就觉得,我宁愿就是少讲一点也不想乱讲。那这个地方呢,它是先定义这个病哦是阴发出来的还是阳发来的。那有什么差别呢?他说,如果这个人他是怕冷可是有烧,那这个有烧这件事,就代表他的抵抗力有在抗病,有激烈的抗病,所以这个身体的整个的动力的系统有被开机,所以,他称为这状态为发于阳。那如果这个人呢,受了风寒就在那边怕冷,可是呢身体又不发烧,好像没有什么明显的那个比较激烈的那种抗病的样子,那就代表这个人的动力的系统没有被开启,他的这个免疫系统以一种比较消极的方式在承受这个病的。那这个地方呢,很多注家就在那边说到底什么是发于阳、什么是发于阴,我觉得最基本张仲景说,一个发热恶寒,一个无热恶寒,都是恶寒嘛,那标识恶寒基本上就是在标识太阳病,这是一个通用,不是一个绝对,但是一个通用。所以我想,这个发于阴发于阳我们还是就放在太阳病的框架里面看就好了。因为,有些注家就说,哦,发热而恶寒呐是太阳病,那么无热发于阴代表发于三阴,什么少阴、太阴、厥阴什么的。那问题是,发于少阴太阴厥阴,有的一样会发烧啊,而且还有很多是不恶寒的,所以根本逻辑上是兜不上的,所以我想我在讲太阳篇,我们就当作——就是一个太阳,基本的太阳的桂枝汤证或者麻黄汤证这种基本的,但是呢他有发烧或不发烧,就是照张仲景写的这样子解释就好了。

   那么,那这个发烧的是发于阳,不发烧的是发于阴,那这个它有什么差别呢?他就说,发于阳,如果你一旦开始发烧了,你这个病哦,大概就会病7天左右才会好。可是如果你不发烧的话,这样慢慢温温吞吞的病,通常6天左右就好了。他就说,这是因为,阳的数字是7,阴的数字是6的关系。这个在临床上,其实我们这样读都会觉得它很荒谬。因为我们感冒,有的人病久一点,有的人病少一点,我们现代人哪里还那么乖,是不是汉代人,全中国的人吃同一种稻米,然后同一个时间上床睡觉,所有他可以这么准确,就是标准的人类现在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们现在临床都找不到这个例证,就是感冒一定7天好吗,很难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