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玺临摹:残破对于一方印会造成什么影响?

 三个小布丁 2021-01-05
临摹古玺印,我们很难断定这方玺印中的某处残破形成于刻制之前还是刻制之后,但残破造成的审美影响却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形成了“岁月感”。
一块石头,一块金属,在经历了岁月之后,或风化、或磨泐、或敲击,或磕碰,会形成相应的残破,这些“残破”都在说明一件事:这是一件古物,它经历了岁月长河洗礼的。
篆刻是古典艺术,因此,我们在篆刻创作过程中,经常需要模拟“残破”效果,以追求作品的沧桑感,即便是黄牧甫一路印风的作品,在印的边框处,也会偶有对于岁月痕迹的模拟,他的理论是“汉印剥蚀,年深使然,西子之颦,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季度长年款)。似乎完全不支持“残破”——

(黄牧甫“季度长年”及其边款)
但如果我们把黄牧甫这方印放大了去看,其边界也并不是完全的光洁(尽管也足够光洁,但却不是过度光洁,如工业切削)。
至于吴昌硕一路印风,则对于残破的模拟和应用,则达到了极致。

(吴昌硕的“虚素”及其边款)
本文发布我们古玺临摹作业的第42方,就是这方“司马卒鉩”:

(司马卒鉩)
我们就结合这方古玺,来说说残破对于一方印会造成什么影响。

释印

这是一方楚系官玺,左上角一字“上爫下卒”其实还是“卒”字,“卒”,就是兵卒。“司马卒”指司马属下的兵卒。显然,这是一方楚国职掌兵卒之军玺(详见曹锦炎《古玺通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第1版,214页)。

残破的影响

这方玺印,残破很多,比如玺印四个边沿的毛刺,印中心处的连笔,“马”字中的小圆白点,印底边处的大块白点等。我们来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1、印面中心的连笔残破。有了这个残破,这方玺印的章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成了典型的“峻拔一角”的“三连一独”章法特征,独立的一字与其他三字相连形成的大面积白字形成视觉对比,如图:

(“三连一独”的章法)
这方玺印本来是典型的“U”形章法,因为“鉩”字的右部与“马”字的头部在中下部紧密相接,但由于印面中部残破的影响,下面“马”、“鉨”两字又与左上角的“卒”字连成了一片,“三连一独”由此达成。
三连一独有打破呆滞的功用,印面中的水平线条排叠(甚至横向线条的右边端点也可以连成一条直线)、纵向线条的排叠相对平直,也相对重复,这种单调其实是古代匠人的自然朴素的审美。有了这种章法手段,这方玺印就既保留了醇厚的古意,又多出了神采飞扬之趣。
显然,残破是调整章法的重要手段。
2、四条印边的毛刺残破。边沿的残破,正是增加了这方玺印的“岁月感”,这是残破的天然效用,经历岁月久的东西会残破,所以,用残破的方法表达“岁月感”,最合适不过。其实,这也是篆刻“润饰法”(做印)的基本手段。

(残破明显的吴昌硕:且饮墨瀋一升)
看似“毛燥”,实则沧桑感十足。
3、夸张的圆点。有了这些夸张的圆点,一方印就有了额外的视觉重点,又由这些残点打破了排叠线条的单调。这些夸张的圆点,是所谓的“印眼”,是印面的“变化点”,这个变化,影响风格,影响节奏……

(印面的视觉变化点)
总之,擅用“残破”,特别是写意一类印风的作品,残破的用处很大。临这一类残破极多的印,要尽可能地将每一处残破都临到,因为精准控制这些残破,实则是对印章风格的精准把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