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指南(20210104)

 布鲁斯邓bdtcis 2021-01-05

本文是读书小结。

愿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未来三到五年,以至十年的目标。

目标:达成愿景的阶段性成果。

计划:达成目标的具体步骤。

行动:落实计划的关键环节,一个字:干。

检验:评估行动是否达成目标的验证活动。

或许是受闭塞山村文化的影响,又或者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眼界没有打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于“目标”这个东西避而远之。对我来说,不存在要为某个三五年之后的愿景而奋斗。我无法设想三五年之后的生活。讲这样的话,当然很煞风景,显得个人无能。这就是在说,我放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随波逐流。

也对。人生之路该怎么走,都被安排好了,用不着思考。学生阶段,就是力争上游,不断升学。工作阶段,就是力争上游,不断升职加薪。人生就是如此这样的人生,也正是父辈们渴望的。

遗憾的是,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再是父辈们生活的那个国家包了你一切的时代了。我们在改革开放后出生,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成年,走上工作岗位,且已经走过了十五年多的职业生涯。随着职业生涯的展开,我们见识了一件又一件大开脑洞的事。外界涌入的信息,冲破了禁忌和固有观念,催人猛醒。在这种情况下,我才渐渐开窍。

人生走一步算一步,这当然不错。说不定,走在路上撞倒了自己的幸运之神呢?但实际上这种概率太小,我们的人生,靠自己去闯。

没有目标的生活,简直无法忍受。但我却一直忍受了很多年。我每每发觉,只有当我树立某个明确的目标,不折不扣地沿着目标前进,最终完成某个样品或是作品时,最有成就感。我从来不会对20192020年这两年的时光有什么懊恼,因为我在这两年里给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目标,出来的成果,是一本又一本书。我写了很多,强度很大,结出来的成果,远超过2006年至2011年这几年。为什么?因为我制定了目标,这就是区别。如果还是跟以前一样,没有目标,每天只是随便写点什么,留下的,只能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篇章。

以下逻辑关系不言而喻:目标→计划→执行→评估。但我却耗费了很多年才意识到这个简单逻辑关系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很庆幸,我们只需要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就能把握好我们的人生。如果逻辑关系太过复杂,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执行。简单可行的,就是最好的,这话真的没错。

还要克服的另一种心理,就是完美主义。对应的策略是“完成比完美重要”。不管结果有多糟糕,先将它完成。

如果我能早一些养成这样的工作习惯,不知道现在要争取到多少有效的成果。拿读书来说,泛泛而读,当然不错。可如果瞄准某一个方向去读书,肯定要钻研更深。比如,专门研读经济学方面的书籍,就会在这个领域里成为水平超过大多数人的佼佼者。又比如,专门研读健身方面的书籍,就能在健身上取得一定成就。我这里说的是可付诸行动的那些知识,而不是一些空洞的知识。

如果要将做事的方法列两个简单的公式,我想,可以列举如下:

1、完成比完美重要。因此,先完成它。

2、目标→计划→执行→评估

为什么要将“完成比完美重要”放在前面呢?因为我想到,一个愿景也不会尽如人意,也需要不断打磨和调整。但不要让犹豫不决,毁掉了愿景的矗立。首先,要有一个愿景,不管这个愿景是高尚还是卑微,是值得放手一搏,还是完全不值得付出时间和精力。如果不放到计划中去执行和检验,就发现不了问题。因此,不管是什么愿景,先有个愿景再说。

有了愿景,就好说了。考虑如何实现这个愿景?这就要树立一个个小目标,而且是每天的目标。这话说起来太容易了,我可是刻意练习了好几年,才意识到这个几乎是常识的策略多么重要。而只有当你意识到某件事非常重要,你才会认真对待,将之视为人生的准则之一。我就是这样。

有了目标,如何达成目标?这就需要计划,切实可行的计划,比如,每天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阅读50-100页书。有了计划之后,要切实去执行,排除一切干扰,安排好做这些事的时间段。最后,要每天检查评估,结果/效果如何?

只有每天做到了这些最基本的事,心中才能安定。而你知道你每天都在朝几年后的愿景在奋斗——这可是扎扎实实的奋斗,不是嘴里讲出来,写在纸上的计划,而是落实到了一个个具体的行动。

愿景应当发自内心深处,且不受外界的负面影响。可以调整愿景,修改愿景,但不要失去内心那个声音,不要因为受到挫折就轻易放弃。唯独那些发自内心的热爱,会支撑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坚持下去。于是,再坚持一会儿,也是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应当修炼的品德。

难不成有放弃个人愿景的人?有。随波逐流,自怨自艾,放弃了主动性的人,就会这样。因此,一定要每天反思,想想当前的生活是否是我想要的。我真的心甘情愿继续这样下去么?

要让心中的不满之火熊熊燃烧,这是唯一不可动摇的使命。因为有所不满,所以才想要改变。因为想要改变,所以才有每天的目标,具体的计划和行动,以及事后的评估。

稍微回想那些漫无目的的日子,我留下了什么成果么?什么也没有。相反,当我瞄准某个目标时,我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完成沉浸于工作中。

当然,我本身不是机器,当我顺利完成某一个目标时,暂时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又会觉得无聊。我想到,无聊本身也有价值,是让大脑处于默认网络状态,发散思维,想想各种事件,也是放松的办法之一。

年龄的增长,会挫败一个人的雄心。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告诉你,你年龄渐长,有些事,不再适合去做了。当你想到自己肩膀上扛着重大责任,应当以稳重为第一要务,自然不敢再去冒险。这当然是对的。尽管如此,不要因为害怕什么,或者他人的论断,而放弃个人的愿景。

以下是经常温习的理念: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喜欢和享受每个年龄阶段的生活。

最基础的一条:身体强壮,精神强健,以开拓者的姿态,迎接每一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