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时扬中,渔民因刀鱼河豚上市才有钱买米,如今竟成江鲜美食岛!

 镇江风情 2021-01-07

过去,扬中是江中之洲,交通不便,特别是渔民,过的日子还是很苦的。平时靠打渔勉强度日,到了冬季这日子就难挨过去了,要到春暖鱼汛来了,生活才有改善。

我收藏到一份1953年3月的扬中县粮食局的一份简报,标题叫《春风带来了渔民福利,江水玉成了我所米销》:

我县四面环江,由于春季到来,风和日丽,气候为之一变,因此沿江及江面惯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生机益畅,如江上土产刀鱼、河豚鱼等,已不断的上市,因之提高了渔民的购买力,但九日一天,渔民来我所采购大米一八00斤,且多寡连日采购不断。

这个报道如今读来,有一种喜中微带些苦涩的味道。新中国成立初期,扬中没什么工业、商业,唯一对外有口碑的,就是土产江鲜,如刀鱼、鲥鱼、河豚鱼、鲟鱼等,但这些特产是有季节性的,有的是春季产卵洄游到镇江的长江段。

当年的渔民们,只有在春季打渔捕获丰收了,才能上岸换成钱,多买一些米粮,这样的岁月,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

当年镇江的渔民捕获到了初春第一条

长江里曾经有很多刀鱼、河豚鱼。

1973年,江刀年产量有3910吨,当时的老照片上,随便一条小船就能捞上满满好几筐刀鱼,而且都是大鱼,每条3两往上。80年代,一网捞到几百斤也是常事,甚至有单网5000斤刀鱼的纪录。据渔民回忆:“那时候吃刀鱼就跟吃白菜一样。”90年代,刀鱼“大年”时,甚至用来喂猫。直到2001年,还出现过一次江刀“大喷”,一张网能打到五六百斤,鱼商去江上收鱼都不敢开普通小艇,因为装不下。

河豚鱼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时候,一条小船就打得满满的。

后来因为环境问题,产量降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在野生资源恢复之前,进行人工繁殖是一条必经之路。

扬中人开始了养殖河豚鱼,硬是把一条有毒的鱼,搞成了没有毒的美味。另外,人工养殖的刀鱼正逐步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清明节前后养殖刀鱼与市场上的海刀价格相差无几,二两以上的刀鱼售价在每斤2000元左右。

如今,养殖刀鱼的肥满度和口味已与长江刀鱼不相上下,河豚鱼更已经被外地人接受,广受好评,每年的河豚节真是吸引人无数爱好江鲜这一口的食客前来。

作为当年的第一届扬中美食节(五、六年前)征文比赛获奖者,我看到扬中正在江苏省内推今年河豚节的宣传,也义务帮转一下海报吧。

情怀难舍,不如静待美味,与长江刀鱼、河豚鱼等老朋友在餐桌上重聚。

杨贵妃醉的酒,很可能是从镇江运去的。

刀鱼当街买?鮰鱼论筐称?30多年前镇江的江鲜美食是什么样的

寻找“恒顺糟坊”记:谈谈镇江为什么出好酒?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您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