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01-07

 中医林佳明 2021-02-20
更新时间:每天简单记录

微信公众号:经方日记

全文字数:1200

阅读时间:5分钟


今天是我写日记第869天。

今天跟着我的春玲师姐查房,她是中医经典科的主任,要求每个病人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要用中医的思维去解决。

她这里都是纯中医治疗,昨晚一个心衰的病人尿量只有200毫升,师姐仔细分析患者的情况,给患者针,灸,中药包热敷,中药喝上,患者就慢慢有尿了,到了早上交班也有1000毫升的尿量,没有用到利尿剂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是很值得思考的。

如发烧,她们通过放血,针灸,中药就能退的下来,从来没有用过西药退烧,在夜班处理的时候,也是通过纯中医的手段来处理的,除非电解质紊乱,需要补液,能做到这点,平衡这种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我觉得特别不容易。

要建立中医的这种自信,中医的思维,取得临床的疗效,需要自己对中医疗效有绝对的把握。

陈某某,女,83岁

主诉:咳嗽一周

现病史: 

患者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夜间较明显,鼻塞、流涕,无咳痰,少许头晕、头痛,右胁部隐痛,伴胸闷、胸痛,活动后气紧感,双下肢乏力,口干无口苦,无发热、畏冷、寒战,无胸痛,无盗汗、咯血,无呼吸困难、浮肿等不适,到当地社区门诊就诊,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疗效欠佳。 

现症见:患者神清,精神一般,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夜间较明显,鼻塞、流涕,无咳痰,少许头晕、头痛,右胁部隐痛,伴胸闷、胸痛,活动后气紧感,双下肢乏力,口干无口苦,无发热、畏冷、寒战,无咽痛、咽痒,无盗汗、咯血,无呼吸困难、浮肿,无天旋地转,无肢体运动障碍,精神倦怠,睡眠、胃纳欠佳,大便1次/天,夜尿4次/天,近期体重减轻约2kg。胸部CT:1、桶状胸,胸椎骨质增生。2、左肺上叶下舌段、右肺中叶及右肺下叶内基底段少许渗出灶,考虑感染。 舌淡苔白,水滑舌,脉沉细。

六经辩证:太阳太阴合病,外邪里饮

辨方证: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10g,桂枝30g,细辛15g,生旱半夏30g,苦杏仁 30g,紫菀30g,白芍30g,北五味子10g,僵蚕 10g,茯苓 30g,陈皮10g,桔梗30g,浙贝母30g,甘草30g,厚朴15g 

一剂,水2000毫升,煮成450ml,分3次温服。

12.22咳嗽稍好转,呈阵发性连声咳,夜间较明显,鼻塞、流涕,无咳痰,少许头晕、头痛,右胁部隐痛,伴胸闷、胸痛,活动后气紧感,双下肢乏力,口干,精神倦怠,睡眠、胃纳欠佳,大便1次/天,夜尿4次/天, 舌脉同前。

麻黄10g,桂枝45g,细辛 30g,生旱半夏45g,苦杏仁 30g,紫菀 30g,白芍30g,北五味子10g,僵蚕 10g,茯苓45g,陈皮10g,桔梗30g,浙贝母 30g,厚朴15g,黑顺片(制附子)30g,红参片 10g,干姜15g,炙甘草30g 

12.24患者诉仍有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夜间明显,咳嗽时尿失禁1次,鼻塞、流涕较前好转,无咳痰,少许头晕、头痛,右胁部隐痛,伴胸闷、胸痛,活动后气紧感,双下肢乏力。 

麻黄10g,桂枝 45g,生旱半夏 45g,苦杏仁 30g,紫菀 30g,白芍 30g,北五味子 10g,僵蚕 10g,茯苓 45g,陈皮 10g,桔梗 30g,浙贝母 30g,厚朴 15g,黑顺片(制附子) 30g,红参片 10g,干姜 15g,炙甘草 30g 

12.26

麻黄 15g,苦杏仁 20g,北五味子 20g,生旱半夏 45g,桂枝 45g,白芍 45g,蝉蜕 15g,柴胡 15g,黄芩 15g,黑顺片(制附子) 30g,干姜 15g,炙甘草 45g,茯苓 45g,陈皮 15g,苏子 10g,枇杷叶 30g 

12.27患者神清,精神较前好转,咳嗽较前稍好转,呈阵发性连声咳,夜间较明显,鼻塞、流涕较前减少,无咳痰,少许头晕、头痛,右胁部隐痛较前减轻,伴胸闷、胸痛,活动后气紧感,双下肢乏力较前稍减轻,口干,患者咳嗽稍减轻,治疗上,继续予中药以温阳散寒为法,拟方为:

黑顺片(制附子) 30g,干姜 15g,炙甘草 30g,红参片 10g 另炖,麻黄 10g,桂枝 45g,生旱半夏 45g,石膏 30g 包煎,苦杏仁 30g,紫菀 30g,白果 30g,北五味子 10g,乌梅 10g,僵蚕 10g,茯苓 45g,陈皮 10g,厚朴 30g,石菖蒲 30g 

1.1无咳嗽,无鼻塞、流涕,无咳痰,无头晕、头痛,无右胁部隐痛,无胸闷、胸痛,双下肢无明显乏力,无口干、口苦,无发热、畏冷、寒战,无咽痛、咽痒,无盗汗、咯血,无呼吸困难、浮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黑顺片(制附子) 30g,干姜 15g,炙甘草 30g,红参片 10g 另炖,麻黄 10g,桂枝 45g,生旱半夏 45g,石膏 30g 包煎,苦杏仁 30g,紫菀 30g,白果 30g,北五味子 10g,乌梅 10g,僵蚕 10g,茯苓 45g,陈皮 10g,厚朴 30g,石菖蒲 30g,细辛 30g 

1.3无咳嗽,无气促,精神可,停药观察。

这是一例纯中医的肺部感染,气促病人,完整记录了下来,没有用到一种抗生素,一颗西药,调整的人的整体,重视人体阳气温通,外邪郁滞于表的时候,要解表利饮,重视肺气的宣降,而后步步为营,重视阳气的温补,温阳来利饮,健运太阴,效果非常好,也是让我受益匪浅,谨此为记。

下午与师妹师弟探讨了下失眠的中医经方治疗,我们打开病例,进行检索,发现温阳潜阳的病人特别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