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下求战心切,都想痛痛快快打一仗,梁兴初为何屡次下令撤退?

 史说新域 2021-01-08

1948年10月5日,为了配合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围攻锦州,10纵司令员、名将梁兴初奉命统一指挥1纵3师、辽南独立师和6纵(欠17师),在新民、黑山、彰武地区阻击从沈阳向西增援锦州的敌人。

实际上,富有战略远见的梁兴初早已对这次作战做了几手准备。

首先,他已经多次叮嘱团以上干部在行军途中,一定要注意新民、黑山、彰武等地的地形。

很多干部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梁兴初胸有成竹地说:“你们等着瞧吧,这一带一定有大仗可打!”

众人虽然将信将疑,但看到梁兴初如此信心十足,都按照他的要求去做。

随后,梁兴初又给1纵3师师长刘贤权交代了一个特殊任务,命令他带领3师在黑山、大虎山、沟帮子一带,大张旗鼓地“招摇过市”,以告诉敌人1纵在此。

梁兴初、周赤萍初步研究了作战方案,于10月8日在二道井子,召开了团以上干部的作战会。

10月11日,廖耀湘“西进兵团”终于按捺不住,从沈阳出动了。

这时,在他面前出现了一支神秘的部队,时而向他们开枪、开炮,时而拔腿撤退,不温不火,像与他们在玩耍。但是这又明明不是玩耍,因为“西进兵团”为此付出了1000多名官兵的生命。

廖耀湘也有个诨号叫“廖瞎子”。其实廖耀湘非但不瞎,而且是国民党军的一员大将,只是他打起仗来常常目中无人罢了。

当得知有一支共军神秘部队屡屡袭扰队伍时,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开口便说了狂话:“查查,这是谁的部队,老子灭了他。”

然而,当部下告诉他“是共军的10纵”时,廖耀湘忙问:“是梁兴初那个10纵吗?”

部下答了一声:“是。”

廖耀湘的脸色马上阴沉了下来。因为他深知梁兴初“诡计多端”。

他想来想去,冷笑了两声:“你梁兴初要引我上钩,老子才不上你那个当呢!”结果他挥师北上了。

谁料,廖耀湘这个败招竟然歪打正着,于10月13日顺利地占领了彰武,并因此切断了我军后方供应线。廖耀湘为自己这招“败中求胜”的招数得意了很长时间。

的确,这次廖耀湘侥幸逃过了一劫,自然也没给梁兴初“咬牙”的机会。

14日午夜,梁兴初亲自给在饶阳河“恭候”廖耀湘的28师师长贺庆积下了命令:“撤!”

“到哪里去?”求战心切的贺庆积正摩拳擦掌,不明白为什么突然要撤退。

“到新立屯以东的牧羊甸子一带和敌人周旋。”

贺庆积用了好几天时间构筑的饶阳河防线已成了无用武之地。他还想问什么,但听到“周旋”二字,也就明白了,他一撤就是40里。

28师在牧羊甸子,隔着饶阳河,与敌新1军对峙,论都是小打小闹。

15日下午,传来了“锦州大捷,歼敌10万”,活捉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第6兵团司令卢浚泉的胜利消息。

梁兴初闻报,马上又对求战心切的将士们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这次部队撤到了谢家岗子。

部队半年没打仗了,这6天里又走走停停,几乎天天挖工事,特别是在锦州大捷的消息传来,司令员却屡次下令撤退,这让10纵的将士们都感到十分的憋气,做梦都想着都想痛痛快快打一仗。

战机终于来了,求战心切的将士们可以大干一场了——17日上午6时40分,敌人向30师89团阵地进攻,我军连续打退敌人3次冲锋。

黄昏时,90团和88团组织反击,共歼敌1000余人。

就在胜利之后,梁兴初又是一场令下:“继续后撤”,10纵由新立屯以东撤到黑山与北镇之间的中安堡、有屯一线,把黑山、大虎山以东地区,全部让给了廖耀湘。

让廖耀湘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看似节节胜利的背后,自己已渐渐地被梁兴初装进了“套中”,而黑山这片土地也成了他全军覆灭的“死地”。

激战至10月28日上午,东北野战军全歼蒋军第9兵团及6个军部、18个师共20万余人,俘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

此战对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加速了东北解放进程,成为一场名垂军史的大胜。

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各级指挥员均认为,梁兴初率领的10纵担负了最艰苦的阻击任务,对整个战役的胜利功不可没。

众人戏称,10纵边打边撤,诱敌深入,堪称是一个用撤退换取全局胜利的典范战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