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废弃的生命 |翻书党

 老朱煮酒 2021-01-11

(按: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的作者,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吉登斯说,“对我而言,鲍曼是一个后现代性的理论家。他用非凡的才华和创造力,建立了一个任何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立场。”鲍曼于2017年1月9日谢世。我写此文是在2011年10月,当时鲍曼的《废弃的生命》一书,我才刚刚展书阅读,动笔时尚未读完。)

《废弃的生命》,是一本关于现代性探讨的著作。作者齐格蒙德·鲍曼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

昨晚大酒之后,回家乱翻书,翻到了这一本。

读下去,越读越心惊。

醍醐灌顶。

我蓦然检讨起来,当时做稳一代和都市忍者的选题时(注:当时我在中国周刊服务,“稳一代”和“都市忍者”是我们当时操作的中国周刊封面报道时提出的概念),我怎么没有读到这本书!

我怎么没有读到这本书!

其实,这本书是我最近才买的。

我知道,如果当初我读到了这本书,我对中国周刊的封面《稳一代》和《都市忍者》的理解,就会有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更新的解读。

鲍曼说,“人类废品”(human waste),或者废弃的人口的产生,既是现代化不可避免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性不可分离的伴侣,它是秩序构建和经济发展必然的副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被剥夺了其无论从生物上还是社会文化意义上都曾经有效的生存手段,而正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全球传播引发了这样的一种剥夺!

(对全球安全形势恶化的)恐慌情绪夸大了已经存在的安全担忧,还将公众的担忧和人们的个体焦虑的发泄口,从社会问题的经济和社会根源转移到对于人身(肉体)安全的关注。

鲍曼发现,在这个流动性的现代社会里,新世代人身上出现了新的病症,“特别的流动现代性”的疾病与痛苦。

“过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过剩意味着你是多余的,不需要的,是可以被“处理”掉的,就像那些生活工业垃圾一样。

这种“多余的”感觉,在前人那儿是不会有体会的,无论其有多痛苦。

X一代,也即新世代所体会的这种“多余的”感觉,是一种“社会性无归属感”的感觉,以及所有伴随而来的丧失自尊和生存目的的感觉,还有对于这些即使现在还未到来,但随时会变成他们命运的疑问。

不确定性的恐惧。

这是前人从未感受过的。

所以,鲍曼说“‘X一代’有充足的抑郁理由。他们不受欢迎,所受的待遇顶多是被容忍;他们被社会接受方坚决地抛弃;他们被作为慈善和怜悯的对象对待(雪上加霜的是,他们还被认为不值得得到同情),得不到兄弟般的帮助;他们还被指责懒惰,具有邪恶目的以及犯罪倾向——他们的确没有理由将社会看做一个家,一个需要忠诚和关注的家。”

所以,鲍曼引述林哈脱,《失去工作,失去自我》的作者,所言:“这些男人和女人们不仅失去了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前途,他们的方向,以及他们对于把握生活的自信,他们还被剥夺了他们作为工作者的体面和自尊,以及那种自己是有用的并拥有自己社会位置的感觉。”

幻灭感。

这个时代中国青年的幻灭感应该更强烈。

书还未读完,但仅仅第一章,已经让我有足够的理由把它读完了。

关于老朱煮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