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曙虹 |【办学行为策划】8:以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办学活力(下)

 老友茶馆 2021-01-11

(接上篇)

知识管理

在我看来,知识管理是学校最重要的管理理念!
学校知识管理是指综合运用学校文化、流程规范等手段,在学校建构一个量化和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知识通过获得、存取、整合、分享、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循环,成为学校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以增进教师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再造的意识与能力,并提升学校组织的智商和效益的机制与过程。
这里所指作为管理对象的知识,包括:
第一,来源于学校组织的知识,如经过学校系统加工整理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经验和规范、规章制度、校史文献等;
第二,来源于教师个体的知识,如专业技能与教育教学体会;
第三,来源于社会的知识,如培训机构提供的知识、其他学校和个人的经验、各类媒体提供的信息等。
知识管理就是在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存储的基础上,着重于对它们进行创造和运用。
对于学校组织来说,教师的知识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把教职员工聚集到献计献策与通力合作的“文化场”中来,形成开放、包容、共享、创新的知识管理文化,促使教师个人的知识向组织知识的持续转化,不断充实与盘活学校知识存量,同时也使教师能及时有效地从学校知识库中获取需要的知识及相关支持,以此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运作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一般来讲,学校知识管理策划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明确知识管理的职能
    知识管理的作用很多,但学校必须明确它的基本职能:

2.建构知识管理模型

这个模型所遵循的管理路径是: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这些知识运转环节组合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
知识存储指知识从隐性到显性的过程。知识存储管理的目标是着力提升知识的显性化程度。它需要开发知识管理系统(存储系统、交流平台、网络系统、文化体系等),需要尽可能挖掘隐性知识和有效整理显性知识,需要寻找学校的知识基因、梳理关键知识,并就学校成员对关键知识的掌握度、编码度、扩散度进行调查。
知识共享指知识在校内流通并被需要者适时获取的过程。知识共享管理的目标是促使尽可能多的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加入流通,并由校内成员各取所需。知识共享的方式有人-人交流、网络交流、知识库检索等。
知识应用指学校成员吸收学校的隐性、显性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从而创造价值,它与共享环节一起改善知识扩散度。知识应用管理需要将那些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格式化,使个人知识彻底上升为组织知识,从而能更方便地为更多人共享。分布式文档管理、内容管理、数据库等都是有效工具。
知识创新指不断提升内部知识层次和积极获取外部新知识,改善知识掌握度,使知识充分升值并在应用中产生新的价值。它需要将知识管理与学校战略对接,建立知识管理蓝图,需要持续完善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
    3.研究制定知识管理的路径
    下表是我设计的知识管理的内容、策略及方法(方法略),可供参考。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指学校成员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评价等有效管理。它可以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和智慧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可打破部门本位,体现决策的民主性与参与性,提升学校管理效能。
项目管理主要针对有明确周期的、有一定难度或需要有新创意的工作。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 相对单一、完整的工作,如招生宣传、入学仪式和毕业典礼策划、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等;
◎ 需多个部门协作完成的工作,如校庆策划、学校创新机制的研究、教师奖酬方案的制定等;
◎ 亟需改变原有思维定势、寻求突破创新的工作,如学生拓展训练、教学效能评估等;
◎ 未曾做过、需积极尝试或集思广益的工作,如“教师沙龙”操作模式的策划、教师教学音像档案的设计等。
项目管理可按下列程序操作:
第一步,制定项目→招标→教师投标自荐→论证甄选→确定中标者;
第二步,建立项目组→实施项目计划→项目自评;
第三步,评估项目绩效→奖励及公布项目成果;
第四步,实施项目成果。
项目管理的领导措施:
设计具有适切性的项目;
以竞标方案为选择准绳;
确定协调服务的职能部门;
实质性授权;
适时的调控与恰当的评估;
合理的奖励;
有效保障项目成果的转化。
 
以下是我为某小学设计的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可供参考。

××实验小学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为了深化学校管理改革,加强决策的民主性与参与性,提高管理效能,激发广大教师主人翁意识和智慧活力,特制定本办法。
一、立项条件
1.所立项目必须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经营中亟待解决或亟需创新的、有明确周期的任务。
2.申报人不论职务与职称,但必须为本校在编或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
3.项目可由学校确定并向校内成员招标,也可由本校人员自行申报。
4.每个项目负责人一次只能承接一个项目,在已有项目尚未完成时不能申请新的立项。
二、立项程序
1.立项工作一般定在每学期初,由学校行政例会就本学期工作的相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选择、确立项目,拟定立项申报通知并向全校人员招标。立项申报通知应包括项目名称、质量标准、成果形式、经费指标、完成时间等内容。
2.由项目申报人按学校立项申报通知的有关规定认真填写《××实验小学项目管理申报表》一式二份,在规定时间内交教导处。
3.学校行政例会就各申报方案进行论证甄选,以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有效性、节约性等为原则确定中标者。
4.公示申报与中标情况。
5.学校成员若申报项目目录之外的项目,亦可按照上述程序进行。
6.对特别有价值且急需实施的临时申报项目,经学校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可随时立项。
三、项目实施
1.经学校批准后,项目申报人即可组建项目小组(亦可独立承担)并根据方案开展工作。
2.项目实施中应有过程记录,项目完成后须提交完整的实施报告和自评结论。
3.项目实施中如有内容变动,项目承担者须及时向教导处提出书面调整申请,经行政例会批准后执行。
4.如果因主客观原因致使项目无法继续进行,亦须及时向教导处提出书面撤项申请。如无正当理由不得擅自终止或不按计划完成项目。
5.项目承担者必须确保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本职工作不受任何影响。
四、项目管理
1.学校为每个项目提供实施经费,金额根据项目性质和难易程度拟定,并在立项申报通知中公布。各项目的最终经费数额由学校视项目方案与项目承担者协商确定。
2.学校对项目承担者予以实质性授权,即项目承担者有权决策本项目相关事宜,包括适度的校内人员调配、资源利用、预算内的经费使用等。学校将指定教导处或年级组专门予以协调服务,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导处应监督进展情况,及时做阶段性评估并反馈给项目承担者。
4.对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学校应酌情给予奖励,其结果将存入项目承担者的业务档案,并作为绩效考核、晋升职称以及计算工作量的依据。
5.对于可进行成果转化的项目,学校应积极落实转化工作。
6.对没有按计划正常实施的项目,学校将视具体情况给予中止项目拨款、撤销立项、取消申报新项目的资格等处罚。
7.接受学校经费资助和利用学校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项目,其成果属项目承担者的职务成果,若涉及著作权等,其权利应归学校所有,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