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城西的世外桃源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1-12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城西的世外桃源

文字作者 宋朝峰 图片拍摄 刘焕民

华州石堤河发源于杏林镇石堤峪内五里场。出峪后流经杏林、瓜坡、华州、赤水等镇,全长14·63公里。

石堤河北沙段
石堤河历来被沿岸百姓称为“母亲河”,明清时期,上游“千轮较古候同户,万姓从今利自多。”下游则“路柳怜多荫,行人歌秦熙。”岁月更迭,河水遭污,不管是明代的“石桥官柳”,还是清代的“石堤香轮”,都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

华州老官路上的石堤桥

石堤河中游的寺门前至沙圪塔一带,曾经池塘映莲,稻谷飘香,被誉为华州西部的“鱼米之乡”。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石堤河水遭到污染后,河塘干涸,稻田无存。

以前的沙圪塔鱼池 张文摄

如今,在石堤河与马峪河交汇地带,有一片堪称“世外桃源”的避暑胜地,这里绿树成荫,溪水潺潺。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石堤河流经寺门前村后向西与马峪河汇合。在石堤河向西拐角处的东边有一高台,被称为“晒鳖台”。

1965年前后,一次暴雨导致陇海铁路运输中断一天,西潼公路5天未能通车。汹涌的石堤河水从南山狂奔而出,在流经寺门前村后,并未按原来的河道向西与马峪河汇合,而是向北横冲直闯,淹没农田后流入石堤河下游。石堤河这一“擅自改道”行为,形成了今天两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

马峪河在冀家河水库稍作停留后,穿过铁路桥与西潼公路桥进入安家河村境内。这段河流经安家河村与南沙村,其有两个名称,以安家河北桥为界,南段称“安家河”,北段为“西河”。安家河村以安姓为主,俗称“安河里”。西河因处于石堤河西,因而南沙人俗称其为“西河”。


在这段风景秀美的两河流域,横跨着大大小小九座桥,密集程度堪称石堤河,乃至华州之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摄影师刘焕民先生的镜头一起数桥踏青,两河寻春!
西潼公路桥位于安家河村南侧。


自公路桥向北至石堤河交汇处,有四座造型各异的桥横跨在河上。

紧邻公路桥的安家河一桥,因桥上未刻有文字记载,暂且称其为一桥。

桥上修渠,渠边生草,草中路谁踩?

沿河东行不远,即为安家河二桥。

安家河三桥。

河上高台为“南沙古遗址保护区”。

桥北紧邻的高台俗称“鸽子岩”。

自安家河三桥前行,河道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呈蜿蜒之势,沿途青草碧绿,油菜花黄。


西河边的林荫小路。不语踏斜径,春来草中行。

南沙村南侧的“西河桥”。

此桥取名“西河桥”建于1986年8月,由南沙村五、六组村民集资修建。

桥北直通南沙村。

西河一路向东北流去,汇入石堤河。

石堤河与马峪河交汇处。站在此处,“不嫌春物少,只待鸟禅鸣。”

石堤河自寺门前村东流入南沙境内,沿途设有五座桥。在铁路桥北侧,架有一座“楼板桥”,暂且称石一桥。

沿河而下。草欺山水浅,板下水激石。

河道内,卵石铺茵细草柔,嫩杨垂守水无声。

石二桥,位于未改道前的西潼公路上。上世纪九十年代,310国道从寺门前村北改道至村南,这座桥的地位一落千里。

石三桥,此桥直通“西河桥”。

石四桥。结伴桥上过,恰似画中游。

难得一见的小瀑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赋诗了!

再行向北,即至华麦路上的南沙大桥。

没去过的朋友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一下,想必夏天一到,这里必是乘凉避暑的绝佳之地。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